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的增长点,有助于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是当期稳增长、长远促发展的有力举措。作为发展的新风口,新基建板块多、投资大、项目多、任务重和时效强。确保新基建投资与重大项目安排有效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以经济效益释放为核心统筹协调新基建项目安排和提升对扩大智能化运用的支撑力。
以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益为重点统筹安排新基建投资项目和推进进度。要在短期内使新基建项目迅速为高质量发展有效赋能,关键在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使重点投资项目与推进进度安排能高效释放协同效益。核心任务是以构建高效运转的“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为重点,使我市数据生成和超级计算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使数据驱动的机器智能在更广泛的商业场景中得以发挥作用。一是确保正在推进的重庆大数据资源中心项目与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汇聚的腾讯、浪潮、万国数据、腾龙等数据类龙头企业能共同承担起“重庆大脑”功能,进一步完善数据资源全方位运用的基础数据库、部门数据资源池、主题数据库,提升数据资源汇聚互通和共享开放水平。二是适应智能化运用的迫切需求匹配好5G基站建设,重点加强空天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短板项目的投资与建设力度,使拓宽数据量采集渠道和打通数据关联取得明显新进展。三是依托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平台,以提升现有数据类企业的算法优化能力或引进国内具有算法优势的品牌企业为重点,安排好本地软、硬件企业产业链配套,为扩展智能化运用范围和提升效率提供支撑。四是围绕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重点应用场景,匹配好轨道交通、人工智能、新能源充电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的重大项目安排和推进速度。
充分利用新基建的智能化赋能推动支柱产业集群迭代升级。为加快我市智能、汽摩、装备、材料、生物医药、消费品、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服务等支柱产业适应以“价值发现”为重点的市场空间拓展,推动支柱产业迭代升级,需要聚焦智能制造与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加大研发部署、加强技术集成和应用示范,通过“现有产业+大数据=新产业”“现有产业+机器智能=新产业”模式,进一步完善产业生态,提升数字化改造比重为支柱产业集群迭代升级赋能。在企业定位上,重点通过示范推广逐步将支柱产业链上的主要龙头企业定型为互联网企业或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在经营模式创新上,重点通过资源与信息共享、供应链和价值链优化、赢利环节与渠道多元化、销售行为垂直延伸持续提升企业生产与运营效率,增强竞争优势。在汽车、生物医药、材料、装备和能源等支柱产业集群的数字化改造上,重点是打通与企业应用场景的连接,加快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智能化改造速度,培育或引进大数据和智能设备主要龙头企业从事新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制,推动支柱产业集群的关键企业引入大数据技术人才或成立大数据部门,鼓励制造企业直接购买大数据服务。
以要素产业集群开源和应用场景创新为核心不断扩大市场成长的新空间。新基建及其智能化加快推进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活方式变化,也为扩大市场成长新空间、促进大数据智能化效益释放创造出巨大机遇。重点工作是激励社会经济行为主体利用要素产业集群开源所带来的便利,着力通过应用场景创新丰富产业体系,培育新增长点。政府需重点发力政务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引导企业积极融入应用新场景并凝聚其核心竞争力。广大中小企业要重点利用新发明与新技术研发平台、微型装备实验室、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有所选择地将现有研发成果转化为各种各样的新应用,不断拓展重庆经济新空间的边界,持续创造新产品和新产业。社会公众重点要适应疫情对产业发展出现的趋势性机遇,以独立者身份继续在To C应用端参与电子商务、直播培训或带货等线上线下融合产业和会计、律师、金融等高品质服务业,或在To B应用端通过产品研发与应用、技术改革、创意设计、工艺创新等寻找创业新机会。为提升不同经济行为主体利用基础设施开源机遇的效率,还需下功夫大力完善人才、资金、科技等创新生态体系,切实缓解智能革命面临人才资源稀缺和创新创业支撑力不强的压力。
(作者系重庆科技学院教授、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