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易志坚(受访者供图) |
5月29日,在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一片上万亩的“绿洲”格外引人注目——四五月份新播种下去的御谷狼尾草(牧草),正茁壮生长。
这里,是重庆交通大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沙漠土壤化”试验基地,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力学治沙创始人易志坚带领团队采用独特的力学治沙方式,在这里开辟出“绿洲”,助力当地发展畜牧业,实现脱贫攻坚。
最初,团队试着在沙漠里种下了200亩农作物。两三个月后,试验基地里的牧草、高粱等作物绿意盎然。很快,和田把这一项目列为脱贫攻坚一号种子工程,计划以此大力发展畜牧业。
“和田当地每年要消耗掉约300万头羊,却苦于沙漠里无法种植牧草,每年只能产60万头羊,其余均需从外地采购。”易志坚介绍,按照测产数据分析,种植牧草的每亩地一年可收割2至3茬,总共可收获6至10吨牧草,其数量一年可喂养6至10头羊。如今,重庆交通大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将试验基地扩大到1万亩,其中约7000亩种植牧草。
与试验基地相隔两三公里的凯子羊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和田地区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项目。公司有上万头种羊,通过“代养分红”的方式,带动周围贫困乡镇的贫困户脱贫,饲养这些羊所需的饲料,正是交大试验基地种植的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