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新一轮脱贫攻坚实施以来,针对“水从渠里走,人在山上愁”的顽疾,平安乡打响了一场水利扶贫攻坚战。一是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70处、分散式供水工程34处,实现全乡饮水工程项目全覆盖和农户饮水管网“户户通”,解决了1.39万人口饮水问题;二是建成关门山应急提水工程,让集镇自来水厂大幅扩容,可稳定解决海拔900米以下地区居民用水难题;三是钻探地下水,通过钻井130-180米提取深层地下水源的方式解决应急水源,目前已钻井6处,其中4处已投入使用。
多种措施,让平安乡两万多人的饮水问题迎刃而解,自来水实现了“户户通”。“今年的任务主要是巩固提升。”邹远珍表示,一是对未加盖的蓄水池进行加盖,保障饮水水质;二是对场镇老旧管网进行更换;三是对水质差的蓄水池配置净水处理设备。
在习近平总书记去过的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贫困户花仁叔依靠村里发展的黄精产业,腰包越来越鼓。“去年村里在黄精产业上探索新模式,将集体流转种植的220亩黄精再返包给我们管护。每年除了管护工资外,还拿出20%的收益给参与返包的村民分红。”春日暖阳,花仁叔一边整地一边给记者介绍,村里出台激励措施后,他主动承包了8亩地,第一年的管护工资8000元,年前就已打到了他的账户上,下个月分红也能到账。
“村上现在打算搞农旅融合,鼓励我们发展农家乐。”花仁叔说,自己最近和邻居们都忙着对荷塘进行整治,村上还请了施工队,对准备发展农家乐的9座房屋进行院坝改造。
“为了支持我的想法,今年女儿女婿也不准备外出打工了。疫情过去后,他们就要到帮扶我们的企业学烹饪、配菜技术。”花仁叔说,虽然自己已经脱贫,但还是要继续往前跑,“政策这么好,我得继续加油,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携手奔小康,决不落一人
在脱贫攻坚战已近尾声的2020年,对非重点县、非贫困地区的统筹兼顾,同样值得关注。
“江津虽然是非贫困区县,但脱贫攻坚工作仍然抓得很紧,尤其是我们蔡家镇,是江津区扶贫任务较重的乡镇。区委主要领导多次到镇里调研督战。”江津区蔡家镇党委书记刁福久说,目前,全镇791户贫困户已稳定脱贫780户,剩余的11户23人落实了镇领导结对帮扶,保证不掉一户不落一人。
刁福久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镇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抓好脱贫攻坚,已组建18支农资配送队,将750多吨春耕物资送到田间地头;组建11支党员助耕队,帮助贫困群众搞好春耕生产;已购回鸡苗5000多只、仔猪150多头、羊1000多只、黄牛18头分发给贫困户饲养;两个贫困村2000亩海椒、1500亩臭黄荆等中药材已完成整地,苗木即将定植。此外,优先支持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开放护林员、保洁员、门卫等公益性岗位56个,一条龙式帮助123户贫困户218人外出务工,点对点解决辖区内砖厂、陶瓷厂复工复产难题,让32名贫困群众就地就业。
南川区是全市4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之一。该区冷水关镇平安村第一书记孙远鹏表示,该村将进一步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持续壮大产业项目,增加群众收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还将根据本村地理特点,规划发展高粱100亩,发展优质稻300亩,引进养殖户发展土鸡养殖,预计规模2万只,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我们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綦江区扶欢镇插旗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廖明兰说,2月27日,区委主要领导到插旗村调研指导战“疫”与战“贫”工作,并到贫困户罗开国家看望慰问。疫情期间,插旗村将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两不误。一是因人施策促进贫困人口就业,通过新增公益性岗位、果园管护等措施,拓宽贫困群众就近就业门路;二是产销对接促进农产品销售。廖明兰表示:“现代农业要靠科技增收,我们还将用‘稻鱼共生’技术建设200亩示范田,并与农民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保障群众收益,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