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垫江县牡丹湖 摄/李显彦 |
 |
东部新区规划图 |
 |
站前广场及文笔湖公园 摄/李显彦 |
 |
牡丹大道下穿道 摄/李显彦 |
 |
国家园林县城 |
 |
治理后的桂溪河 摄/李显彦 |
对标对表《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过去一年,垫江结合“城市提升年”,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突出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城市提升,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拓展新区 助推城市扩容提质
垫江,牡丹大道与三合大道交汇处,一个占地面积达372亩的巨型工地,正在机器的频繁运转与车辆的穿梭往复中,演绎出热火朝天的图景。
未来,这片土地之上,将呈现一个引领区域价值的重庆·垫江爱琴海项目——其购物公园、玫瑰天街、全能公寓、大型生活超市、高端居住区的“高配”,将为垫江人营造出全新的商业和居住体验。
见证这一项目拔地而起的牡丹大道,也在年初实现了自己的提档升级——经过大半年的施工后,牡丹大道下穿道工程正式通车。从地面到地下,一个空间的“穿越”,极大缓解了垫江县城主干道牡丹大道与文笔大道十字路口的交通压力,有效改善了区域交通环境。
无论是商业项目的开发速度,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佐证的都是垫江东部新区的建设强度。作为垫江城市提升的最大推动力,东部新区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面貌,助推城区扩容提质。
2018年12月29日,东部新区建设项目正式开工。这也是全市首例新型城镇化PPP项目。垫江希望借此为城市发展开启新的引擎,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集聚辐射能力。
按照规划,新区总面积要达到11.7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10万人,共分两期开发建设。其中一期7平方公里,二期4.7平方公里。
围绕“特色文化区、现代商旅区、高端居住区、湿地生态区”的定位,新区推行采用综合管廊、装配式建筑、BIM等先进技术,打造川渝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市民宜居宜业新家园。
高标准的规划之下,是高水准的运作实施。2019年,东部新区开工5个项目,8个项目进入前期,人民东路延伸段、文笔大道延伸段和牡丹大道下穿道建成通车。
据介绍,今年,新区的建设任务达到了20个,将实现路网基本建成,三合湖公园基本成型,其余子项目启动建设。
以东部新区为带动,垫江将全面构建县城“一心二环五片区”城市新格局,充分融入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前沿科技等理念,打造重庆生态宜居城市,努力实现县城“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总目标。
城市更新 完善功能提升品质
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说到底是为了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欧立和是垫江县文化路棚户区改造项目中的一名拆迁户。在文化路红光社区居住了几十年,欧立和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住上环境好、配套好的新楼房。
受益于棚户区改造,他通过拆迁补偿款,在城区购置了一套宽敞舒适的新房子,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过去一年,垫江完成棚户区改造1125户。无数像欧立和一样的困难群众,在新家实现了安居梦。
除了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也是为优化城市环境注入的一剂良方,是提升群众生活水平的一大利好。
党中央高度关注这一百姓“身边事”。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将其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我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
针对老旧小区功能缺失、环境卫生差、无停车位、无居民活动室等现状,垫江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所有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逐步实现老旧小区干净、整洁、有序、宜居。仅是今年的改造任务就达到117.15万平方米。
新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垫江正通过大手笔的城市更新,推动老城区的形象,蝶变新生。
围绕住房这一重要民生问题,垫江一手抓老旧房的改造,一手抓高品质楼盘的建设。全县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达到22个,建筑面积205万平方米。集美牡丹湖、红星美凯龙等品质小区都在加快建设中。
与此同时,学校、农贸市场等城市配套也在不断完善;规划建设的城市博览中心,有望打造成为城市新地标。
提升城市建设水平,道路、综合管廊等建设,也是重要内容。
2019年,垫江建成城市道路8条,全长8.69公里;在建城市道路10条,总长8.479公里。通过加快骨干道路建设,城市“六纵六横”路网基本形成。比如南阳隧道打通了县城南片区和东片区联系的快速通道,南阳环岛重要交通节点的渠化改造大幅度提升了县城南大门形象。
据介绍,2020年,垫江城市道路建设还将提质增速,将加快23条城市道路建设,启动5条道路前期工作,长约34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市首批城市综合管廊市级试点城市,在城市主干道推进的同时,垫江同步配套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推进城市道路管理智慧化,着力改善“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等城市通病。
