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
第025版:不负韶华 圆梦小康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 “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1 月 1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努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重庆 “绿水青山”渐成“金山银山”

    瞿塘峡两岸青山 摄/李永鑫

    江津花椒基地喜获丰收

    小手装扮春天 摄/何超

  重庆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和改善好长江及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庆重任在肩、义不容辞。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持续推动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促进生态富民惠民、探索深化林业改革创新,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斐然,不仅绘出了群众眼中的绿水青山,更是换来了百姓点赞的金山银山。

  实施国土绿化 推动“两岸青山 千里林带”建设

  冬日天寒,枝头上的红叶所剩无几,巫山两坪乡溪沟村却依旧有游客前来,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

  “过去,我们这里水土流失严重,连村里人都想方设法往外搬。”两坪乡一负责人说,为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重新迎来莽莽青山,他们积极争取,实施了国土绿化和水土保持项目,曾经山高坡陡、石漠化严重的山坡,栽上了脆李、柑橘等经济林木,重新披上了绿装。

  自此,溪水不再浑浊,春可赏花、夏秋可摘果,冬可赏雪的溪沟村俨然成了小小的世外桃源。

  生态修复让荒山变青山,溪沟村不是特例。2019年是我市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的第二年,全市上下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大比武、大练兵、大提升,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各地按照《重庆市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确定的任务目标,依托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长江防护林三期建设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重点工程,持续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

  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完成各类营造林任务640万亩,自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128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1%,较2016年增长3.6个百分点,其中长江两岸生态屏障区森林覆盖率超过了51%,在巴渝大地绘出了绿水青山画卷。

  下一步,在继续加快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的基础上,针对长江及主要支流两岸,还存在的造林绿化质量不高、生态屏障功能脆弱等问题,我市将启动实施长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长江“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共涉及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线20多个区县,将通过高标准营造林,打造“三段”“四带”。

  力争到2022年,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6%,2025年提高到58%,2030年达到60%以上,在长江两岸形成“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美丽生态林带、绿色发展示范带,为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夯实生态基础。

  聚焦突出问题 开展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

  自然保护地是自然生态空间最重要、最精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抓好自然保护地的保护。

  “好长时间没上山了,觉得缙云山越来越漂亮了。”近日,市民沈明鸣带着孩子到北碚缙云山游玩,沿途风光让他们赏心悦目。这一切都源于2018年我市启动的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

  2018年6月,我市针对缙云山出现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启动了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仅在北碚区域,就累计拆除建构筑物46.2万平方米、整治违规店招广告592块,还对渝武高速缙云山出口小广场、三花石、黛湖、白云竹海农家乐沿线、景区大门等区域实施洁化工程。

  给大山“洗脸”不够,还得“美容”。一年多时间来,北碚对缙云山景区还实施了绿化和美化工程,对缙云山沿线公路实施沿线风貌整治,铺设彩色沥青人行步道,栽种各类花卉绿植,美化靓化沿线环境。

  与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同步推进的,还有石柱水磨溪县级湿地保护区整改等,各地坚持保护生态、保障民生方针,精准施策、标本兼治,以点带面、举一反三,高标准、严要求、大力度开展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

  截至去年底,我市仍在持续开展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大检查大整治,全市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问题整改完成率已达91.6%。

  加大保护力度 当好生态资源的守护者

  2019年7月11日上午,在重庆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中心LED屏幕上,一架直升飞机满载仿生农药氯氰菊酯微胶囊剂,轰鸣着在南川区上空飞巡,对森林进行精准喷药防治松墨天牛。

  “这是我市首次应用‘航空施药作业监管与面积计量系统’这一智能化系统,进行飞机防治病虫害作业。”市森防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9年,我市首次将“航空施药作业监管与面积计量系统”融合到飞防中,从农药的配比、输送到飞机喷洒实行全智能化操作,飞行员通过系统终端依照飞防作业设计实行空中精准施药,监测人员通过在飞机上安装监测设备,对飞行轨迹、飞行高度、施药流量和施药覆盖度等进行实时监测,指挥中心通过监测设备随时查看飞防视频,确保飞防效果。

  过去一年,扎实推进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589.1万亩。

  这也是我市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当好生态资源“守护者”的众多努力的一个缩影。2019年,我市切实加强了林地用途管制和林地定额管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落实森林资源管护责任4505万亩,聘请各类护林人员3.4万多人。

  在森林防火方面,全年发生森林火灾10起,比2018年减少3起,为2005年有记载以来最低。编制了森林火灾风险隐患“一图一表一库”,高温伏旱期设置检查哨卡4043个,有4.3万余名各级干部及护林人员在一线加强巡护,确保了全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

  认真组织开展“绿卫2019”、森林督查等执法专项行动,对各类涉林违法犯罪形成了有力的震慑。2019年,共受理林业行政案件2744件,查处率为99.38%。

  助力脱贫攻坚 大力推进生态富民惠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9年,全市林业系统着力发挥在保护修复自然生态、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将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发展壮大木本油料、笋竹、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产品加工贸易六大林业主导产业,助农脱贫增收,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酉阳县车田乡清明村是深度贫困村,过去,因为缺少产业,“就业难、增收难”等老大难拦住了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步伐。

