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恩药业金凤工厂 |
 |
植恩药业研发基地 |
 |
植恩药业鼎联工厂 |
 |
重点项目签约仪式 |
新药证书33项,临床批件32项,生产批件5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数十项,其中已获国外专利授权11件,国内专利授权36件;拥有自主品牌商标300余件;研发项目32项,承担包括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十一五”和“十二五”)等70余项各类课题,并获得全国及省级奖项数十项……
如今,重庆植恩药业有限公司(下称“植恩药业”)产业化能力更上一层楼,产能正逐步扩大,产品市场遍及全球,核心API品种奥利司他质量及产能更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植恩药业创办于2001年,是以MAH(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上市许可持有人)投资和平台服务为核心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疫情期间,植恩药业利用自身优势向全球采购抗疫物资,彰显作为民族药企的责任担当;植恩药业以“木直因心,植药为仁”为企业文化理念,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植恩担当”,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助力重庆企业复工复产
彰显全球采购的“植恩速度”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植恩药业果断肩负起民族药企的社会责任,成立应急小组,促进物资调度和健康预案的跟进,进行防疫知识培训,在抗疫行动中火速全球采购抗疫物资,包机回国,为重庆抗击新冠疫情做出贡献,累计帮助重庆500多家企业抗击疫情,创造了抗疫物资保供“植恩速度”。
疫情的突然爆发让各地医用物资陷入紧缺状态,植恩药业作为中国手性药物方面领军企业,业务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采购渠道受限,植恩药业便紧急启动海外渠道,日韩是口罩产销大国,1月23日是韩国放假前最后一天,植恩相关负责人紧急联系韩国合作伙伴,敲定3万只口罩采购订单。之后又马不停蹄联系日本、韩国、德国、土耳其、埃及、印度、孟加拉、越南等10余国合作伙伴,紧急采买抗疫物资。此时部分国家和地区发布出口禁令,团队利用植恩全球合作资源,争分夺秒抓资源。植恩药业除夕在日本敲定了160万只口罩。随后又与新加坡宝德集团合作完成近300万套个人一次性防护用品采购,并就共同捐赠重庆市防疫物资生产线达成合作。
据悉,植恩药业与国内外多家供应商合作,已采购一次性口罩780.6万只、韩国KF94口罩3万只、日本进口银钛滤膜防护口罩162.1万只、消毒液1.28吨、消毒乙醇4.32吨,支持周边和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
随着海外疫情的发展,植恩又紧急拓展海外贸易,协助海外合作伙伴在中国采购口罩。目前已有200多万只口罩发往日本、韩国、法国、德国,另有英国、荷兰、西班牙等合作伙伴在谈订单超过2000万只。
防疫,上下同欲者胜;战疫,同舟共济者赢。植恩药业与时间赛跑,同疫情争锋,在防疫抗疫这场硬仗上彰显出大企担当。
构建MAH产业集群和服务体系
形成创新药和仿制药的“双轮驱动”
植恩药业专注于构建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体系,以上市许可持有人为核心,提供更专业、更高效、更可信赖的服务,创制更好的药品,满足大众对生命健康的追求。目前,植恩药业基于全球BD(Business Development 业务拓展)项目来源,通过专项基金引导,引进MAH和核心资产落地集群。
30亿元MAH产业集群及专项基金项目,将通过引进多个MAH公司和核心资产落地形成集群,创制或引进150个以上创新药物、生物制品、仿制药,达到年产值超过450亿元的规模。
为了优化和延长药品生命周期,提升药品全生命周期的价值总和,更好地伴随公众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提高生命质量,植恩药业对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BD服务链、制造服务链、合规性管理服务链、研发服务链、交易服务链、金融服务链、数据服务链、教育服务链、产业政策与财政支持九大服务体系。服务体系为MAH产品实现和临床使用提供完整的专业和公共服务,保证MAH产品价值最大化。
创建重庆市首家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中心
建立CDMO技术和生产服务体系的“硬核内驱”
沉心稳步谋发展,系统打造筑平台。植恩药业建立基于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 合同开发制造组织)的技术和生产服务体系,提升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研发合同外包服务组织)+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一体化的服务能力,旗下多家子公司全面出击——
2013年,植恩药业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与高校联合共建了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先进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设立了重庆两江药物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聚焦恶性肿瘤的局部给药、抗生素更新换代等临床急需的研究领域,致力发展成为特色化、专一化、国际化的高端生物医药公司;
2015年,重庆柳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是重庆市首家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中心,可提供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研究、生物分析检测和注册申报的一站式技术服务的专业CRO平台;
