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巴渝大地春意暖。走进石柱,虽已是仲春,但在中益乡草木却才刚刚发芽,大大小小的白色拱棚和错落有致的土家民居构成了这里最美的景色,“村游”胜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而在华溪村,规划有序的黄精种植地里,新枝嫩苗有力舒展,预示着新一年增收致富的萌发。
历史,总是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上更让人铭记和难忘。
和这个春天一样,和中益乡百姓一样,3000多万巴渝儿女永远不会忘记,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益乡的学校、农户,看望老党员,深入田间农舍,细察民生福祉,处处体现了对重庆人民的深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指出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对扶贫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和任务,指明了今后发展大方向和大格局,为重庆扶贫工作把握大局、抓好重点、继续前进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年砥砺奋进,全市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为行动指南,认真谱写决胜脱贫攻坚重庆篇章。
一年春华秋实。石柱中益乡脱贫攻坚示范带动全面铺开、“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推进、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全面整改、“四个不摘”全面落实、党建促脱贫全面强化……巴渝大地的变化令人振奋,一个决胜攻坚的重庆正在精彩起步,一份沉甸甸的时代答卷在奋笔书写。
把握新遵循,找准新靶向
这份“重庆答卷”对标讲话精神——书写忠诚看齐的政治自觉
一份牵挂,寄望殷殷,总书记为重庆指引前行之路。
一年来,重庆坚持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任务,把深度贫困地区攻坚作为重要抓手,把防止返贫成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把抓党建促脱贫和作风建设作为重要保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提前谋划、精准施策、压实责任、真抓实干。
2019年4月25日,市委召开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强调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扎实做好打好脱贫攻坚战,更加有效地做好重庆各项工作,把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
深入学讲话,坚定讲政治。重庆还制定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市、区县宣讲团,分别开展集中宣讲172场次12430场次,基层微宣讲2.39万场次,分级分类培训党员干部17.8万人次,确保讲话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确保各项要求在巴渝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是一个统一思想,把握新遵循的过程——
重庆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和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按照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重要要求,谱写好重庆高质量脱贫新篇章。
这是一个明晰思路,找准新靶向的过程——
重庆要准确把握脱贫攻坚形势,保持决战决胜状态,尽锐出战、顽强作战、越战越勇,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现行脱贫标准,既不拔高,也不降低,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面临的最后壁垒,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要深入抓好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注重分类施策、标本兼治,统筹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脱贫攻坚成效年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一个脱贫攻坚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重庆,清晰可见,跃然于巴渝大地。
谋划新实招,着眼新变化
这份“重庆答卷”紧扣突出问题——书写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总的来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各地区各部门要拿出过硬举措和办法,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两不愁三保障”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这一直是总书记最牵挂的事儿。
殷殷嘱托,句句入心。重庆始终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放在首位,精准施策,定向发力,提出坚持目标标准,全面补齐短板,实现突出问题动态清零的总思路,确定“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主线,推动问题全面销号。
这一年来,总书记的深情嘱托落地生根,转化为我市精准落实政策措施的铿锵行动,系列新实招带来了振奋人心的巨大新变化——
保证“机制创新”的拉力,我市构建了“1+N”联控联保责任体系,精准实施贫困学生资助,开发重庆籍建卡大学生学费资助管理系统、高校大学生资助统发管理系统、中小幼学段学生资助跟踪管理系统,建立特殊困难群体学生数据库,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落实资助资金。
释放“资金保障”的潜力,我市投入资金在贫困区县改扩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均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建立了“三保险”“两救助”“两基金”多重医疗保障体系。
激发“动态跟踪”的活力,我市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实施方案(2019-2020年)》,确定动态消除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危房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实施存量危房全覆盖调查、拉网式摸排。
集聚“项目建设”的动力,我市制定了《重庆市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分类明确工程措施,同时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截至目前,5155个‘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全部销号。”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用数据说话,用行动践行,不负期许。
实现新突破,开创新起点
这份“重庆答卷”聚焦重点难点——书写迎难而上的时代担当
“现在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打法要同初期的全面部署、中期的全面推进有所区别,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把握脱贫攻坚形势,从全局谋划一域,总书记的嘱托为重庆发展指明前行方向,注入澎湃动力。
方向既明,步履坚定。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扎实推动问题真改实改、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重庆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是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路径,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坚持精准方略把脱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实现全面小康。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更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重庆将以决战决胜之势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收官战。
脱贫攻坚一线,已鏖战正酣——
这一年,全市紧盯18个深度贫困乡镇定点包干,围绕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四个深度”发力;紧盯未脱贫人口重点帮扶,加大贫困病人、残疾人、老人等精准帮扶力度,推行农村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落实低保渐退期和分户制度,确保贫困人口得到精准帮扶,实现精准脱贫。
这一年,围绕问题整改,全市从市级改起、从市领导做起,建立“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定点包干”整改工作责任制,制定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建立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对照“三类困难和问题”,一体化推进脱贫攻坚各类问题整改。
这一年,全市坚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将不断强化产业扶贫,深化消费扶贫、开展电商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深化东西扶贫协作、党建扶贫,多管齐下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大健康格局,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春风万里的高质量脱贫,正吹绿巴渝的山山水水,拂活振兴新局,带领全面小康。如今行走在这里,“脱贫攻坚”的洪流涛声愈加高亢激昂。
数说成绩》》
1.贫困对象
2019年,全市实现4个县摘帽,33个贫困村、11.44万名贫困人口脱贫。至此,全市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4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全部脱贫摘帽,191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0.12%。
2.增收手段
2019年,全市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实现引导2093家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选聘产业发展指导员1.58万人,健全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等带贫益贫机制。深化电商扶贫,贫困区县实现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134.1亿元、增长74.16%。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加大村旅游示范村点,实现带贫困人口增收。加大扶贫培训力度,开展“定向式”技能培训,新增贫困人口就业7.4万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转移就业10.1万人,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农村低保标准增至每人毎月440元。
3.义务教育
2019年,全市全年录取贫困区县、农村地区考生4048名,招收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150名,通过“三区支教”计划、“特岗教师”计划补充教师1001名,定向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1510名、学前教育公费师范生516名。
4.基本医疗
2019年,全市14个国家级贫困区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均达到二级医院标准,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贫困人口大病救治率、家庭医生慢病签约服务管理率、重病兜底保障率分别达到100%,贫困人口县域就诊率达到96.96%;全市因病致贫户较2018年减少79.8%。
5.住房安全
对农村存量危房开展全覆盖摸排和安全等级鉴定,实施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3.88万户,实现危房动态清零。
6.饮水安全
2019年,全市开工建设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项目2695个,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7.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5%,落实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财政资金2亿元,加快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效发挥效益,针对贫困人口开发水利设施管护公益岗位,吸纳2862名贫困人口参与水利设施管护,确保有人管、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