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在操场开展活动 |
 |
九鼎山小学校园全貌 |
 |
南川西南大学实验幼儿园课间活动 |
青青金佛山,呦呦福南川。
南川,是一座文化内涵丰富、城市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旅游名城。也是重庆唯一入选中国“十佳魅力城市”的美丽福地。
南川的美在山川,美在文化,美在历史,更美在教育。随着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教育为这座城市注入了灵魂,增添了温度。
近年来,南川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从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改起,着力顶层设计、大力保障投入、倾力改善条件,不断加大办学投入,全力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在学前教育、学校建设、控辍保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好上学、入好学的愿望。
抓重点
教育优先 美丽校园正怡人
走进九鼎山小学,气派的小洋楼、宽敞的校园、亮堂堂的教室、全新先进的教学设施,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学习乐园。
教室里,借助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技术,一个个充满天真与渴望的孩子在老师精心教导下汲取知识。操场上,爱好体育的孩子们尽情撒欢,运球、抢球的动作都有板有眼。独具特色的功能室里,孩子们进行科技制作、练习舞蹈,充满无限乐趣。
九鼎山小学是南川区近年来新建的学校之一。近年来南川区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实现了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近年来,南川区始终坚持抓实做细教育民生实事,交上了一份优异的答卷。2017年,南川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创建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通过国家督导验收。
面对荣誉和成绩,南川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区委、区政府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法定责任,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南川区建立书记、区长挂帅,创建工作“全区一盘棋”机制,区委、区政府定期研究部署,出台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一校一策”“一事一策”精准落实创建措施。建立全体区领导、部门联系帮扶学校机制,教育部门主动作为推均衡,全区合力办教育成为常态。
在资金投入上丝毫不含糊,2016-2019年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元,专项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学校布局规划优化下,近3年新建迁建学校6所,8所扩建学校全部完工,83所学校维修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校校运动场全软化、直饮机全配备、卫生厕所全覆盖,全区学校华丽蝶变成为辖区地标。
漂亮的校舍拔地而起,优质教育离家门口更近,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不断被满足……在教育强区的建设中,南川区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享公平
控辍保学 教育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让每个孩子都接受义务教育,事关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走进希彤(化名)的房间,昏暗的屋子、满地的衣服,蜷缩在床的希彤脸色苍白,面无表情,黎香湖镇中心校教师冉长芬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地刺痛了。
2012年春,当冉长芬在黎香湖镇中心校任教时就一直爱护呵护希彤,并想尽办法联系到重庆儿童救助基金会,帮希彤把双脚马蹄内翻畸形残疾成功治愈。7年后的一天,冉长芬听说希彤没有上学了,立即驱车赶往希彤家里。听着希彤爸爸说:“希彤在家3个多月了,不说话,不见人,也不怎么吃饭。”冉长芬十分心痛。
“走,跟我走吧。”当天,冉长芬将希彤带回了家,买了新衣服给希彤换上,哄着她、拥着她,像护着自己的女儿一样,渐渐地希彤笑容多了,也答应去上学。冉长芬根据希彤爱好和特长,建议她到南川隆化职中学习服装设计工艺专业,希彤欣然前去。希彤爸爸看到变化激动地说:“没有冉老师,就没有现在的希彤!”。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南川对老百姓的庄严承诺。
南川区以“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更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深入探索控辍保学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切实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
近年来,南川区按照“重点关注、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的控辍工作方针,出台了《南川区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依法控辍、管理控辍、减负控辍、助学控辍”等途径,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入学。
南川区采取分类施策,对重点对象实行全方位访,瞄准18名疑似辍学失学贫困家庭学生,联合所在乡镇(街道),落实学校,摸准原因,按类别分别实施反复劝返、学业辅导、心理疏导、送教上门等措施。对贫困学生实行全范围访,教师深入学生家庭,加强家校共育。对特殊儿童实行全覆盖访,采取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确保每个孩子适时接受义务教育。
“感谢南川区特殊教育中心刘劲松耐心细致的辅导,让我们的孩子得到了进步,看到了希望。水江镇大龙村2组的村民王刚(化名)说。原来,自己的孩子有一些智力障碍,家人不知道怎么教育照顾好孩子。刘老师多次对孩子进行生活常识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并指导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照顾和训练,一家人都非常感动。
这样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去年开学一个月内,南川区2800余名教职员工直接参与,走访家庭5580户、学生5800余名。“在家访中,人人要做到生活上呵护、情感上保护、学习上爱护,让家访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南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学生,南川区也一个都不落下,通过电话、微信、QQ加强联系,与家长苦口婆心、推心置腹,与辍学学生真心交流让他们重返课堂,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和情感干预,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
