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 医药产业迅猛增长梁平 百里竹海借乡韵生金涪陵 “十个一”主题消费8亿垫江 特色民宿遍村社城口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见成效水作琉璃碧潼南 无土无阳光 也能种蔬菜北碚 从“嫌麻烦”到“我愿意”渝中 资源回收“周五见”秀山 贫困群众家门口捧牢“饭碗”渝北 楼层撤桶一改随手扔黔江 你“送”我土地 我“还”你产业
第011版:区县头条
上一版 下一版 
巴南 医药产业迅猛增长
梁平 百里竹海借乡韵生金
涪陵 “十个一”主题消费8亿
垫江 特色民宿遍村社
城口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见成效
水作琉璃碧
潼南 无土无阳光 也能种蔬菜
北碚 从“嫌麻烦”到“我愿意”
渝中 资源回收“周五见”
秀山 贫困群众家门口捧牢“饭碗”
渝北 楼层撤桶一改随手扔
黔江 你“送”我土地 我“还”你产业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6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黔江 你“送”我土地 我“还”你产业

  黔江区蓬东乡麻田村4组的周适合,最近成了备受乡邻们称赞的脱贫反哺典型。他的故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

  “适合,你家学生多,还有个重病长期吃药的娃,在家养蚕养少了,赚头不大,你要是不怕麻烦,就把我家的那几亩老桑园整出来,不要租金,比你新栽的桑来得快些!”

  2016年春节,万明泉、余举学、龚节会等10余户村民,相约来到建卡贫困户周适合家“送土地”。

  麻田村民养蚕的年头不短,但户均蚕桑面积在10亩左右,1亩蚕桑的收入加上补贴,大约在1500元,很多农户觉得没多大搞头,纷纷外出打工,就将建成的桑园撂荒了。

  在乡邻们的帮助下,周适合家的桑园面积在短短几年里迅速发展到170亩。周家不仅摆脱了贫困,解决了儿子每年几万元的医药费,还建起了3间两楼一底的混泥土结构的板房。

  当年这些“送土地”给周适合的村民,有的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在外面干体力活,有的因为年龄偏大,在外难找工作,不少回了家乡,生活变得拮据起来。

  周适合想着:还情的时候到了!他先后退还给万明泉、余举学、龚节会、万洪武、戴安武、周治福等6户村民桑园50亩,还教给他们最新的养蚕技术。尤其这段时间,周适合除了在自家蚕房里忙碌,还要挤出时间去这些农户家指导四龄、五龄蚕撒石灰,分类上蚕蔟等。

  万明泉因病不能劳动后,成为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家里采桑养蚕由老伴顶着。为了帮助万家脱贫,从2018年开始,每到养蚕季节,周适合包干了技术指导。这两年,万家的养蚕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达到了脱贫越线目标。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 李诗素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