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同宗同源,同根同脉。今生注定与成渝、川渝结缘。我的出生地是毗邻重庆的四川广安,工作地在重庆,而成都则是老家的省会。我在广安学习、生活了20年,在重庆学习、工作、生活了25年。45年来,川渝印象如故,巴蜀情结依然。对成渝、川渝的感情,占据了大半生;对成渝、川渝的愿景,亦翘首期盼。
近年来,成都向东、重庆向西,既有民意呼吁,又有政策实锤。2020年1月6日,重庆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指出,要深刻认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部署要求上来,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沉下心来好好研究,好好谋划。首要任务是深入调研,摸清家底,理性评估,高质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快速发展。
一是开展深入全面调研。要做足调研功夫,做到心中有数,从容应对。主要调研内容涉及以下方面:一是9个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情况,从面上了解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态势;二是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建设情况,把握经济圈与经济增长极的运行规律;三是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建设情况,彰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传承与创新。两地专家学者要务实合作,联手开展调研工作并形成高水平的调研报告。
二是开展重大战略研究。要加强重大项目前期研究,重点放在通过比较研究,认真研判我市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要深度解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核心要义及战略意义,明晰重庆定位、重庆责任和重庆担当。通过调研,要弄清楚成渝地区协同发展的症结及原因,找准换道超车的路径和战略体系构建的方法。通过比较研究,要明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鲜明特征是,通过重庆、成都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找准协同与合作选项,以重大项目落地为抓手,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进而带动泛成渝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明确了这些,才会真正做到川渝一家亲、成渝一盘棋。在加强前期研究基础上,要继续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储备性重大专题研究,为制定和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有关意见奠定基础。
三是开展成渝两地建设绩效第三方评估。关注成渝两地发展的专家学者要积极参与第三方评估,围绕重庆、成都这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究竟如何,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差距,区域合作与跨区域合作难点、痛点到底在哪里,川渝合作效果如何等开展综合评估、政策评估、专项评估和效果评估。要把第三方评估贯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始终,全方位、多角度铺开。要优化运行机制,确保实施效果,让第三方评估助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作者系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西部论坛》常务副主编、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