教师奋进向上 挺起发展脊梁
第016版:同心合力 乘势而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
上一版 下一版 
教师奋进向上 挺起发展脊梁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奋进向上 挺起发展脊梁
我市各区县定向施策为教师成长营造最优环境

    在“国培计划”中我市教师开展小组研讨活动

    九龙坡区实验幼儿园课堂上师生趣味互动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从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提高培养质量、提升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与改革路径。我市各区县对标对表、定向施策、精准发力,为教师成长营造最优环境,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重庆教师奋力向上,凝心聚力挺起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涵养师德师风

  传递师者使命与责任

  丁小彦是巴蜀小学从教40年的语文教师,也是为数不多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之一,她创造性开展“1+1+N”城乡学校文化“互助超市”建设,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涂娅是酉阳县板桥乡水车坝村小唯一的教师,每次县里、市里的培训她准会第一时间报名,曾获“马云乡村教师奖”的她说:“学校会越来越好,学生也总有绽放的那天。”

  还有无数重庆教师和他们一样,传递着师者使命与责任。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宣传师德典型,2019年面向全市中小学教师遴选120个最美教师优秀案例,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50个、优秀教师100名等,还有17个集体和54名个人获国家级表彰。

  提高教师地位

  实现待遇能力双提升

  “我们生活补助提高了,还有教师周转房住,在乡村教书也别有幸福感。”“这些年明显感受到政府对教师的关心一年比一年多。”“我们每年都有很多不同层次的培训可以参加,乡村教师培训更是精准到个人”……

  这些一线声音折射出的是重庆教师地位的不断提升。

  就拿分类分档提高乡村教师补助标准来说,这一举措惠及9.3万名乡村教师,共安排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资金4.07亿元。

  城乡教师需要地位待遇提升,更需要能力提升。2018年-2019年,我市教师经费培训经费共2.9亿元,其中国培资金1.62亿元,市培资金1.28亿元。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分层分类培训教师6万余人次,国培、市培实现了乡村教师全覆盖。

  优化队伍结构

  城乡教育走向一体化

  合理配置城乡学校教师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关键。

  好教师从何而出?需要培训,也需要从源头上培养。

  据悉,一方面我市加大了公费师范生培养力度,为乡村学校培养出一批“一专多能”的优秀教师,有效改善城乡教师队伍结构。另一方面我市着力提高师范生生源质量并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完善市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预算拨款制度,将公办本科高校师范专业生均综合定额提高到同类其他专业的1.3倍,师范生培养的经费保障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强化服务保障,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一年多前,我市专门成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旨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服务保障。据悉,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包括教师培养、培训、资格认定、政策咨询等七大职能,引领和指导全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工作。

  接下来,我市将更加主动地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新期待,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地位、职业地位和社会地位,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区县案例》》

  彭水

  “以美育美”丰富教育内涵助力脱贫攻坚

  2019年,彭水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020年,彭水实现贫困县摘帽。近年来彭水下足“绣花”功夫,走出符合自身地域特点的脱贫攻坚路,尤其是通过不断优化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有力推进了“义务教育有保障”的实现。

  纵观彭水教育发展,美育特色在近年来跃然而出。

  该县先后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全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实验区”“重庆市学校美育改革和发展实验区”“重庆市少儿美术特色示范县”,少儿美术特色教育成为当地教育的名片。

  以美育美,照亮了教育内涵之美,也点亮了教育扶贫之路。

  做好美育工作,核心发力的是教师队伍,必不可少的是美术资源,但面对贫困县尤其是农村学校师资紧张、硬件不足等问题,如何提升教师美育水平,开发更多美育资源补短板?重任落在了彭水县教育人身上。

  提出“开发乡土美术资源,享受校本艺术教育”理念后,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本着“不花钱”“少花钱”原则,开发利用本土民族文化美术资源,并着重将开发出来的本土文化美术资源对学生进行美育,走出一条“根植并夯实本土视觉艺术文化,享受山区校本艺术教育提质增效”的教育脱贫之路。

  近10年来,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美术师资全员培训、专项培训60余次,在做实线下教研的同时,探索出专门针对美术教师的“4+2”网络研修,得到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团队以及市、县美术家协会等大力支持。

  美育一个都不能少,即便是最边远山区的薄弱学校。

  2018年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启动“缤纷课堂”送教活动,通过送美术、音乐、体育、书法、绘本课到村小,实现60所村小及教学点全覆盖,倾力让每一个乡村孩子享受到美育阳光。结合小课题研究,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还引领美术教师承担各级各类课题60余个,有力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成长和美术特色学校发展。针对美术资源不足的情况,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带领基层学校积极挖掘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建成包括少儿漫画、藤草编织、纸浆画、粘贴画、民族少儿版画、水墨画、蜡染、剪纸、墨石雕刻、篆刻、陶艺、根艺、烙铁画、线描等在内的30种地方课程资源。

  有了美术师资、美术课程,彭水美育绽放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之势。

  桑柘中学的编织、彭水一小的少儿漫画、彭水三小的版画、龙射中心校的纸浆画……全县共产生少儿美术特色项目校33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美育学生的审美创美的能力和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彭水师生通过线上网络互动形式创作主题绘画作品1500余件,优秀作品被全国少儿美术作品展、重庆美术馆等多家网络平台选用。

  根植本土育桃李,以美育人结硕果。

  美育就是一道缩影,是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狠抓师资培训、开展混合教研、力推送教下乡、做亮草根科研、开发课程资源的缩影,也是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以“脱贫攻坚”与“教育均衡”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让每个师生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的缩影。

