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 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不竭动力
第T13版: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忠县战报
上一版 下一版 
忠县 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不竭动力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强基固本抓关键 凝聚人心向前行
忠县 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不竭动力

    柑橘丰收

    农业专家培训指导采笋

    忠县交通局帮扶集团组织成员单位到官坝镇三峰村开展扶贫爱心购活动

    拔山镇午阴村10个蔬菜大棚开始修建

    裕华驻村工作队督导建卡贫困户卫生厕所改造

  4月15日上午,忠县新立镇精华社区驻村工作队早早集合了村干部,一起带着锄头、镰刀等工具来到精华社区7组的田间地头,与村民一道干起了种玉米等农活。

  “脱贫攻坚,党建引路。”忠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忠县牢固树立“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理念,坚持大抓基层、抓实基层,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的不竭动力。

  用党建坚定脱贫信心 激发干群昂扬斗志,积极投身产业革命

  忠县是我市市级贫困县,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县贫困人口为20240户68004人,有贫困村72个。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贫困地区群众仍存在“等靠要”等思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扶贫干劲,忠县以党的建设引领脱贫攻坚,深入开展了城乡支部结对联建、“我为扶贫出把力”“支部书记大比武”等活动,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主战场。

  不过,脱贫攻坚能否达到实效,关键还要激发广大群众的内生动力。为此,忠县下派了230名驻村干部深入贫困村与贫困群众谈产业、事业,扶志、扶智,激发起群众脱贫攻坚的昂扬斗志。

  “产业兴,万业兴,脱贫攻坚靠的是‘产业革命’。”忠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增收脱贫,忠县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发展起了柑橘、笋竹、花椒、茶叶、有机蔬菜、中药材、生猪、土鸡等扶贫产业。

  2019年5月,一场特殊的“招商比武”在县委党校举行——忠县挑选10名村支部书记上讲台演讲招商,现场促成45家县内外企业和村(社区)签订合作协议,引入资金1.5亿元,落地资金5608万元,累计收益1024.5万元,有效破解党组织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难等问题。

  2019年11月,忠县还组织了一场形式新颖线上线下农产品推介会——在全国田园综合体试点所在地新立镇开展“书记庆丰收·晒特产”农产品推介活动,由29个乡镇党委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围绕本辖区集体经济产业、特色农业产业等,优选87款农特产品登台推介,并同步在线上抖音等平台进行推广,扩大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知名度。

  “我们还深化拓展了城乡党支部的结对联建活动,大力搭建农产品的销售平台。”忠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忠县依托邮乐网电商平台畅通集体经济试点村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同步组织15个城市社区与29个乡镇(街道)集体经济试点村签订联建共建协议。自2019年9月以来,忠县通过支部结对联建已销售农特产品12586单、销售额40.56万元,带动全县72个贫困村全部破解“空壳村”难题。

  提升脱贫攻坚战斗力 选好配强扶贫骨干,选优配强村级干部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建强脱贫攻坚基层堡垒,提升战斗力,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队伍是关键。

  忠县一方面把选好配强扶贫骨干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关键抓手,选优配强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发动优秀的外出务工或经商返乡人员、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当选为村干部;另一方面从相关单位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帮助村里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地处忠县谭家寨大山的新生街道钟坝村存在深处高山、交通不便、思想观念落后等发展劣势,原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带动力不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27人,几乎没有规模化农业产业。2019年,忠县派出来自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集团有限公司的张扬担任第一书记,选举退伍军人、致富能人文谢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向脱贫攻坚宣战。

  张扬为了发挥好驻村工作队的纽带作用,先后牵头组织钟坝村党支部与重庆保税港区集团公司、重庆临空招商集团党支部等开展结对共建,并在推荐村民外出务工、产业项目招商引资、消费扶贫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同时,他还借助帮扶单位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积极争取保税港区集团公司投入45万余元规划7个帮扶项目,协调保税港区旗下的跨境电商网站“爱购保税”帮助钟坝村建成特色农产品电商平台。

  在驻村工作队及新的村支“两委”班子带动下,大家创新了发展的思路,引进农业企业与村民开展了“多元化合作”。如,依托“企业+农户”的模式,引进企业建成猕猴桃种植园450亩、存栏400余头梅花鹿养殖场1座、150余只孔雀养殖场1座,该企业每年兑现农户土地流转费12万元以上,解决贫困户务工98人次,发放务工工资20余万元。又如,该村通过与农业公司合作实施钟坝村乡村旅游扶贫(茶园)股权化改革试点项目,2019年村集体及贫困户分红3万元,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

  如今,钟坝村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上走出了一条“以真情换信心、输血+造血、志智双扶”的帮扶之路。截至目前,钟坝村64户建卡贫困户227人已经全部实现脱贫。

  像钟坝村这样,忠县各贫困村正积极抓党建、强产业、促就业,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不断增强,群众发展产业也是一呼百应。截至目前,72个贫困村已分别建成1-2个山地特色农业主导产业,现有项目基地97887.52亩,年产值实现15941.1万元,亩均产值1628元。其中,特色优质水果14215亩、优质粮油47763.02亩、优质柑橘11522亩、调味品8688亩、笋竹6725.5亩,以及特色经济林、中药材、茶叶、蔬菜基地,健康畜禽等。全县现有在家有劳动力贫困人口34829人,占建卡贫困人口的56.99%,已落实到户到人产业扶贫,实现“一户一业”。

  打造不走的扶贫队伍 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加快引进紧缺人才

  基层党组织是带领群众脱贫的战斗堡垒,基层党员干部则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贫困群众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要发挥在哪里。”拔山镇高阳村返乡创业能人陈锋被培养并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后,积极发动群众流转土地100亩,先后发展起蔬菜、高粱等增收产业;今年48岁的付晓华是金鸡镇狮王村的一名支部书记,他组建了忠县顺號专业合作社,村民走上了依靠笋竹产业脱贫的道路……如今,忠县有344名村支书带领村民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由农村党员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49个,吸纳2689个贫困户加入稳定增收的队伍。

  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队伍,如何引才、育才至关重要。忠县在培育现有村级人才的用时,还出台人才支持政策,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为了着力解决“引才难”问题,忠县坚持不拘一格引人才。如,忠味堂食品公司柔性引进西南大学2名博士合作开发有机食品,获得中国首届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铜奖;依托柑橘产业优势,引进农业信息化专家赵春江院士来忠县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主攻智慧柑橘,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

  为了着力解决“育才难”问题,忠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强化知识培训和技能培养。如,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支持县内企业与市内外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开展合作,建立“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如,扎实开展“网红”电商人才培育,引导驻村工作队、农村本土人才、返乡创业青年等通过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推荐忠县农产品,打造忠县“网红地”等。

  如今,在忠县脱贫激战正酣的农村大地,广大党员干部正用实干、巧干的辛勤汗水,挥洒着党建扶贫的画笔,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汪容 方毅 图片由忠县县委组织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