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 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第024版:牢记嘱托 书写新篇
上一版 下一版 
巴南 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动作为 多领域突破
巴南 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重庆国际生物城

    惠科金渝工人正在生产线操作

    产城融合发展的界石数码产业园

    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

    水天一色的二圣天坪山 摄/冯亚宏

  4月3日,巴南高质量发展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天,巴南区举行2020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活动,15个项目集中开工、12个项目集中竣工,涵盖新兴基础设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冷链物流、职业教育等领域。这些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1.7亿元。

  巴南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在高质量发展上找支撑、在对外开放上建平台、在绿色发展中做示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战新产业引领 发展质量更高

  前段时间,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巴南区不管是干部职工还是群众都对防控疫情信心十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位于巴南的重庆国际生物城以及巴南经济园区在加班加点生产防疫物资不管是口罩、隔离服,还是消毒水、药品,都能提供可靠的供应保障。

  据悉,重庆国际生物城具备较强的抗疫药品、个人防护、消毒消杀等防疫物资保供能力,是我市少有的、具有较为齐备防疫物资生产体系的园区。尤其是,该园区是抗击新冠肺炎药物磷酸氯喹关键原料的全球主要供应地,疫情防控期间园区组织企业全力保供,已累计生产磷酸氯喹关键原料50余吨。同时,园区内口罩、消毒液、隔离服生产企业也开足马力全力生产,累计为防疫一线提供隔离服63万余套、口罩470多万个、消毒用品2000余吨,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巴南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巴南区将自身纳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统筹考虑,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聚全区之力打造商贸物流、生物医药、军民融合、“数智”、生态创新“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推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端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加快集聚,高质量发展有了强力支撑。

  2019年,巴南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共实现产值205亿元、增长8.2%,生物医药产业更是连续三年保持了30%以上的高增长,成为巴南区工业经济的新亮点。同时,巴南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庆国际生物城)纳入了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重庆国际生物城被正式纳入国家级高新区拓展园,共集聚项目70个,形成了以智飞生物为代表的预防类生物制药集群,以全球抗癌药巨头美国雅培克公司、全球最大眼药水企业日本参天为代表的治愈类制药集群,以四川新绿色、伍舒芳为代表的现代中药集群,以钱璟康复、惠森驰恒为代表的医疗器械集群,预计到2025年实现产值600亿元,到2030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

  目前,为进一步巩固巴南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市的龙头地位,巴南区正以市级重点项目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应急医院落户为契机,推动布局大型医疗机构,加速医城、医养、医游融合;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推动资源共享,拓展产业链条,向康养康体、预防保健、美容化妆等领域拓展,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健康全产业链基地。

  “除了生物医药产业外,其他产业也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巴南区经信委负责人介绍,去年,界石经济园区聚焦新型显示、高端材料等领域,新签约联东U谷等项目14个,正以惠科为龙头,以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为引领,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云计算产业园成功引进腾龙8000个机柜的高等级数据中心、重庆联通南部数据中心枢纽1400个机柜项目等40余项大数据项目,全力推进“同城双活”数据中心及热备基地建设,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巴南的传统产业也在加快转型,大江国立等14个合资合作项目落地,完成智能化改造44项、技术改造70余项。消费品工业加快升级,百亚等6家企业的15个品牌纳入市级重点培育品牌项目。宗申航发、建设翰昂等4个“军转民”“民参军”项目投产,大江科创城成为市级军民融合重点项目。

  如今,随着巴南工业的多点开花和突破,推动巴南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已初步成型。全区工业经济结构持续向好趋优,2019年,五大主导产业规模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区规模工业比重提升至90%;“芯屏器核网”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元、增长16.3%;高技术产业和战新制造业,在规模工业占比分别提升1.3百分点个和1.7个百分点,成为我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范本。

  打造多式联运体系 开放平台更优

  3月31日,巴南区与京东集团举行专场签约仪式,京东快递重庆区域总部、京东生鲜超市重庆区域总部、京东智慧零售重庆总部、京东(重庆)外贸综合体项目等8个项目落户巴南,总投资约10亿元,涉及京东零售、物流、数科三大主体板块及相关行业重点领域。

  这是自2013年京东落户重庆公路物流基地,相继布局电商零售、广告结算、物流、跨境电商等领域后,双方的再一次深度合作,是巴南加大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以“物流带商贸、商贸带产业”发展路子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

  巴南区位优势突出,8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过境渝黔高速扩能线、铁路东环线等加速建设,“二环三射”高速路网四通八达,是重庆—东盟公路班车的起点,是全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主要承载地。

