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快了 成本降了 创新多了“渝快办”2.0版上线投用服务更智能 体验更顺畅
第007版:重报深度
上一版 下一版 
办事快了 成本降了 创新多了
“渝快办”2.0版上线投用
服务更智能 体验更顺畅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1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务更智能 体验更顺畅
——访“渝快办”建设运营方相关负责人
本报记者 夏元

  新上线的“渝快办”2.0版相比此前版本,有哪些新增服务内容?如何实现全市各类政务数据共享利用?为此,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渝快办”建设运营方负责人,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杨琳,市大数据发展局副局长李斌,建行重庆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李涛对此进行了解读。

  从四个方面提升政务服务利企便民水平

  重庆日报:“渝快办”2.0版与此前版本相比,有哪些新增功能和突出变化?

  杨琳:“渝快办”2.0版有以下4个突出特点——

  服务事项更丰富。此前旧版本的服务事项只有590项,2.0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352项。

  服务渠道更广。2.0版上线后扩大了服务渠道,在15个区县的政务服务大厅和建设银行的网点增设了1100台“渝快办”自助终端,可更方便市民随时随地办理相关服务事项。

  电子证照种类和数量更多。以前旧版本可领取4类电子证照,而现在增加到9类,证照数量从1000万个增加到3700万个。国务院明确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所以今后市民领取电子证照后,可直接通过手机“亮证”办理相关服务事项。

  服务更智能体验更顺畅。举个例子,以前政府部门提供什么服务,市民就只能按照提供的政务服务去办理,而现在2.0版通过引入先进前沿技术,根据用户个人属性推送个性化服务。比如60岁以上市民登录“渝快办”后,它会根据你的年龄、职业等情况,主动推荐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等可能需要的服务,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实施“三清单”制度保障政务数据共享

  重庆日报:“渝快办”平台顺利运行,需要全市各级各部门政务数据作为支撑,市大数据发展局如何推动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实现共享利用?

  李斌:去年7月,市政府正式发布《重庆市政务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这是全国第三个以省级政府规章形式出台的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对全市政务数据资源的采集、汇聚、共享和安全管理等进行了全面规范。依照该《办法》,市大数据发展局建立了目录清单、需求清单、责任清单“三清单”制度,压实了数据管理相关责任。

  到去年底,我市已实现全市政务数据资源接入7971类、增长71.8%,其中市级接入3309类政务数据资源,覆盖69个市级部门;区县级已共享4662类政务数据资源,覆盖所有区县,目前全市累计数据调用量超78亿条。

  从技术金融渠道三方面为“渝快办”赋能

  重庆日报:作为“渝快办”建设方之一,建设银行在“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李涛:在“渝快办”建设进程中,建设银行将举全行之力从3个方面为“渝快办”赋能。

  首先是技术赋能,依托金融科技优势,为“渝快办”引入人脸识别、千人千面、语音导航、智能问答等先进技术。比如,以“人脸识别”为例,以前60岁以上市民进行养老待遇资格认证需现场办理,而现在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可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在家办理,让市民“少跑腿”。

  其次是金融赋能,依托支付结算领域优势,为“渝快办”提供700余个便民缴费事项,涉及水电气、教育等9类民生领域,让市民通过“渝快办”一个渠道就可以办理日常缴费事项。

  第三是渠道赋能,依托建行网点、“村口银行”等渠道优势,在全市建设银行布局280个网点、1000多台智能终端,以及在8000多个行政村提供超过1万台“裕农通·村口银行”自助终端,把政务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为城乡居民提供线上线下政务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