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医院第二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发 |
 |
医疗团队在隔离病房查房 |
 |
医务人员心理疏导鼓励患者 |
 |
医务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
 |
医务人员进行防护服穿脱培训 |
 |
医疗团队出征湖北 |
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作为江北区唯一一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区委区政府及市、区卫生健康委的正确指导下,医院党委快速反应,积极行动,及时制定周密的“防、管、控、治”方案,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有条不紊地开展诊疗工作,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实际行动,为广大群众筑起一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截至3月15日,医院共收治确诊病例22人,疑似病例62人,医学观察住院患者近300人,发热门诊筛查近2000人;医院共投入近500人,累计战斗50余天,实现了“零感染、零漏诊”的“双零”记录,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保障区域内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除承担辖区繁重的公共卫生任务外,医院充分彰显大爱无疆精神,在500余名请战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选派重症、呼吸、急诊等学科59名骨干奔赴湖北战“疫”一线,为全国抗疫工作的开展贡献力量。
高度重视 科学决策
党组织积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3月15日下午,经过50余天的奋战,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何建国走出医学观察区,此前他对医院新冠肺炎医学观察区最后10位观察者进行了行政查房、探视和慰问。他说:“当前,疫情防控形势虽逐日好转,趋于稳定,重庆应急响应级别也由一级调整为二级,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抗疫成果,但未到疫情全面结束的时刻,依旧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和压力,我们不能有半点松懈,要坚持到底,继续做好对留观区和发热门诊的检测,避免发生漏诊和感染,夺取最后的全面的胜利。”
早在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肯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的第一时间,医院党委就高度重视疫情,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下,积极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医院在何建国的带领下,快速反应,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0个工作组,分别制定医疗、护理、感控、物资保障等39个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科室,落实到人。以健全组织结构,保障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积极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疫情当前,医院行政党支部、内科党支部、外科党支部、医技党支部的党员选择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冲上去。据了解,在医院共同抗疫倡议书发出的短短5个小时内,全院累计报名参与防控人数达300余人,其中党员80余人,超过全院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在这个临时组成的疫情抗击队伍中,有高年资的主任和业务骨干,也有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医护人员,他们纷纷放弃春节假期,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为节约防护物资,他们穿上成人纸尿裤,尽量减少饮水,在感染病区里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口罩勒伤了脸,雾气模糊了护目镜,汗水浸透了衣服……坚守岗位,不言辛苦,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为广大群众筑起了一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在广大党员的带领下,在抗疫工作中涌现出如关键时刻受命为感染病区负责人的刘俊、疫线前沿临时党支部书记蒋琴、支援湖北全面接管云梦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邓清军、健康体检科护士长王秀等一大批优秀干部职工,他们奋战在抗疫一线,为护佑患者生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落实部署 完善制度
科学培训提升战斗水平
科学的制度完善,提供了疫情防控的规范与流程。
务实的精准培训,保障了医护人员的素养与能力。
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抗疫文件精神。根据《中共重庆市江北区委办公室、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北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和救治预案的通知》《江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转发<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进行集中医疗救治的通知>的通知》《江北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关于印发江北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医院积极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积极完善医院抗击疫情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辖区定点救治医院,为顺利完成新冠肺炎病例留观、救治工作,医院第一时间建章立制,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及时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项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数十项新冠肺炎防控部署相关文件,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制可循、有章可查。
