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一链”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
第015版:卫生
上一版 下一版 
“一网一链”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一网一链”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家到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义诊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巴南分院暨重庆市巴南区肿瘤医院揭牌

    通过放疗云平台对基层医院进行技术指导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大楼

  4月15日-21日是第26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动”,旨在推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宣传早诊早治、科学防癌、积极抗癌、健康生活的理念。

  作为区域肿瘤防治的龙头单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积极探索构建“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肿瘤诊治能力及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肿瘤诊疗行为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中国肿瘤防治体系重庆实践之路,对基层医疗机构肿瘤规范化治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A “一网一链”打通重庆肿瘤规范化治疗“最后一公里”

  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80.4万例,死亡229.6万例。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首位死因,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目前,我国肿瘤治愈率处于全球较低水平,5年生存率仅为40.5%。重庆市肿瘤发病率处于我国中等水平,每年约有8万名新发肿瘤患者。

  重庆市癌症中心主任、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吴永忠介绍,由于优质资源分配不均,中等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单位普遍存在肿瘤专科人才严重不足、肿瘤诊疗规范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重庆肿瘤治疗总体疗效。在此现状下,建立重庆市肿瘤防治体系、强化肿瘤登记与大数据建设,推广肿瘤预防、早期筛查、规范诊疗、康复管理等技术规范,加快肿瘤防治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成为重庆市肿瘤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专业肿瘤防治技术,承担重庆市及周边区域恶性肿瘤的防治任务。2015年启动“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建设工作,提出构建重庆市“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为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提供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一网”,即市级-区域级-区县级肿瘤防治网络。要求以重庆市癌症中心为龙头,发挥其业务指导与质量监管作用,建立二级肿瘤医院,形成一定区域辐射力。区县建立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加强区县肿瘤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建设,并指导辖区乡镇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肿瘤防治,形成重庆肿瘤防控“横到边,纵到底”的立体防线,构建重庆肿瘤三级防治网络。

  “一链”,即基于重庆肿瘤三级防治网络,统筹规划,功能互补,区域协同,上下联动,在全市构建涵盖肿瘤登记、科普宣传、预防筛查、规范诊疗、康复管理的完整肿瘤防治服务链。

  同时,推行肿瘤全过程管理模式,从癌症中心到基地医院,推广肿瘤的全过程管理理念,制定统一的全过程管理规范与路径,实现网络任一环节的同质化服务。

  “一网一链”体系的建设,填补了基层医院肿瘤诊治空白,为提升基层医疗肿瘤诊治服务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B 三级肿瘤防治网络体系护卫民生健康

  吴永忠介绍,在“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下,医院积极与基层医院建立帮扶关系,从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和诊疗理念上,建科学合理就医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帮扶基层医疗机构肿瘤学科建设。以肿瘤医院的重点学科、临床专科为引领,为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指导,推广适宜技术,加强肿瘤专科人才培养,开展肿瘤防治基础与临床相关领域的合作研究,提升基层医院科研水平,帮扶基层医疗机构肿瘤学科建设。

  加快远程医疗平台建设。搭建预约转诊平台,实现肿瘤医院与基地医院通过信息系统完成预约挂号与双向转诊;建立放疗远程平台,实现基层医院放射治疗物理计划上传至肿瘤医院终端,推进远程靶区勾画、修订物理计划以及质量控制监测等工作;建立远程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开展疑难病例远程MDT。

  推广同质化管理理念。遴选行政职能部门干部与临床医技科室副主任或骨干组成管理团队,派驻分院、基地医院参与医院管理,推进肿瘤防治体系内医院管理同质化。

  同时,从肿瘤登记、科普宣传、早期筛查、规范诊疗、康复管理的完整诊疗服务链出发,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深化“一链”建设。

  开展肿瘤登记。利用重庆市恶性肿瘤特病办理平台、二级肿瘤分院和肿瘤规范化基地,开展以医院为基础的登记随访工作,建立肿瘤大数据中心,分析重庆市肿瘤发病、治疗情况。目前已在巴南区肿瘤医院、合川区肿瘤医院等17家医院开展登记工作。

  肿瘤科普宣传。依托科普中国共建基地和重庆市科普基地,建立“一台、一网、两微、六号”的宣教载体平台,成立重庆市肿瘤防治科学传播专家分团,开展多形式、多种类科普活动,打造“胖熊讲科普”精品栏目,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提高肿瘤的认知水平。

  癌症早诊早治。建立西南地区首家肿瘤风险筛查中心,牵头开展重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和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参与完成重庆市总工会贫困女工两癌筛查,助力早期癌症筛查和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实现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标。

  肿瘤规范化诊疗。从加强临床能力建设、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肿瘤学科体系四方面提高肿瘤诊疗能力;从落实肿瘤诊疗规范、规范肿瘤用药行为、优化肿瘤诊疗模式三方面规范肿瘤诊疗行为。

