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第014版:牢记嘱托 书写新篇
上一版 下一版 
涪陵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篇大文章 每篇都要好
涪陵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三峡腹地璀璨明珠——涪陵

    涪陵江南滨江公园 摄/黄河

    中化涪陵化工公司整治后的磷石膏堆场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长江涪陵段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蜿蜒曲折的沿江岸线处处皆景;创新“绿动力”,澎湃“绿动能”,现代化工业园区智能引擎领跑;城在山水间,人在画中游,人们于城乡间找到一方宜居之所……行走涪陵,生态文明的美好图景映入眼帘。

  绿色发展渐次起,涪陵大地逐浪高。近年来,涪陵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做好构筑绿色屏障、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家园“三篇大文章”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推动转型升级打造亮色 绿色产业激活美丽经济

  四月的涪陵,春和景明。走进中化涪陵化工公司南岸浦厂区,原来近千亩的磷石膏堆场已被繁花似锦的宜人风景取而代之,举目远眺,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壮美江景尽收眼底。

  蝶变的背后,是涪陵壮士断腕,全力修复长江生态的决心。

  中化涪陵化工公司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主要产品为磷复肥,中间产品为硫酸、液氨等。由于厂区距离长江干流在1公里范围内,加之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在市区两级政府努力下,2019年10月31日,南岸浦厂区全面停产。

  “企业关停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以此倒逼企业把存在的环境问题整改到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涪陵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随后,中化涪陵建成投用磷石膏渗滤液处理站,累计投入1亿元持续开展磷石膏堆场治理及覆土复绿等工作。在生态治理基础上,涪陵探索建设城市休闲运动公园,提升城市功能,诠释了“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目前,该公园已全面完成健身步道、景观廊桥等建设,预计在今年5月底建成投用。

  昔日生态“痛点”变为环境“亮点”,涪陵除了大力实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始终把生态保护作为项目引进的第一门槛和前置条件。

  “我们推出了招商引资环保决策机制,对所有引进企业是否符合涪陵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进行严格把关。”该负责人表示,在项目前期调研阶段,由环保部门提前介入咨询、考察,依法依规判断环境可行性,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对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的项目积极引进,对不符合园区产业规划、规划环评确定的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的项目采取“一票否决制”,对污染重、环境风险大的项目一律不引进,资源消耗大、利用效率低的项目一律不审批。坚决执行禁止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的规定。

  守好绿色发展底线,让涪陵的“产业地图”越发清晰。

  此外,为力争构建成绿色产业集聚区,涪陵在服务企业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开展包装物综合利用、污染物减排及资源回收利用等环保项目,指导解决污染防治工艺和设施运行遇到的困难,不断提升企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安全的绿色发展道路。

  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成色 铁腕治污守住碧水清流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何保证“一江碧水向东流”?涪陵的答案是:久久为功,持续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去年,我们在排查中发现与华新水泥重庆涪陵有限公司一街之隔的白涛街道有14家居民的生活污水和2家餐馆的废水处于散排状态,急需治理。”涪陵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由于此处距离场镇较远,不便于修建污水管网将废水引入场镇污水处理厂,华新水泥重庆涪陵有限公司有两套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设施,主要用于处理厂区内的生活污水。对此,他们联合白涛街道负责人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和全面协调,最终确定将该居民点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由华新水泥重庆涪陵有限公司一并处置回用。

  去年初,华新水泥重庆涪陵有限公司总投资260余万元,修建了一个30立方米的污水收集池,并铺设管道1000米,购买污水提升泵2台,新建一套处理能力30立方米/天的中水处理回用系统,将居民和餐馆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提升至厂区内生活污水一体化设施处置后,再进入中水处置回用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置后用于生产和脱硫使用,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

  “我们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为守护涪陵的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贡献力量。”华新水泥重庆涪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涪陵,“企业+居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使群众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更实现了企业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和三峡库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提供有力保障,除了创新治理模式,还离不开有效的运行管理。

  为确保全区各级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发挥最大生态效益,涪陵区财政每年投入污水处理运行经费6000万元。同时,坚持“行政执法+经济杠杆“两手抓,强化日常运行监管,加大监测频次,对污水处理厂存在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加强对污水运行情况等的信息公开。

