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职教中心 服务地方点燃发展新动能
第016版:不负韶华 圆梦小康
上一版 下一版 
巴南职教中心 服务地方点燃发展新动能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1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质升级 精准扶贫 聚焦“三农”
巴南职教中心 服务地方点燃发展新动能

    巴南职教中心大门

    校园一景

    职教中心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操

    汽修实训中心

  2019年9月2日,巴南职教中心新校区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这标志着这座3年多建成的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意味着这所经历42年春秋洗礼的中职名校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

  作为首批省级重点职中、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中、重庆市首批中职示范校,近年来,巴南职教中心始终践行“经文纬技,养正育德”的办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精准扶贫为关键,努力开创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在巴南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区教委的指导下,巴南职教中心积极响应“建设江南教育城,打造西部职教高地”的号召,抓住迁建新校区的历史机遇,持续打好精准扶贫、内涵发展等组合拳,让“造血式”脱贫可持续发展,为城市转型升级、服务乡村振兴铸造了强有力的人才引擎,奋力书写了职业教育的奋进之笔。

  政府揽责在肩

  打造学校发展硬核条件

  走进位于重庆高职城的巴南职教中心新校区,校园美得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6年前,巴南职教中心入驻重庆高职城签约仪式举行,彼时,这座新校区还处于酝酿设计阶段。3年前,巴南职教中心新校区(迁建)项目正式启动,这座新校区迈向了规划建设的快车道。

  如今的巴南职教中心已经是一所布局合理、环境宜人、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校园——占地面积达132亩,建筑面积达8.9万余平方米,总投资约4.7亿元,设备购置7456台套,可容纳5000名在校生,拥有错落有致的新校舍,平整宽阔的大操场,配置齐全的实训室……

  为何巴南区要大手笔建设巴南职教中心新校区?

  巴南区委主要负责人认为,巴南职教中心新校区承载着政府、学校、家长和学生共同的职教希望与职教梦想,它的建成使用将为巴南职教发展助力推波,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锦上添花,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为重庆市中职改革发展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巴南职教中心异地搬迁至新校区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面对资金、征地拆迁等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然而,该校的建设成绩单却十分亮眼。

  这不但得益于巴南区委、区政府揽责在肩,对巴南职教中心新校区建设全面统筹、鼎力支持,区教委与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全力配合,巴南职教中心组织实施,全程跟进,高起点、高规格建设新校区密不可分。

  巴南四大家领导高度重视全区职业教育发展,将建设巴南职教中心新校区的工作当作是必抓的规定动作;巴南区委、区政府以德促贷款、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注入资金,确保建设资金充裕;巴南区政府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巴南职教中心同期成立迁建管理机构,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在建设推进过程中共同展开定期交流、研究调度,加速巴南职教中心新校区的建设。

  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经济转型必须抓职业教育。巴南职教中心顺利入驻重庆高职城,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巴南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就业创业,培养更多支撑‘重庆制造’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是巴南区政府主要负责人长期坚持的观点。

  接下来,巴南职教中心将借助整体搬迁至新校区的契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更进一步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探寻多维途径

  推进精准扶贫落地生根

  来自巴南区丰盛镇的梁龙庆,在巴南职教中心读书期间,享受了学费、书本费、住宿费等全免权力,学校还每学年发放助学金给他,并为他提供食堂后勤的勤工俭学岗位,免去他的一日三餐钱。

  如今,梁龙庆毕业后就职于重庆商社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担任汽车机电维修组组长,平均月薪达1万元,改善了家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梁龙庆在主城区自主创业,开办了两个汽车快保快修店,年收入50万以上。

  在巴南职教中心,像梁龙庆这样接受“精准扶贫”,实现“自我蜕变”的毕业生多达200人以上。

  “职业教育在扶贫工作上主要职责体现在立德树人、扶智与扶志上,提高困难家庭的学生和劳动人口的技术技能、增强其自我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使之脱贫之后不再返贫。”巴南区教育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唐泽奎说。

  该校如何推动精准扶贫更有效、更科学?

  巴南职教中心从“精准资助”、“精准培养”、“精准就业”三方面入手,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了贫困家庭学生的生产技能和竞争能力,还增强其内生动力和经营意识,促进精准扶贫工作持续向好推进。

  为有效实施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工作,该校对家长、学生均进行详细的资助政策宣传,尽力做到让学生及家长对资助政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善“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分班收集学生相关资助申请材料,并经过班级、年级、校级的评审,认定出各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科书费,助学金等相关资助。

  近三年,该校减免贫困学生、建卡贫困户学生学费、书本费和住宿费,共计减免学生16387人次,减免金额达1622万元;学生国家助学金累计达1926人次,共计208万元。

  不仅如此,该校立足“精准培养”、“精准就业”,一方面打造特色专业,一方面深入校企合作。

  该校主动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动态灵活地优化专业设置,成立汽车运用与维修、教育服务、工程技术“三个专业部群”,下设12个专业,包含市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市级特色专业1个,都以“宽、专、精”的教育教学要求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实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同时,该校每年安置的学生实习就业的企业或公司达150余家,新建了校外实训基地42个,成立了上海通用班、中原绿蓝空调班、厨胜班、郑朝渠大师班、獬豸班等,实行订单培养,还建成了3个学生技能鉴定中心,加强了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学生在实习之前,会签订学校、实习单位和学生及家长的“三方协议”,明确责任保险,保证实习报酬,为学生稳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此外,巴南职教中心学生在近年参加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大赛等获奖共计300余人次。学生技能大赛获奖120人次,其中全国技能大赛奖5个。“以赛促学”让更多家庭贫困但能力优秀的学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为他们就业打下基础。

  致力强农兴农

  铺就乡村振兴多彩之路

  去巴南区双河口镇茶店村,教当地农民装配钳工技术;将课堂设在巴南区木洞镇政府,培训当地农家乐服务员礼仪;来到巴南区双河口镇临江村,教当地农民果树栽培技术和养殖技术……

  近年来,巴南职教中心努力做乡村振兴的孵化器,不遗余力地提供自己的教科研资源,培训农民、推广技术,创新农村产业新技术,开创农村产业新业态。

  “多亏巴南职教中心选派专家教我们果树栽培技术,我们现在种出的果子又大又甜,受到消费者欢迎。”“学习到仪表、仪态、服务语言、餐饮接待、住宿接待、旅游接待等方面的礼仪后,农家乐的经营更加流畅,客人也越来越多了。”……参与培训后,不少学员说。

  “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涉农专业技术人才,为贫困地区农民提供普通文化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是有效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力量,能够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支撑。”巴南职教中心校长黄轶说。

  为此,该校连续几年在巴南区木洞镇、双河口镇、麻柳嘴镇等片区,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共生共赢发展。

  此外,该校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乡村就业创业;组合优选现有专业资源,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和优势,创新乡村人才培育机制,培养符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劳动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作为老年教育培训的试点培育单位,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老年人培训的路径和方式方法,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依托社区、老年大学,深入调查研究,形成方案,成立了声乐班、书画班、民族舞蹈班、拉丁舞蹈班,选派了四位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专业教师具体实施培训课程教学工作,为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做出一份贡献。

  下一步,巴南职教中心将针对巴南地区农村不同的文化、经济、生态,继续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提高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着力打造电商专业,开辟专注于售卖农产品的电商模式,增加农类专业教师,设置农产品科普、农产品营销等课程,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农合作”,形成稳固的农产品“开发—推广—生产—加工—销售”的农业经济链,服务农业农村和区域经济发展,让巴南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

  文/图何霜 张骞月 李显彦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