  为了帮助当地尽快脱贫,林业系统选派了第一书记方文入驻该村,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其帮助下,该村因地制宜发展起110亩叶用枸杞。

  “叶用枸杞种植1个月后即可采收,当年亩产量在200公斤以上,第二年进入丰产期后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以上,年亩产值可达1万元左右。”方文表示,目前,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务工等形式,叶用枸杞产业已带动当地52户农户增收,其中贫困户有19户,低保户6户,“相信,今后这个产业会越来越好,成为乡亲们增收的新路子。”

  而类似这样的林业绿色产业,如今在我市各地是遍地开花。2019年,我市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和多主体小单元集群化特色发展方向,大力营造核桃、油茶、花椒、笋竹、柑橘、李子等特色经果林,新发展特色经济林173万亩,向国家推荐拟评价认定森林乡村156个,新增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单位7个,全年森林旅游康养超过1亿人次,综合收益超过330亿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积极探索央地合作共建国家储备林500万亩,总投资196亿元,其中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150亿元,首期100亿元贷款协议已正式签订,首笔贷款5亿元落地国家级贫困县城口县。城口县已全面启动3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依托农村“三变”改革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村集体及村民四个方面的作用,形成了政府搭台、集体动员、农民参与、企业实施“四方联动”的储备林建设工作合力。

  当地还从项目落地实施、运行管理、政策支撑、利益联结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充分依靠村集体经济组织,动员引导农民将林地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再流转到收储公司收取流转费用,并组织农民参与国家储备林项目经营管理。

  目前,收储公司按照一定标准,每年度向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支付流转费用。对流转林地成材林木进行经营性采伐时,按标准向租地农民支付林木采伐分红,并优先雇佣租地农民参与项目实施,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务农变务工。

  此外,我市还实施了千名林业专家进千村开展产业扶贫科技活动,共落实资金800万元,在城口、奉节等区县实施油橄榄提质增效、核桃配方施肥、五倍子高产增效、叶用枸杞、药林兼用型连翘栽培。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继续推进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全市生态护林员规模达1.9万余人。市林业局还积极支持深度贫困乡镇林业扶贫工作,共落实扶持项目90个、资金约1.1亿元。

  一年来,市林业局扎实推进扶贫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在生态工程、生态产业、生态补偿等9方面共23项扶贫政策举措上狠下功夫,向贫困地区倾斜落实资金43亿元,真正发挥了林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作用。

  深化林业改革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

  去年3月27日,江北区与酉阳县签订了首个“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协议”,按照补偿机制确定的相关标准,江北区以造林1000元/亩、管护100元/亩(按15年进行计算),购买酉阳县7.5万亩森林面积指标,总金额1.875亿元,分3年支付给酉阳县。

  该森林面积指标专项用于江北区森林覆盖率目标值计算,不与林地、林木所有权等权利挂钩,也不与造林任务、资金补助挂钩。到2021年江北区的森林覆盖率(加上购买的7.5万亩指标)若仍未达到55%,江北区还要向酉阳县增购相应的森林面积指标。江北区支付酉阳县的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将专项用于酉阳县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

  去年,九龙坡区与城口县之间、南岸区和重庆经开区管委会与巫溪县之间也已签订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协议,共交易森林面积指标2.5万亩,金额6250万元。

  “通过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让保护发展生态的地方不吃亏、能受益,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到价值兑现,对于促使各地履行提高森林覆盖率法定职责,由被动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转变为主动加强国土绿化工作,形成共同担责、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9年,是我市林业深化改革创新的关键一年,我市探索推行了林长制试点等6项改革举措,继续推进深化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机制改革、非国有林赎买改革试点、林业“三变”改革试点等9项举措。

  2019年7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重庆市开展林长制试点方案》,在主城“四山”11个涉及区(管委会)及4个远郊区县试点推行林长制改革,全市落实各级林长4820人,初步建立了林长制组织体系。林长制已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的重大举措,得到了国家林草局的高度肯定。

  2019年扩大非国有林赎买改革试点,北碚区、长寿区、彭水县、綦江区在自然保护地等重点生态区域完成约2万亩赎买改革任务,为全市加强重点地区生态保护探索了可借鉴复制的经验和办法。全市林业“三变”改革试点持续推进,26个区县确定了改革试点村,林地入股面积9万余亩,入股户数8881户,人均增收893元。林业经营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全市新增林地流转面积71.48万亩,新增流转金额3.78亿元,全市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达1万余家。

  令人瞩目的国有林场改革进入深水区,共完成全市69个国有林场备案登记,印发《重庆市国有林场中长期发展规划(2019—2030)》,出台《重庆市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办法(试行)》等制度,国有林场改革成果获得国家林草局调研组高度肯定。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由赵童 王琳琳 刘微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