建立起每日医院领导例会及领导双值班制度。医院党委靠前指挥,始终和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战斗在一起,领导24小时坚守在医院,深入感染病区、疑似病区、留观病区了解病情,及时根据疫情变化安排部署各项工作,研究并解决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面对不断发展的疫情,及时调整医护人员配置,合理安排一二三梯队轮岗,在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的同时,保障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和充分休息。
建立抗疫医药物资管理制度。医院党委根据疫情实时信息进行物资保障提前预判,责成物资保障组严格物资发放的管理,严格实行防护物品领用报备制,防护用品日清单制,确保疫情防控期间,物资充足供应,严格物资管控。
积极开展新冠肺炎诊疗及防护知识培训。医院采用集中培训、分类培训等多种形式,根据最新的防控方案和流程标准等,重点围绕新冠肺炎相关基础知识、病例发现和报告、医疗救治等方面内容,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培训,对重点部门反复培训,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识别、诊断和治疗能力,立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为全院职工克服恐慌心理、加强自身安全防护、避免院内感染风险以及对新冠肺炎的报告处置能力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为规范开展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医院共开展各种培训118次,参与培训达2000余人次,极大地提升了医护人员在疫线的战斗力。
精准施策 各方动员
多措并举汇聚合力
这是一场多“兵种”集体会师的战“疫”。
新冠肺炎暴发后,医院依据国家、市、区卫健委相关指示及行业规范要求,结合实际诊疗及环境设备现状,集合各方力量,多措并举,全力提升疫情防控水平与能力。
院感工作合理规范诊疗设置及流程,调配医护人员及时组建感染科,设置为感染病区、疑似病区、医学观察病区,共70余间病房,近200张床位。
分区保障人员安全,避免交叉感染;规范设置24小时发热门诊,增加发热门诊数量,并实行24小时预检分诊制,确保第一道关卡安全有效;制定发热患者就诊流程,设置专用通道,并集中收费、挂号、抽血等项目,科学分诊分流,让发热病人得到及时有效诊治,减少疫情传染几率,做到科学防控;加强医院消杀工作,严格标准,集中处置,科学规范消杀,并强化督导检查,确保不留死角。
积极加强安全防控提高诊断效率。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医院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急预案》《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疫情防治后备病房保障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工作期间防护物品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及时解决抗疫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将视频监控图像全部接入市卫生健康委,随时掌握医院重点人群、重点部位情况;在疫情期间实行住院楼封闭式管理、住院病人禁止探视和严控陪护制度,普通门诊全面停诊,停止平诊手术、介入检查,减少人员流动,降低院内感染风险,防止疫情扩散;面对新冠肺炎患者,调集医院优秀专家投入医疗救护,配强防控一线力量,全力救治,认真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积极发挥“医疗+心理”救治模式优势。医院护理部积极响应《新冠肺炎相关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在新冠肺炎医疗诊治工作中,介入心理干预,于1月29日正式成立以心理咨询师为主导的心理健康服务小组,发挥“医疗+心理”救治模式优势,12名成员积极为新冠肺炎确诊及疑似患者制定心理疏导方案,以尊重、共情、真诚的态度,疏导患者心理保证患者积极接受医疗诊治;何建国表示:“要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发挥好心理干预的积极作用。同时要持续关注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做好定期回访工作,时刻关注患者生理、心理健康。”截至目前,医院共开展心理疏导约70例,“医疗+心理”救治模式得到患者的普遍好评。
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关爱辖区群众。经战“疫”一线实践检验,中药在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发挥中医药优势,医院中医科悉心熬制中药汤剂,在门诊大厅外设置免费汤药发放点,每天向近300名百姓免费提供防流感汤药,得到广大群众好评。
积极关爱员工保障医护人员身心健康。除为一线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辅导、送去中药汤剂外,对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合理做好排班调休,合理安排梯队轮岗;为从感染病房、发热门诊轮转出来的,需要进行医学观察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回家的一线医护人员安排住宿和一日三餐;对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免费CT、血常规、核酸试验等检查,并对其体温进行连续监测,保障医护人员安全;积极开展对职工慰问工作,向节日期间在抗击肺炎疫情岗位上的近300名职工及其家属送上慰问信和慰问金,对大家放弃与家人团聚投入战斗表达深深的谢意。
积极动员各方力量保障医药物资供给。随着疫情防控不断深入,医院现有防护物资消耗巨大,医院党委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请求调派物资,得到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动员身边所有资源,主动对接物资供应商,连日奔波于市内市外各口罩、防护服生产厂家,多渠道筹备物资,并进行实地察看、筛选达到防护要求的标准化物资;各科室根据病人收治情况弹性排班,减少非必要防护物资消耗,全力保障有限资源供应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同时,严格实行防护物品领用报备制,防护用品日清单制,避免浪费;截至3月9日,医院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负压救护车、心电图机、监护仪、呼吸机、电子支气管镜、空气消毒机等必备医疗设备、防护物资、药品、后勤保障物资购置和场地建设,切实保障疫情期间防控物资充足,解决一线医护人员后顾之忧。
医院通过医院官网、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将防疫举措及相关防控知识公布出来,正确引导群众科学防控;大力宣传一线医务人员先进典型事迹,着力营造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浓厚氛围。
大爱无疆 不改初心
驰援湖北彰显医者仁心
“患者血氧上升了,成功了!”
