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重庆养生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党建引领社区服务能力提升多措并举统筹抓好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抓好应急科普要注重“五个结合”
第010版:思想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加快推动重庆养生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党建引领社区服务能力提升
多措并举统筹抓好农民就业增收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抓好应急科普要注重“五个结合”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点透析

多措并举统筹抓好农民就业增收

邹於娟 王利

  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为了克服疫情对我市“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的影响,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统筹抓好农民就业增收,围绕农民收入四大构成,多措并举确保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促进农民就业稳定、持续增收。

  分类引导精准对接促就业,带动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要利用疫情期间构建起的工作体系和宣传网络,准确掌握农民工就业状况和就业意向,精准对接农民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找准目标、分类引导、定向培训。在做好外出农民工返岗服务的同时,引导年龄偏大的农民工群体就近向农业产业工人转型;引导中青年农民工群体参与和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支持围绕乡村振兴自主创业,择优充实当地农村干部队伍;引导青年农民工群体进入我市先进制造业领域从事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或进入电子商务、线上服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服务业新领域就业创业。要积极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在推进复工复产基础上,充分发挥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聚焦乡村振兴项目和社会民生项目,推动重点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提供更多适合农民工就业的岗位。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服务的购买力度,积极开发乡村水管员、护路员、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重点保障贫困家庭和贫困边缘家庭人员就业,帮助其就近就业、稳定脱贫。

  线上线下智慧农业促转型,带动农产品经营收入增长。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精品品牌。要发挥重庆山水特色地理优势,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抓好品种优选、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加强生产全过程品质安全实时管控,提升农产品品牌的国内外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生产基地。要组织专家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集环境监控、生物分析和精准调节为一体的智慧农业生产基地。着力引导农产品线上线下全链条一体化。要抓住疫情倒逼线上消费增长的机遇,加强与市内外大型电商平台合作,着力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发展线上营销、会员配送、社区团购和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鼓励有实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初加工生产线、仓储设施和销售渠道,提高全链条生产经营效益,促进农产品价值实现。

  乡村旅游产品迭代促消费,带动服务型经营收入增长。要着力谋划乡村旅游新产品,鼓励旅行社、在线平台等各类旅游业经营主体结合“一区两群”地域特色以及“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冬玩雪”的四季特性,精选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组合特色民宿、康养基地、主题果园、乡村露营地、农产品加工参观区、亲子产学研体验农庄、农业非遗传承课堂等新业态,策划并推出一批以1-3日游为主、覆盖全域四季多业态的乡村旅游产品。要加强乡村旅游产品推介,依托“巴渝·醉美乡村”的宣传,吸纳各类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作为成员参与宣传推介,大力采用在线直播、短视频、VR全景等新媒体技术健全宣传网络,并鼓励城乡居民、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购买乡村旅游产品,发放乡村旅游产品消费券,鼓励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申报政府采购项目。要大力扶持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建立健全财政补贴、税费减免、贷款贴息、要素价格优惠等政策,帮助乡村旅游相关经营主体渡过疫情难关;针对行业特点和短板,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用地保障、住宿餐饮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旅游公交服务、行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深化改革加强扶持促活力,带动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增长。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挖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潜力。要抓住机遇,激活重庆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努力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等资源资产,吸引社会资本下乡发展乡村旅游、康养产业、智慧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价值,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农补贴政策,扩大保障覆盖面,对受疫情影响生活困难的低收入农民家庭提供临时补贴,适当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的最终胜利。

  (作者单位: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