  “我们还建立完善了‘区政府——区级部门——园区、乡镇(街道)——村社(居委)’四级环保监管网格,对全区乡镇街道和园区环保机构实现全覆盖。”涪陵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涪陵还在全市率先出台《重庆市涪陵区环境保护工作规范》,督促企业成立环保管理机构,完善应急机制,建设应急设施、配备应急物资,组建应急队伍。

  与此同时,涪陵还敢于执法,动真碰硬,对涉水环境违法案件严厉查处,“零容忍”查办环境问题,以铁腕治污的决心和定力,保障长江涪陵段水环境安全。

  筑牢生态屏障厚植底色 山清水秀扮靓幸福家园

  “铜鼓湖公园越来越美,这里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看着这样的美景,别提有多舒心!”每天清晨,家住涪陵马鞍街道太乙门社区的郭大爷都会到家附近的铜鼓湖公园晨练。青山伴入城,绿水长相依,涪陵用好生态“绣”出了如今的幸福生活画卷。

  4月10日上午,春光明媚,在小溪河畔,一个身影格外忙碌,涪陵荔枝街道平安村村级河长徐兴福正仔细巡查着河道,排查污染隐患。

  曾几何时,村民们绕着走的黑臭河沟,如今变成了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的风景线,沿河信步成为很多村民的休闲方式。

  小溪河的美丽嬗变,只是涪陵全力治水的一个生动剪影。涪陵深入推进河长制,率先实行河库警长制,实现对主要水域管理全覆盖,建立形成三级河长,构建起“河长统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群众参与”的治水兴水格局,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

  守住绿水青山,共享绿色福祉。涪陵以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狠抓国土绿化,推动长江、乌江水系生态涵养林建设,境内长江两岸第一道山脊线以内实现应绿尽绿。利用“四山两江”自然优势,融合山水、人文、城市,基本完成环湖4个带状公园和2个临江广场连点成线,基本建成两江环湖“百里绿道”和9条城周山体公园绿道。在涪陵,青山环城廓,江水绕城过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生态修复持续发力,一城山水生机盎然。涪陵关闭区内生态敏感区的爆破性开采非煤矿山,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关闭非法码头和老旧码头;关闭禁养区养殖场,全面取缔中小型水库肥水养鱼,强化库区消落带治理,深入开展水土流失治理……

  如今的涪陵“颜值”持续提升,“气质”越来越好,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生态经济蓬勃发展,生态红利持续释放,生态自觉深入人心……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土更净,百姓尽享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福利”。

  数读发展成就》》

  环境治理有力度

  2019年投资3000万元,实施长江、乌江10个生活污染源综合整治。

  目前,全区建成各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16个,日处理生活污水近20万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6%,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

  2019年,开展了监督性监测等各类监测351次。

  建立完善四级环保监管网格,涵盖314个村和103个社,环保专兼职人员2000余人。

  形成了610名三级河长、97名河库警长、143名监督员、505名管护员组成的河长团队,全区各级河长(库长)累计巡河55681次。

  环境违法“零容忍”

  近3年,立案查处涉水环境违法案件74件,处罚金额818万余元。

  完成环境污染责任纠纷公益诉讼1件,企业赔偿相关费用803700.80元。办理4件生态补偿案件,共计生态赔偿金额85.9万元。

  国土绿化稳推进

  在长江、乌江两岸第一层山脊范围内实施植被恢复造林27.7万亩,退耕还林增加林地22.12万亩。

  林业用地总面积达到21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47.8%,森林覆盖率达到53.1%。

  生态修复成效显

  2016年以来,关闭18家爆破性开采非煤矿山(石灰岩矿山),关闭规模740万吨,关闭矿山矿区面积163公顷。

  关闭非法和老旧码头25座。

  投入5000万元关闭禁养区养殖场634家,关闭规模15万头生猪当量。

  修复消落区植被6900余亩。

  近3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平方公里。

  张亚飞 刘玉珮 蓝倩 图片除署名外由涪陵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