重点对象全方位访、贫困学生实行全范围访、特殊群体全覆盖访,南川区社会各方戮力同心,在家访中建立了信任、交流了感情、形成了共识,大家形成强有力的爱心网、共同守护孩子成长。
破难题
优质普惠 让孩子好入园入好园
在南城街道官地村幼儿园教室里,幼儿们经常进行手工制作,这个教室里有生活区、游戏区,墙上还贴着用于教学的精美图画,俨然一个五彩斑斓的乐园。园长表示:“过去玩具不多,如今幼儿园环境好、玩具多,孩子们每天放学都舍不得走。”
走进西南大学南川实验幼儿园,现代化的教学楼映入眼帘。来自西南大学的各位专家从理论高度和教学操作层面,对该园的课程建设、游戏化教学进行了剖析。借助西南大学专家们的引领,这所新建的幼儿园正在蓄势腾飞。
一个个惊喜的背后,是南川区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铿锵脚步。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党的十九大作出“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重大决策部署,南川区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全面发力。
近年来,南川区编制完成《南川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8—2022)》,从幼儿园的规划管理、土地供应、建设与移交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确保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用”落到实处。
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4089万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5821万元,专项用于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普惠性幼儿园公用经费。投入4330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所。投入1045万元,补助普惠性幼儿园公用经费,保障普惠性幼儿园正常运转和幼儿教师待遇。
“办好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就近、不贵、安全有质量’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要。”南川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川瞄准难点、痛点,加大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供给。
为了提高普惠幼儿园占比,改善办园环境,南川区教委采取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回收回购、改造乡村薄弱幼儿园、激励扶持促进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等多个举措,多点齐发、强力推进。
2019年新审批4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新认定14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区已认定普惠性幼儿园达108所。利用原武警中队闲置办公场所改造成南川区第八幼儿园,回收利用老干部局国有资产举办的金色阳光民办幼儿园办成公办幼儿园,新增3所城区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学位900个。改扩建乡镇闲置校舍,新增水江宏图、大有侨心等8所小学附设幼儿园。收购石溪星星和金山院星2所民办幼儿园,分别与石溪中心园和金山中心园合并办成公办园。
“目前民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不仅仅是让孩子好入园,还要入好园,实现幼有优育。”南川区教委学前教育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南川区出台《南川区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落实85个学前教育教师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78名学前专业教师,成立“南川区幼儿教育韦燕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17次,乡镇幼儿教师参培200余名。建立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5个,用区内一级幼儿园引领帮扶薄弱幼儿园发展,持续开展校园文化提升,整体提升全区幼儿园办园品质。
目前已经涌现出“发现一百,点亮一百”“成就孩子尚美品质”“成长之路,玖鼎起步”等园所文化品牌,呈现出大观园十二金钗、启蒙阅读、传统文化、礼仪教育、轮滑、陶艺、篮球等办园特色。
一系列举措助推南川区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据该区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负责任程度提升到了97.3%,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和教师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王静 陈明鑫 图片由南川区教委提供
链接》》
数据看发展
2016-2019年,累计投入资金16.6亿元,专项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6-2018年新建、迁建城区学校5所,改造维修83所城乡薄弱学校,2019年启动城区新建学校1所,扩建学校1所,功能室建设和信息技术设备指标均达100%。
2016-2018年投入4330万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2所。投入1045万元,补助普惠性幼儿园公用经费。
落实各类资助5.8万人次,5311万元。
荣誉显作为
去年,南川教育硕果累累。
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个,获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个;
获批市级创新基地和精品课程14个,校本课程在全国获奖11门,打造市区级德育课程品牌18个;
成立市、区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20余个,学科教学研究中心17个,评选市级名师、骨干教师97名;
深入实施“校园文化提升”,建成全国特色学校13所、市级特色学校11所、市级美丽校园3所、重庆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学校4个,1所学校获国务院表彰;
4名教师获教育部主办的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名教师分获2019年度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