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重庆加快建设“近悦远来”美好城市
第018版:牢记嘱托 书写新篇
上一版 下一版 
綦江全面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重庆加快建设“近悦远来”美好城市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管理更精细、更智能、更有温度
重庆加快建设“近悦远来”美好城市

    美丽的山水重庆城

  我市城市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城市综合管理提升行动为总揽,提高城市治理效能,深化“大城三管”,强化“马路办公”,实施“七大工程”,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实现了城市管理工作水平和市民满意度的“双提升”。

  精耕“大城三管”提质量

  “城市管理应像绣花一样精细。”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大城细管”,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深化。

  据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我市持续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编制施行16项行业标准和12项地方标准,《智慧城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超高层居民住宅供水运行维护规范》《重庆市公共直饮水系统运行管理规范》等标准均属国内首创。去年11月,《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2020年3月1日,该条例正式实施。

  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市在全国率先完成县级及以上数字化城管平台全覆盖,率先实现市县两级平台互通、数据共享。率先发布《智慧城市管理指导意见》,将全市2400多座重要市政设施纳入云端管理,推广普及智能渣土监督管理系统、视频智能抓拍系统等智能应用,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建成率90%。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2019年新型智慧城市十大典型示范案例中,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榜上有名。

  在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的同时,我市持续完善城市管理共建共治共享,深入推进“大城众管”,城市人性化管理不断优化。

  去年以来,我市深入推广实行“五长制”(即街长、路长、巷长、楼长、店长)和“门前三包”责任制,主城区商户累计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16.6万份,打造“门前三包”示范道路20条;成立“城市提升”志愿服务队伍112支,累计招募志愿者4500余人;打造集“问题投诉、立案派遣、核查反馈、奖励兑现”为一体的“百姓城管平台”,打通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全流程渠道。

  随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市民对城市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2019年年度民调显示,重庆市民对城市管理满意度达到92.9分,创历史新高。

  优化“马路办公”增效能

  春光烂漫,正在九滨路散步的市民刘春怡然自得。“各种拦路违章搭建、违规广告牌不见了,道路亮出来了,整个环境都干净整洁,多亏了‘马路办公’。”刘春说。

  原来,在去年的一次“马路办公”中,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发现,九龙滨江广场本是市民休闲娱乐观景的好去处,却因部分餐馆违建、废弃的广告设施等影响长江景观,市民出行都要绕道走,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为此,去年10月中旬,九龙坡区城市管理局联合谢家湾街道,对九龙滨江广场沿线,九滨路和文化七村存在的乱搭建、占道经营、违规设置广告、违法建筑等居民多次投诉并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了彻底整治。在拆除违章搭建、违规广告后,原来被违建侵占的公共绿地和人行道也分别进行恢复。

  九滨路的变化是我市城市管理工作“马路办公”的一个缩影。

  2018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行城市管理“马路办公”,坚持以路为岗、包责连片,“发现问题在一线、研究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

  如今,“马路办公”在我市已蔚然成风,平均每天全市有170个由各级领导干部带队的巡查组走上马路查治城市管理问题。“马上就办”成为制度,小问题及时整改,大问题追踪治理,复杂问题挂牌督办,实现99%以上问题按期整改;“办就办好”形成机制,专项治理面上问题,定点攻坚热点难点,“马路办公”实现常态长效。

  据统计,2018年以来,截至2020年3月底,全市“马路办公”累计发现、交办、督办问题41.1万个,整改问题40万个,问题整改率97.4%,4957个热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问题导向,在常态化、机制化上下功夫,做到发现问题交办“不过夜”,接办问题受理“不推诿”,整改问题处置“不拖延”,把“马路办公”打造成重庆城市管理的金字招牌。

  实施“七大工程”美家园

  “过去出门见荒坡,现在出门是公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发现,部分夹在建筑之间、荒废的小块土地上,建起了一个个“小而精”的社区公园。

  城市环境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城市管理者的品位和追求。围绕城市“增颜值、提气质”,去年以来,我市强力实施“七大工程”,用778个重点项目为城市梳妆打扮。

  通过实施“治乱拆违”,乱停车、乱摆放、乱刻画等行为大大减少,营造了良好的城市秩序;实施“街净巷洁”,使城市街面干净整洁,背街小巷里的家园成为最近的“远方”;实施“路平桥安”,给道路做“手术”、给桥梁做“体检”,市民出行更加安全方便舒适;实施“整墙修面”,拆除广告、规范店招、清洗幕墙,让城市空间更加清爽通透;实施“灯明景靓”,照亮市民回家路,提升“两江四岸”灯饰景观;实施“江清水畅”,清理江河漂浮物,确保长江母亲河一江碧水向东流;实施“城美山青”、绿色打底、立体绿化、山体彩化、滨江生态修复,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去年以来,我市实施“增绿添园”项目122个,建成综合性公园24个、社区公园53个、街头游园35个、滨河及其他公园10个,公园覆盖面和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实现市民“15分钟入园”;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品质提升,推进立体绿化、生态绿廊、滨江生态修复,成建设项目236个、面积966万平方米;推动园林创建工作,新增城市绿地2688万平方米,绿地管护优良率95%,古树名木保护率保持100%,基本做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新建改建路灯4.6万盏,消除暗盲区1280处,城市灯光照亮市民回家路;新增公厕390座,加强456个公共直饮水点规范管理,建成环卫爱心驿站1415个,覆盖7万余名城市管理一线工人,为劳动者提供了温暖港湾……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目标要求,以深化“大城三管”为抓手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持续开展城市综合管理提升行动,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智能、更有温度,努力将重庆建设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城市。

  张锋 盛志信 图片由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