按规划,该县计划建设玉鼎大道等综合管廊26.85公里,辐射区域18平方公里,形成“四横六纵”布局。截至目前,已建成14.02公里。
城市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垫江分步实施,分类推进,换来了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城市生活的日益美好。
生态宜居 跻身“国家园林县城”
近日,国家住建部正式发布通知,将垫江县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这一“国字号”城市新名片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垫江县在城市规划、园林绿化建设等方面全面迈入国家级水平。
垫江号称“丹乡”。以牡丹入名的牡丹湖湿地公园,如今已成为垫江人休闲健身的重要选择。
“这里空气好,风景好,视野开阔。”“亲戚朋友来了,我们都要带他们去逛一下!”提起牡丹湖湿地公园,附近居民赞口不绝。
牡丹湖湿地公园位于垫江县桂阳街道,占地515亩,其中水体面积225亩。大面积的绿地和生态水面,切实提高了县城绿化率,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2万余平方米的广场、近3公里的环湖道路、5公里的休闲步道,更是为垫江人提供了一个立体的亲水空间。
在垫江的园林绿化图景中,牡丹湖只是一个点。
得益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而今的垫江已形成以入城牡丹大道为景观轴线,三合大道、玉鼎大道等道路为景观环线,桂溪河两侧滨河路为城市景观带,牡丹湖公园、文笔湖公园、凤山公园、天宝寨公园等为景观节点的“一轴一环线,两带多节点”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6大类45项指标。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垫江的城市环境面貌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嬗变。
以绿地建设为例。垫江突出公园绿地等重点绿地建设,全面促进公园绿地提质增量,先后建成凤山公园、牡丹湖湿地公园等城市公园7座,新增城区绿地面积100余公顷。截至2019年底,建成区公园绿地总面积达195.6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3.8%,绿地率达3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7.35%,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对垫江来说,跻身“国家园林县城”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垫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面向2035年、展望至2050年的垫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着力实现城市绿化品质全面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千年丹乡树更绿、花更繁、景更美。努力把垫江建设成景观保护得力、生态环境优美、绿地系统完善、绿化布局合理、市政设施配套、城市功能完善的生态宜居园林城市。
水清岸绿 黑臭水体长制久清
春意正浓。垫江县桂溪河滨江公园里,各色花草争妍斗艳,生机盎然的绿化景观,扮靓了河道两岸。
“赏心悦目,心情舒畅”——这是河畔居民陈小燕在朋友圈里晒图的评价。一连串的点赞背后,让人很难把眼前的景象,与曾经的臭水沟联系在一块。
流经垫江县城全域的桂溪河,是长江一级支流龙溪河的主要支流。
前些年,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地表面源污染等原因,桂溪河水质受到严重影响,穿城而过的桂溪河,一度成为了臭水沟。尤其是牡丹湖—塔坝桥一段,甚至被列入全市48条黑臭水体之一。
回应群众诉求、提升城市形象,垫江县将桂溪河的治理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于2017年启动桂溪河6.3公里的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投入5000万元,从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并建立健全了协作高效、监督考核、定期通报的工作机制,推进桂溪河水体长制久清。
比如通过加大生态修复工作,完成了桂溪河两岸提档升级,在桂溪河与陈家沟汇流处、塔坝桥下游栽植水草,实施生态修复。
通过活水保质,合理调配紫竹湾地下水补充牡丹湖,作为桂溪河生态补给水,提高水流动性和水体自净能力。
此外,垫江县住房城乡建委还不断加强社会监督,通过各类媒体,定期公布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展和水质监测结果,公开电话受理群众咨询、建议和投诉,形成了全民参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良好氛围。
通过一系列举措,黑臭水体指标类水质监测合格,2017年底桂溪河建成区水体基本消除黑臭;2018年铁索桥断面水质达到III类水质,达到长制久清要求,公众评议调查满意率达到99.15%。
如今的桂溪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实实在在的整治成效,让垫江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倍增。
据介绍,为进一步巩固发展桂溪河整治成效,垫江县还将聚焦水环境,重点抓好污染源整治、河域垃圾治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老旧城区雨污分流改造。
谭大江 汪凤 图片除署名外由垫江县住房城乡建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