  患者康复管理。打造康复服务平台,成立西南首家患者服务中心和重庆首家肿瘤医务社会工作实践研究基地,开展康复咨询、康复护理、病友沙龙等形式活动,给肿瘤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

  据医院发展部主任赵玉兰介绍,自与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帮扶关系以来,肿瘤医院积极助力当地构建肿瘤诊疗体系,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提高基层专业技术水平,在肿瘤防治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果。截至2019年底,肿瘤医院派驻555位专家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累计3129个工作日,开展肿瘤防治学术讲座256场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36667人次;接收146家基层医疗机构717名医护人员来院进修学习,接受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转检9682例次。

  另外,初步建成涵盖7个二级肿瘤医院、24个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4个单病种专科联盟、55家医疗协作医院,累计86个肿瘤专科联盟成员单位的三级肿瘤防治网络体系,形成以肿瘤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枢纽、基层医疗机构为重点,相互协作、上下联动的肿瘤防治格局,实现了区域内各级医疗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切实减轻区县肿瘤患者的看病负担。

  C 远程诊疗平台提升基层医院肿瘤防治服务能力

  “为更好地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放疗诊治,同质化管理模式和肿瘤诊疗理念,医院固定每周三下午开放放疗远程云平台,对基层医院在线远程实施放疗会诊及放疗质量监控。”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副主任谢悦表示,近两年,基层医院肿瘤诊治工作虽已启动,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人才队伍不充足,专业诊治能力以及诊疗规范性还未完全成熟,对恶性肿瘤诊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进行安全有效处理。作为重庆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医院有责任、有义务做好重庆市肿瘤防治工作,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其诊治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治疗方案并及时解决诊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基层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放射治疗方案,保证其放射治疗效果。

  目前,该院已与云阳、黔江、铜梁等地多家医院建立远程诊疗关系,在放疗质量控制、诊疗方案提出等方面为基层医疗机构提出了很多实质性的建设性指导,极大地提升了基础医疗机构的肿瘤防治能力。目前,已累计实现远程放疗会诊1669例次。

  放疗云平台的打造与启动,只是该院加强远程诊疗平台、提升基层医院肿瘤防治能力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在远程诊疗平台打造上,除放疗云平台外,该院与铜梁区人民医院、巴南区第二人民医院等建立了预约与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实现双向转诊及预约挂号;建立了远程MDT平台。每周二下午开展宫颈癌、肺癌远程MDT工作,指导25家医院成立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团队。另外,基因检测平台为基层医院提供了肿瘤蛋白芯片筛查、基因分析等肿瘤专科特色检查项目服务。

  通过云平台远程交流,该院向基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满足区域内肿瘤患者需求。

  D 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

  在“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建设下,重庆市整体肿瘤防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未来发展中,该院将不断在肿瘤登记工作、肿瘤宣教工作、肿瘤分级诊疗模式、肿瘤平台建设等方面继续狠下功夫。

  如何实现肿瘤的早诊早治?如何让百姓不再“谈癌色变”?吴永忠表示,在今年规划中,建立智慧医院、大数据平台和远程医疗平台是医院首要任务。目前,医院虽然已经建立了智慧化工具和远程会诊平台,但智慧化程度不够,覆盖区域广度也不够。下一步将继续以“全面信息化”为抓手,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成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和应用业务整合,着力打造云计算与肿瘤大数据驱动的智能服务示范中心,启动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患者诊疗数据的分析利用。从深度和广度上,推进医院智能化建设,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地打通各医疗机构HIS医院信息系统,完成挂号预约及上转下联问题,解决重庆区域肿瘤诊治难题。

  此外,还将围绕肿瘤服务链,加快重庆市肿瘤登记中心、重庆市肿瘤科普中心、重庆市肿瘤筛查中心、重庆市肿瘤生物免疫治疗中心、重庆市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重庆市肿瘤康复中心、中医“六位一体”肿瘤全程管理中心、重庆市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这“八大中心”一体化建设,加强肿瘤防治全过程管理。打造重庆市肿瘤科普中心,树立市民肿瘤防治意识,设立医院健康教育专家库,发挥专家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建立起以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领衔覆盖多学科多领域的科普专家团队,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

  面对不寻常的2020年,吴永忠强调,医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医疗做大、把学科做强、把技术做精、把党建做实、把特色做亮,以“一网一链”肿瘤防治体系为基础,积极探索放射肿瘤科专科医师规划和培训,对照国家区域肿瘤医疗中心与国家区域中医肿瘤医疗中心建设标准,推进“八大中心”一体化建设,实现肿瘤防治全过程管理,努力构建肿瘤防治共同体,为肿瘤防治探索出一条重庆道路,脚踏实地践行“健康中国”战略。

  程风敏 熊志翔 马太超 图片由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