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沙坪坝区森林实验小学交互式课堂 |
 |
沙坪坝小学“源慧识字”语文拓展课程 |
目前,沙坪坝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在0.4以下,90%指标达到“优质均衡”标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加之多个重量级的惠民工程、教学成果,昭示着该区创“优质均衡”取得初步成效,较“基本均衡”时期实现教育条件更优、水平更优、质量更优。
2013年,沙坪坝通过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督导认定,2017年于全市率先拉开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序幕。几年来,沙坪坝保障有力、规划有序、扶助有爱、提质有道,“四位一体”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为在全市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教育大区、教育名区,沙坪坝借创“优质均衡”契机还将进一步释放教育优势和效应,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
保障有力
教育优先出台政策并加大投入
2019年,沙坪坝正式出台《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包括新建或改扩建中小学7所,实施维修改造项目200余个等意见,惠及学生8万余人次。有了暖心政策“加码”,沙坪坝义务教育发展更有保障。
坚持义务教育优先发展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沙坪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发展,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区级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动员大会、专题会议,每年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有关工作近30次。区人大、区政协更是把将优质均衡发展纳入重点审议、协商内容。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定》《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督导督查方案》等22个配套文件的出台,让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更加明晰。尤其是在督导方案出台后,坚持月度简报、季度通报,保障了目标任务既快又好地落实。
政策是保障的根本,投入是保障的核心。
例如出台《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决定》后,沙坪坝还追加专项经费1.9亿元弥补设施设备差缺,调剂部门编制720名解决临聘教师问题。
据悉,沙坪坝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18%。公共财政教育经费2019年21.25亿元增长18.66%,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提高至1500元、初中提高至1700元。
规划有序
优质教育资源正实现全域覆盖
根据战略空间规划、产业布局调整和人口变化趋势,沙坪坝为教育优先“腾地”,编制实施《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新增校点71个、教育用地4665亩。
据了解,与高新区交接23所学校后,沙坪坝立即启动“东中西”三线并进调整学校布点,调整28所学校建设时序并纳入未来3—5年建设计划。同时编制《优质学校建设2025》,实施“北中西”三地农村教育振兴计划,引导13所优质种子中小学校到薄弱区域办学,将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向西部新城、井双新城、上新新城辐射,实现优质资源全域覆盖。
预计到2025年,沙坪坝将共建成40所新优质学校。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重规划,更重行动。
就拿大力支持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来说,该区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时序,3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7所,新增学位2.8万个,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随迁子女就近免试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8%。
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是办学资源,还包括教学资源、师资资源、课程资源等。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沙坪坝在办学模式上锐意改革。
据悉,该区在中学阶段开展“学区共同体”建设,小学和幼儿园阶段实施“集团化办学”,探索适应沙坪坝区、适合学校的团队特色发展路径。依托树人小学、沙坪坝小学等优质资源,成立8个小学教育集团,覆盖50%以上公办小学;依托重庆一中、南开中学等优质资源,成立4个中学学区共同体,涵盖100%的初中学校。目前沙坪坝已基本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强校引领弱校、差距不断缩小、校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5S学区化—集团化发展策略”作为集团化办学经典案例,在全市交流推广。
扶助有爱
创公平机会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义务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向均衡优质,必须给每个孩子创造公平的入学机会,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沙坪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沙坪坝坚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保持100%。同时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实验班、重点班,严格控制大班额。继续坚持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对口派校与指标到校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招生工作。
目前该区小学辍学率为零,毕业率为100%;初中辍学率为零,毕业率保持在99%以上。
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入学公平,还体现在关爱公平上。
通过全心落实关爱计划,沙坪坝在全市率先完成残疾儿童小学学籍全建立,采取随班就读、聋哑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保障其受教育权利,入学率达98%。同时,修订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办法,接收其子女入学人数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总人数的29.7%,基本实现“应读就读”。
尤其是在“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方面,沙坪坝制定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意见》,抓宣传、健制度、严管理、重效果,确保“应助尽助,精准资助”。2017年—2019年累计资助学生19.5万人次,资助资金约23926万元。此外沙坪坝每年还投入专项经费1700万元,实施“完整午餐”“爱心午餐”和“免费饮用奶工程”,惠及3.8万名学生。
提质有道
坚守立德树人多措并举强内涵
构建“三线并行、五位一体”综合评价体系,获全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试点一等奖并在全市交流推广;教师专业发展成果获评基础教育国家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个性化移动学习”案例在中国唯一入选联合国移动学习最佳实践案例,并面向全球发行……
沙坪坝大区办大教育的强与优是如何炼成的?
首先是从治理格局上发力,通过推进现代教育治理,沙坪坝完善“两院三中心”架构,改革构建“两院三中心”的教育服务体系,在全市率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五导合一”教育治理格局。
其次是从内涵机制上创新,自2010年以来该区3年一轮、梯次实施内涵发展行动,引导学校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形成“一校一特、一校一品、三年一贯、五位一体”内涵发展模式。在内涵发展模式下,各校坚持“五育并举”,开发德育精品课程教材50余本,同时深入实施“学本式”卓越课堂专项行动和素质教育,去年一年就开发出特色校本课程200多门,美育和劳动教育等获评市级以上项目品牌88个,拥有一项以上特色项目学校达100%。
同时沙坪坝还格外重视教师队伍发展,实施名师名家培养工程,深化“导师制”“名师班”培训,仅2019年就新增全国模范教师、沙磁名师等各类名师32人。目前全区各类优秀骨干教师1807人,超过在职教师总数的五分之一。
下一步沙坪坝将对照优质均衡评估标准,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育人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王小寒 刘进 图片由沙坪坝区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