2019年,长春澜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落地重庆高新区开展产业化,可提供医药新产品研发、药品新技术开发与转让以及药学技术等服务,并通过MAH制度实现自主研发项目的产业化。
植恩药业还组建了一支在临床试验的关键点和难点上具有丰富经验和技巧的专家团队,为国内外制药企业提供BE/I期临床试验全方位的服务;完成吸入剂、缓控释制剂、内源性药物、高变异药物、窄治疗窗药物、特殊受试者/患者品种、口腔速溶膜剂、微粒给药制剂等品种的BE试验;其中植恩药业自身产品盐酸多奈哌齐片(5mg),为全国首家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成为国家集采第一顺位中标企业。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全产业链“无缝连接”
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已经成为植恩药业产业中的重要集群,发挥出资源的经济价值,释放出产业综合效应。
2019年3月,植恩药业与韩国著名生物药CDMO公司百纳科思(BINEX)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通过合资合作,引进BINEX国际标准的产业化技术,拓展国际合作和项目引进,共同推进多个生物药品种在重庆的研发上市和生产落地;
2019年5月,植恩药业与平安津村达成合作共识,将在重庆共同打造现代中药产业化基地项目,引入全球领先的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高品质中药产业,全面推进重庆中医药产业搭平台、强体系、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占据中医药产业技术制高点,为重庆中医药产业发展赋能,促进重庆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2019年10月,植恩药业与Cytiva(思拓凡)(原为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合作组建重庆高新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以GE Fast Trak(快速研究与转化中心)为蓝本建设生物药中试规模研发生产平台和生物药高新技术教育与转化培训中心,并以GE BioPark(生命医药产业园)为蓝本打造西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也将带来巨大价值,临床与受试者集聚一期年营收、产业转化与先进制造集聚产生的年收益都将超过百亿元。
筹建数字化与“灯塔工厂”
智能化引领的“企业智链”效应初显
智能时代来临,数字化引领先行。植恩药业敏锐地抓住行业未来发展前景,通过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实现降本增效,全力筹建数字化与灯塔工厂,进行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智链,成绩斐然。
“未来医药行业,将是融数字化、一体化、生态化、场景化、创新化、智能化运营的综合体。”植恩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医药企业要将平台战略、生态体系、科技驱动业务、长尾市场定位、客户体验为王原则等新思维有机地融合到经营体系,以全面、系统性的变革,重塑持久的盈利能力。
植恩药业正在考虑用机器取代某些人工环节,将低价值、重复的任务自动化,尝试建立熄灯工厂、熄灯仓储,将“医药产业的未来”与智链企业连接,依靠数字化技术赋能前台、中台、后台,链接商业生态圈,通过业务、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以“客户为中心,商业价值产出为导向”的新型数字化组织。
植恩药业以“数字智能”为核心的药品生产数字化能力规划正稳步进行,传统的药品生产制造环节,系统建设中存在不少数据断点,信息孤岛模式导致生产环节的数据流无法有效、及时的全程贯通,难以高效指导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促进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实时协调联动,数字化优化了供应链管理流程;生产上,借助科技手段助力药品生产环节生产效能的提升,更加合理地配置企业生产资源,实现精益供应链周转的要求,完善仓储管理的效率。
植恩药云系统更是植恩药业重点打造的智慧工厂,这是一套服务于药品采购、销售、物流环节,实现连接药厂、商业公司、终端的电子商务系统;植恩药云系统也是营销体系的重要IT工具,收集的数据可为销售战略制定与的决策提供依据,引入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数据依据;运用云系统,平台管理员可以对各环节掌控力强,推动MAH成为整个医药产业链利益的分配者,在大B端与小B端,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科学精简各环节多余投入,精准激励,提升组织效率,在建设阶段即按照第三方供应链金融服务公司体系标准实施,提升融资能力。
未来,植恩药业还将考虑建立更大的数字化平台,链接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通过数字化建设赋能分销商,打造“药品+服务”盈利模式,创造更多客户需求及解决方案,更具灵活性以应对未来挑战。
植恩药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聚焦核心团队、核心资产和核心技术,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药品研发、药品转化及先进制造能力和新零售等共享服务平台,狠抓优势产品提质放量,同时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融合,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新区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将继续秉持“木直因心,植药为仁”的发展理念,努力创建中国医药与健康服务的领先企业。
谢玲 图片由植恩药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