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11时40分许,从济南开往广州的T179次客运列车行经京广线湖南省永兴县路段时,因突发山体滑坡,导致列车撞上塌方体脱轨。事故造成1死127伤,京广线部分区段一度运行受阻。
根据“新华视点”记者现场调查,事故发生前曾有村民拨打“110”电话报警。那么,列车为何仍未能及时停下?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
“我报警了,但很遗憾没能阻止事故”
“车厢突然猛晃,开水器、冰箱、电磁炉成排倒下,我眼前一黑啥也不知道了。”T179次客运列车厨师乔伟伟在医院向记者回忆事发情况时,仍心有余悸。
乔伟伟说,事发时,他所在的餐车内有两名厨师、一名质检员、一名乘警。“醒来后,我顺着车厢连接处的大裂缝慢慢爬出车外。可是,同车厢的乘警不幸遇难了。”
“撞上塌方山体后,列车头部跳了起来。”一名在现场目击事故的村民告诉记者,列车到达塌方路段之前,已有大量土石方掩埋了铁轨。
“我打了报警电话!”目击事故现场的村民李丙红告诉“新华视点”记者,他的小孩在铁路附近道路骑车时发现了塌方,便跑回家告知了这一情况。他立即骑摩托车赶到塌方附近的桥上,并于11时29分拨打了“110”报警电话。
“我赶到桥上时,看到已有几个人在,大家几乎同时在打电话报警。没过多久,就看到火车开过来了。有人向火车挥舞衣服,但已经来不及了。”李丙红说,虽然第一时间报警了,但很遗憾没能阻止这场事故。
事发前约10分钟拨打的“110”电话为何没能成功预警?
经记者多方核实,事故发生前,当地“110”报警平台确实接到了村民电话。当地公安机关表示,正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
有当地政府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确有村民在事发10分钟前拨打了“110”报警。但“110”电话负责接警的是当地公安部门,不是直接传达到铁路部门,信息中转、调度还要经过多个环节,此刻让列车停下来已经来不及了。
铁路部门人士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铁路巡护人员发现危险后,会通过内部通信设备第一时间联系附近车站,由车站发出指令控停列车。
“新华视点”记者多方努力试图采访列车司机,但未能如愿。
“铁路和地方联动应急体系没太理顺。”一名知情人告诉记者,地方公安接警距离事发时间约10分钟,但因为管辖区间划分不明确,且预警信息核实、电话联系、司机制动处置都需要时间,警讯未能起到阻止事故发生的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铁路和地方建立的联防联控机制并不完善,尤其是乡镇及以下单位,日常基本没有联系。一些地方干部表示,普速列车线路维护等工作一般由铁路部门负责,地方很少介入;安全风险如果不是铁路部门自己第一时间发现,往往很难发挥预警作用。
需加强监控、预警、技术升级
发现险情的信息未能得到及时处置,是此次事故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专家认为,应尽快完善铁路与地方联动的报警快速反应机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优化信息整合能力,扩大预警网络覆盖面,将信息触角延伸至基层。“要建立一个机制,把普通公众目击的信息和所有异常动态都纳入预警系统。”一位专家表示。
还有一些受访专家认为,此次事故敲响了老旧普速铁路安全保障升级的警钟。
多位专家表示,高铁可以通过全息感知、状态评估、安全防护等信息化技术,及时预警和有效处置一些安全事故风险。而普速铁路驾驶目前还主要依赖司机目测,沿线维护、巡检也主要靠人工进行,不能确保实时获取灾害信息,预防突发险情。
专家认为,通过“人防+技防”全面升级,提高普速列车安全防护能力迫在眉睫。
(记者阳建、苏晓洲、史卫燕、谭畅)
(据新华社长沙4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