  巴南区加快了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东盟国际物流园建设,现已形成以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重庆国际分拨(公路)海关监管中心、重庆东盟公路班车、东盟商品集采城项目为一体的对外开放窗口,成为重庆“1+3”国际物流分拨中心运营基地之一。据悉,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成功纳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定位国家级货运枢纽,获评2019年全国优秀物流园区。

  “按照‘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发展思路,重庆公路物流基地已成为巴南打造千亿级商贸物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重庆公路物流基地负责人介绍,在通道物流建设方面,重庆东盟公路班车目前已开通6条干线运输线路,实现对中南半岛的全覆盖,公路班车由去年的平均3班次/天增加到现今的平均5班次/天。

  今年一季度,东盟公路班车在疫情中逆势上扬,共计发车403车次,吞吐量806TEU,总重约0.69万吨,总货值约1.67亿元。相比2019年,车次同比增长约118%,重量同比增长约286%,货值同比增长约91%。

  在此基础上,物流基地围绕商贸物流功能,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已引进了中国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京东集团、中国专业市场巨匠华南城集团、亚洲最大的物流服务商普洛斯、中国速递行业巨头顺丰集团、重庆大型物流骨干企业公运集团等41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超600亿元,形成了电子商务、专业市场、综合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物流产业格局。

  如今,随着协信汽车公园、京东电商等投入运营,百亿级诚外诚灯饰市场、金属材料物流中心开门迎客,华南城1668创业园开工建设。2019年,物流基地实现销售额约450亿元,累计市场交易额约1482.5亿元,千亿级商贸物流新城正在加速成型。

  “目前,我们正在全面统筹推进以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为主线,铁路东环线南彭站与佛耳岩码头为重点项目的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建设。”该负责人表示,铁路东环线南彭客货站位于物流基地北侧,依托铁路枢纽东环线,公路物流基地可便捷联系珞璜、团结村两个重要物流平台,融入全国铁路网;佛耳岩港是全市5个重点港口之一,连同佛耳岩码头和物流基地的龙洲湾隧道已通车,水、货运能够实现15分钟内运达,进一步提升巴南对外开放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治污染抓修复 生态环境更好

  巴南境内的花溪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改善花溪河水质、提升周边环境品质,既是重大的民生需求,也是巴南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实需要。

  4月3日,花溪河在去年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基础上,全面发力,正式启动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采用PPP模式,总投资35.19亿元,整治范围涉及流域面积268.46平方公里,涵盖环境整治、水安全整治、水生态整治、水环境治理配套工程、智慧水务工程等5大体系。

  项目建成后,花溪河“水清岸绿、长制久清”的目标将逐步实现,为我市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助力。

  而实际上,作为我市主城区南部生态屏障,巴南区始终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一方面严格环境准入,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和长江入河口排查,国际生物城、麻柳、花溪、天明、南彭、金竹、界石工业园规划环评及跟踪环评全面落地。

  同时,严禁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企业向巴南转移,坚决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5公里范围内不再新布局工业园区,对不符合审批条件、备案要求而强行建设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查重处。

  另一方面,加强污染防治,全面落实河(库)长制,开展林长制试点。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49公顷,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在全市率先完成长江干流岸线餐饮船舶的全面取缔与生态修复,对长江流域及其重点水域实施禁捕政策,136艘渔船全部退捕上岸。完成1424家 “散乱污”企业整治,查处环境污染投诉3459件、解决107件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100%、85%。

  2019年,巴南区新建城镇公园20个,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60万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6天,森林覆盖率增至47.6%。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我们认真践行‘两山论’、努力走好‘两化路’,不断加快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为全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助力。”巴南区文旅委负责人介绍,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巴南区充分发挥“旅游+”整合功能,滨江都市休闲区、东部温泉休闲区、南部避暑休闲区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初步成型。

  通过办好“四季游”系列活动,创响了“乐享四季·生态巴南”品牌,39个农文旅融合重点项目正逐步推进;海洋公园、迎龙峡影视拍摄基地、西流沱小镇等项目建成投用并逐渐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丰盛古镇、木洞河街、云林天乡、南湖多彩植物园等乡村旅游项目业态逐步丰富,“环云篆山、天坪山、五彩丰盛”3个片区农旅融合初见成效。

  2019年,巴南区共接待游客36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和20%。

  巴南区还成功引进了一品幸福田园小镇、圣灯山康养农旅小镇、双寨山国际养生源等项目。其中,尚善国际养生源(巴南基地)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规划用地总面积约2万亩。将以国际化全龄康养产业为核心,以生态为本底,打造集生态农业、文教旅体验、森林康养、健康服务、养生社区于一体的重庆乡村振兴标杆示范项目。

  项目布局有乐农学院、乡村艺术中心、康养酒店、亲子乐园、农业科普公园、特色民宿等业态,未来将成为主城区康养产业的一大亮点。

  王彩艳 肖亚平 图片由巴南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