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重庆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这一重要指示要求,为新时代重庆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责任所在、使命所系。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论”,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两化路”,积极实践“一心六型”两化路径,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先行示范区,助力全市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万州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会议、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贯穿决策、工作全过程。持续强化对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相继出台《万州区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实施方案》《万州区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万州区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2020年底前各项工作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党员干部带头深入一线调研指导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有力有效地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全区上下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履职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了齐抓共管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浓厚氛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主旋律。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着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守护好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三线一单”准入清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划定全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741.8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1.4%,严格执行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1公里、5公里产业管控政策,否决一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标准的投资项目。实施国土绿化提升工程,加强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增效”经济林和“增色”景观林,重点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城周山顶公园、社区村庄、路系水系绿化,完成营造林26.8万亩,新增城市绿地37万平方米,全区和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53.5%、68%。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探索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分别与石柱县和云阳县签订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大力推进岩溶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探索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的消落带治理,依山就势打造湿地公园,推进中山杉、中华蚊母、香根草等乔灌草立体种植试验示范,建成50余公里消落带生态绿廊。
聚焦环保关键领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水里”“山上”“天上”“地里”四个方面,深入实施“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打好“碧水保卫战”,以保护长江母亲河、提升全域水质为中心,大力开展全域治水,“一河一策”推进21条主要次级河流全流域综合治理,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总体保持Ⅱ类,瀼渡河水质从Ⅳ类提升到III类,石桥河、新田河水质稳定达到III类,其余18条次级河流水质持续向好。扎实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专项整治行动,三级河长常态巡河,整治突出问题157个。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控制交通、工业、扬尘和生活污染,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1.2%,2019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力度,开展疑似污染场地调查评估,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全区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三清一改”村庄洁净行动,建成镇乡污水处理配套管网76公里。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扫干净、摆整齐、改陋习”日益成为群众自觉行动,农村环境卫生、村民精神面貌不断改善,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81个、美丽庭院1500个。
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现有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培育发展资源利用高、生态效益好的新兴产业,推动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聚焦“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力发展智能循环型工业、现代高效型山地农业、集散融合型文化旅游业、绿色智慧型物流业、功能共享型金融业、休闲养生型大健康产业“六型”产业,坚持推进项目化、事项化、政策化、机制化,第一批项目、事项完成投资40.8亿元,取得显著成效,第二批113个项目、62个事项已经启动实施。绿色工业不断壮大,绿色照明、智能装备、食品医药、汽车、新材料五大重点工业产业加速集聚,五大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达68.7%,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比达到25%,形成50亿级汽车、30亿级新材料、20亿级绿色照明产业集群。生态农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经果林、生态猪“双百亿”工程,新建柑橘、名优小水果等标准化产业基地7.9万亩、总量达到81.9万亩,“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生态养殖项目加快推进,将新增生猪产能100万头,现代高效型山地农业探索出种养循环新路径。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借势“双晒”,精彩呈现“万川毕汇、平湖之州”独特魅力,“畅游三峡、万州出发”成为三峡旅游新趋势,积极培育创意设计、网络直播等文创业态,2019年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5%、35%,文化产业营业收入增长160%。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建成万州现代综合物流中心一期,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万州班列,三峡国际物流枢纽加快建设。完善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三峡银行上市稳步推进,金融机构增至103家,金融业GDP占比达7.8%。一批特色康养小镇和精品康养基地加快打造,初步构建起远郊高山避暑、城郊休闲养生、城镇医养结合的康养产业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和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部署要求,着力抓住用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绿色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三峡旅游集散中心和对外开放门户,联动共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着力提升万州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成三峡库区经济中心,努力在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中展现万州担当、实现万州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