  潼南

  缺啥补啥,为教育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近年来,潼南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创新出台师德师风60条正负面清单考核办法,建立起“缺啥补啥”的保障制度。缺教师就签约研究生、定向培养公费生,缺培训就不断完善国培、市培、区培、校本研修培训体系……

  “缺啥补啥”令潼南组建起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据悉,潼南将师德师风细化为60条正负面清单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建立起“师德师风台账网上管理系统”实时监察各学校及教师行为,对各单位师德管理实行“红绿灯”管理,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在教育部组织的2017年全国师德师风优秀案例评比中,潼南名列前茅,也是重庆市唯一上榜的区县。

  在人才引进培育方面,该区实施“三百三千”人才培养集聚计划,近3年招录新教师989名,其中459名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并派出支教教师107人,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优秀师资不足问题。此外,潼南还整合培训、教研、电教资源,推动区教师进修学校升院,不断完善国培、市培、区培、校本研修培训体系建设,确保5年周期内每名教师接受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

  目前,潼南共有市级骨干教师156名,特级教师19名,学科名师13名,双师型教师42名,名师工作室13个。教师心中有信念、工作有盼头,形成更大合力推动了潼南教育蒸蒸日上,站在高起点启动优质均衡创建。

  北碚

  “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成为示范标杆

  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有赖于科学高效专业的培训。

  十年磨一剑。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秉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硬件”的办学理念,在10年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坚持以参培者“教学行为”改善为评估培训为标准,总结出“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模式,破解了传统培训“短平快、零散碎、同质化、低水平”的积弊。

  何为“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按照“四有好教师”和“四个引路人”的要求,遵循教师专业成长和学习规律,将每一个教师培训项目系统设计,以“结果导向”的培训管理思想,在培训中浇教育思想之根、浇师德修养之根、浇学科文化之根、浇人文情怀之根。通过培训,达到重塑教师专业精神丰实教师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改善教师专业行为的目标。

  “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如何做?按照“改善知觉、改善意志、改善行为”3个阶段,具体化为7个环节。有三大特色:一是将师德培训贯穿始终,不说教,融入到每一阶段、每一环节中;二是探索出“病理问诊式、情境还原式、协作互动式、考察交流式、课例研讨式、展示辐射式”等6种培训方式;三是特别重视培训后的跟踪指导与评估,以“四说两看一发现”给予指导与帮助。

  “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的培训环节被《教育部“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培训实施指南》吸收,训后评价办法被《教育部“国培计划”青年教师助力培训实施指南》吸收。《浇根式改善型教师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的理论与实践》被吉林、河南、湖南、重庆等多地作为教师培训教材或必读书目,同时还在区教师进修学院承担的37项国家级培训、26项市级培训、83项区级培训中广泛运用,8次面向全国作示范交流。

  铜梁

  解锁从新教师到名优师的“成长密码”

  停课不停研。面对疫情影响,铜梁区教师进修学校利用网络圆满完成新教师培训计划。这次特别的培训让新教师心生感慨,有教师表示:“进修校精心设计的网络课程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教研水平,也唤醒了我心中的教育信心和热情。”

  此次新教师培训是“国培计划(2019)”——重庆市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的第二期。此前,进修校已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课程,为新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并用4个月时间以分科跟岗研修的方式对新教师进行课堂诊断和针对性培训。进修校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新教师岗前培训——新教师通识类专题集中培训——新教师学科‘田园式’跟踪培训——教坛新秀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区级名师培训——培训者培训”这样一个层次明确、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能帮助新教师向骨干教师、名师优师看齐、转化。

  为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进修校在新教师培训中创新评价方式,以双向评价、分层评价、第三方评价互补的“三维评价”模型,多方位、多渠道、宽领域地对培训的实施进行评价,破解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瓶颈,为培训导航定向。

  近年来,铜梁区教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发展,通过组织各级各类培训、评选师德师风典范等举措,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在区教委引领下,目前进修校已构建起“内生·引鸿”教师培训模式,将用3年培训激发新教师内生动力,为职业生涯筑梦启航,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变“孤雁单飞”为“群雁齐飞”。

  石柱

  做实培训,多措并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去年11月,由石柱县教师进修校组织的“阅读领航员”教师研学培训在中益乡小学举行。晨诵、讲座、探讨、交流、分享……活动结束后,乡村教师们对阅读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看到更多有志青年扎根贫困地区,献身乡村教育事业,为国家、为家乡培养优秀人才,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石柱中益乡小学亲切地对教师们说道。牢记殷殷嘱托,一年来,石柱县教师进修校多措并举做实教师培训,创新开展“读经典·悟师德·铸师魂”全员培训,以“国培”项目为抓手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整合县域内优质培训资源为深度贫困乡镇教师送培到校,为实现“义务教育保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能。

  2019年,石柱成功申报“国培计划”的青年教师助力培训、幼儿园教师保教能力提升培训和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成为2019年重庆市“国培”项目县获得财政部项目经费最多和参训学员名额最多的区县。

  不负重托的进修校在全县中小学遴选29名骨干教师或教研员建立起25个“国培”学科工作室,在全市“国培”项目区县率先实施学科工作室研修方式,并探索基于立体思维的新教师入职培训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教育教学能手。

  进修校校长谢芝玥谈到,今年将以“服务课程改革、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教育民生工程”为宗旨,不断增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凝聚力,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王小寒 刘进 图片由各单位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