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聂凤(高技能人才) 2015年,聂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夺得美发赛项金牌,不仅代表国家实现该项大赛金牌“零突破”,还成为亚洲参赛国家65年来第一个世界冠军。2016年,聂凤被破格评为重庆五一技师学院副教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位年轻的重庆妹儿靠一手过硬的美发技能实现了高质量就业,现在的她致力于传授技能给更多学生,帮助他们用技能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
 |
●李光梅(扶贫车间员工) 绣娘李光梅在“扶贫车间”——巫溪县宁绣刺绣有限公司已经上班一年多。原本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她得知有机会在“扶贫车间”上班,既能学技术、又能增收入,笑得合不拢嘴。现在,她每天在车间上班4-5个小时,创作出的刺绣作品也深受客户喜欢,经常都要面临赶货的情况,得到可观的收入。李光梅开心地说:收入越来越高了,日子越过越好了。 |
 |
●尹飞(企业学徒) “新型学徒制就等于企业里面的学位提升。” 在长安汽车渝北工厂,尹飞始终在追求进步。受益于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开展,尹飞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训,既是员工又是学徒,虽然累但收获非常大。他学会了不同焊机的使用,不同工位所打的焊点参数等等。在尹飞看来,能力提升了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也才能为未来打通晋升渠道,同时能更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
 |
●何波(返乡农民工) 进过工厂、卖过服装、当过志愿者……很多人没想到,返乡农民工何波回到家乡创业成立重庆响水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闯出了“美丽钱景”。不仅如此,他还是重庆首位“民间河长”,先后获得2017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18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等殊荣。他的公司不仅带动了当地的农业、旅游业发展,还让不少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的荷包鼓了起来。 |
 |
●黄登席(就业困难人员) 加入福勤劳务公司前,村民黄登席靠低保过日子,属于就业困难人员,如今,他在公司当上保洁端稳了饭碗。和他一样,武隆区白马镇豹岩村、天池村不少村民通过该公司实现家门口就业。公司以村民小组长为法人,不少村民还是公司“股东”,现56户170人入股,入股率已达到55%以上。既当员工又当老板,村民们齐心协力为白马镇服务,推动当地农业、餐饮业、旅游业发展。 |
 |
●张露明(“三支一扶”人员) 从成都体育学院毕业后,张露明在就业的十字路口选择加入“三支一扶”队伍、来到彭水双龙乡小坪村成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一年多来,他主要负责的扶贫工作繁琐细小、业务众多,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帮助受自然灾害的村民进行转移安置,宣传各类扶贫政策,用心用情帮助特困人员等等。他最大的感受是:生活虽苦其乐无穷,扶贫工作别有意义。 |
 |
●兰显波(创业者) 前段时间,兰显波给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学生上了一堂关于传统行业转型数字化的课,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倾听。2017年,他从重庆的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成功孵化而出,创立重庆千问万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信息技术开发、移动技术开发等。创业成功的他也解决了近30人的就业问题。“重庆是创业热土,优惠的政策、贴心的服务让创业者勇往直前。” |
 |
●代浩宇(青年见习生) 受益于我市实施的“万名青年见习计划”,代浩宇在大四就到重庆万国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见习。期间,公司专门为见习生们制定了培训计划,从基础学习到初级管理都有涉及。去年大学毕业后,代浩宇也结束了见习正式转正,他非常感谢就业局对青年见习生的支持和帮助,现在的他已经成长为塑封站白班主管兼任生产部培训主管,对于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盼。 |
扩大就业就是带动经济增长。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的就业,不断优化人力资源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实现产业转型与就业提升协同发展,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稳就业”“保居民就业”现在已经成为高频词。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通过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当前,重庆正在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人力社保局坚持疫情防控和“保居民就业”工作“两手抓”,聚焦重点群体、重点企业,千方百计援企稳岗和保居民就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做到援企稳岗政策“应出尽出”、农民工返岗出行“应走尽走”、企业用工保障“应保尽保”、重点群体就业“应帮尽帮”。
就业有渠道,劳动有舞台。劳动最光荣,幸福靠奋斗。
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发扬工匠精神,争做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用辛勤劳动为重庆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凝聚合力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广。
得到稳定的工作、有了满意的收入,收获稳稳的幸福,劳动者肩上虽扛着责任但也露出踏实的笑容。今天,我们以劳动者的笑脸传递信心,以笑脸感染大众,让更多人铭记“劳动最光荣,幸福靠奋斗!”
王小寒 刘进 插图 杨照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