“加油!”
看着监护仪器上的氧饱和数字不断走高,进行插管救治的医护人员松了一口气。
这是发生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一幕。2月26日,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人民医院进行了第一例新冠肺炎气管插管救治,整个插管过程由邓清军、杨东及龚翠红三人进行。
邓清军是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医院调派的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重庆组派医疗队奔赴湖北疫线援助新冠肺炎救治工作。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立即响应号召,在承担区域救治任务的同时,选派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急诊科等相关临床科室59名精兵强将,组成三批医疗队,出征湖北省武汉市和孝感市。
2月17日,医院第一批医疗队5名队员,随重庆市第十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支援孝感市云梦县人民医院;2月19日,医院第二批医疗队25名巾帼英雄,随重庆市第十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主要参与湖北武汉市中心医院的重症病区医疗救治工作;2月25日,医院第三批医疗队出征,29名队员随重庆市第十七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对口支援孝感市。此次重庆第十七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是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一安排,由重庆市向湖北增派。
出征仪式上,江北区负责人向首批支援湖北孝感的医疗队员深表敬意和感谢。他勉励医护人员,要充分发挥医疗专业优势,与疫情战斗,与病魔较量,与全国卫生人一道奋力夺取疫情防控斗争的胜利,完成好党和政府交给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任务。他叮嘱医务人员,在救治病人的同时,一定注重自身防护,保重身体,圆满完成这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平安归来。
为加强抗疫一线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医院成立了中共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一、第二临时党支部,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队员们纷纷向党组织靠拢,除原有的15名党员外,共计31名队员向临时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实现“双零” 磨砺队伍
践行使命服务健康民生
这次战“疫”,医院实现了“零感染、零漏诊”的“双零”记录,团队得了磨砺与成长。
3月11日,全市连续14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案例,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在这50余天的新冠肺炎战“疫”中,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在健全的组织保障下,在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下,在全院职工积极奋战、有条不紊的行动下,抗疫工作取得突出效果,实现了“零感染、零漏诊”的“双零”记录。
医院积极承担区域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得到了国家、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肯定。战“疫”期间,各级领导和组织来医院慰问和视察:国务院督导组来院督导慰问;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及市、区卫生健康委对医院抗疫工作进行了视察,看望并慰问一线医护人员和患者。
在战“疫”工作中,医院优化了医院环境、结构设置、各科室设备设施,建设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全院职工在积极参与抗疫的过程中,积累了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医疗诊治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检验,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执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一步巩固与坚定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使命,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守卫辖区群众的健康民生积聚了重要战斗力。
何建国说,面对逐渐稳定和积极向好的疫情形势,医院将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逐步拆撤针对疫情改造的各科室病房,开放外科项目,恢复医院正常运行。医院目前已开放急诊、孕产科、妇科、口腔科、骨科、泌尿科等外科科室;作为区域定点救治医院,内科科室及手术室的开放将比其他医院稍晚一周,预计将在3月16日进行开放。
对于疫情结束后医院未来发展方向,何建国表示,医院将继续加大加强学科建设力度,尤其是重症医学科及呼吸科的强化,持续建设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安全建设,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和体系,提升全院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建设智慧化医院,自助机在此次新冠肺炎抗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将继续优化医院自助服务,进行信息化改造,建设互联网医院,实现网上看病、开药,甚至配送至家服务;加强人才建设,在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通过学校培养和进修的方式加大自身人才培养力度,为区域内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办人民满意的卫生健康事业。
秦莹 徐剑 图片由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