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守好市场,稳住群众“菜篮子”陈婆婆的口罩去哪儿了留宿工地,每晚只睡4小时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公告
第004版: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上一版   
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守好市场,稳住群众“菜篮子”
陈婆婆的口罩去哪儿了
留宿工地,每晚只睡4小时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公开出让公告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3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因患鼻窦炎,疫情发生时她家备有40只口罩——
陈婆婆的口罩去哪儿了

本报记者 王翔

    巴南区委宣传部负责人看望慰问陈大芬婆婆(右一)。记者 王翔 摄

  近日,一名志愿者拍摄的我市首部抗疫题材微电影《口罩日记》正式发布。微电影讲述了一位普通人在口罩匮乏时期的选择,折射出灾难面前,普通人之间互助互爱、团结抗疫的人性光辉,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3月27日,巴南区委宣传部负责人代表巴南区委区政府看望慰问了这位“口罩婆婆”,重庆日报记者也终于得见这位一直不愿透露信息的《口罩日记》原型人物——陈大芬婆婆。

  犹记得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口罩告急。那时候,药房口罩售罄,许多人焦灼、惶恐。

  “没口罩了,明天不敢出门买菜了。”当时,在巴南区李家沱街道五园湾社区的楼栋微信群里,一些居民“四处求救”。居住在此的陈大芬,由于患有鼻窦炎,因此疫情发生时她家里有40只口罩。

  “当时没想这么多,就想帮帮他们。”看着这些平时还一起买菜散步的邻居朋友如此着急,陈大芬将自己的口罩分给大伙儿。

  就这样,大年初一上午,陈大芬将大部分口罩放在了门外的鞋柜上,并在楼栋微信群里发布了信息,叫确有需要的人自取。虽然丈夫提醒说,大年初一往外拿东西不吉利,但陈大芬没理会,“和生命比起来,其他的都不重要。”

  还是那天下午,没有取到口罩的两户邻居求上了门,陈大芬硬是掏出了4只口罩送给他们。然而,此时在大家眼中“口罩很富足”的陈大芬,家里的口罩却只剩2只。

  “不仅仅是这次送口罩,平时大伙儿遇到什么困难,她都愿意帮助我们。”说起陈大芬的事,周边的邻居们都竖起大拇指。

  今年62岁的陈大芬与老伴都是原水轮机厂的退休职工。

  “孩子都工作安家了,我们俩平时空闲时间多,就想着帮社区做点事。”6年前,陈大芬成为了社区一名志愿者,社区有什么事、居民有什么困难,她都主动去帮忙,深受大家认可,被邻居们一致推选为楼栋长。

  疫情发生后,按照要求,五园湾社区要入户进行大走访大排查。社区人口稠密,社区工作人员少,陈大芬便主动站出来,和许多志愿者一道,加入到走访排查工作中。

  从大年初一起,62岁的陈大芬就和其他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一起,忙碌在抗疫第一线。仅仅是全面走访排查就进行了四轮,每次,陈大芬都要从楼顶开始,一家一户地走完楼栋的42户家庭,详细了解询问相关事项,往往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遇到不理解、不耐烦的人,还得耐心解释宣传。

  “您老怎么还这么拼命?”有一次,一位年轻志愿者问陈大芬。“和你们一样,我也想疫情早点过去。我相信,只要团结,就没有我们中国人办不成的事。”她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