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行车违法行为要遭整治每天听着起床号醒来,就像从未离开重庆成反向春运热门城市重庆代表团将首度亮相全国冬运会院前急救体系5G应用在重庆投用江北退役军人 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
第005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7种行车违法行为要遭整治
每天听着起床号醒来,就像从未离开
重庆成反向春运热门城市
重庆代表团将首度亮相全国冬运会
院前急救体系5G应用在重庆投用
江北退役军人 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1 月 0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富国在西南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每天听着起床号醒来,就像从未离开

新华社记者 周文冲

    1月2日,杜富国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进行康复训练。新华社发

  他已经看不见白天和黑夜了,地雷爆炸夺去了他的双手和双眼。但当病房窗外又吹响起床号,他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

  “军号就是我的时间。我每天听着起床号醒来,就像从未离开部队,从未离开我的战友。”在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中心一间病房内,排雷英雄杜富国一身笔挺的长袖军装,戴着墨镜,神采奕奕。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随队参加排雷作业,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当年底,他转入西南医院继续康复治疗。

  在这间病房,他已经生活了一年多,虽然身在医院,他还保持着部队里的作息习惯。面朝隔壁陆军军医大学的窗户,每天准时响起或嘹亮或悠扬的军号。这些起床号、开饭号、熄灯号等,仍然是他生活的节奏。

  “虽然在医院,但我还是军人,要严格要求自己。我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回想过去一年,杜富国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喜欢去挑战自我、克服难题,适应当下的生活”。

  早上6点半,杜富国在军号声中起床。穿衣、洗脸、挤牙膏、刷牙、剃须等,是他要克服的困难。有些他已经可以独立完成,甚至能把被子叠成部队标准的“豆腐块”,尽管要花上十几分钟。

  上午9点到11点半,是他的康复训练时间。最难的是戴着智能假肢练习写字,他只能靠受损的听力落笔。刚开始字不是叠在一起,就是分得太开。“字写在纸上是有声音的,要听每一个笔画在纸上摩擦的声音来判断位置。”杜富国说,他练最多的四个字是“永远前进”,这几个字特别有力量、有希望。

  杜富国的上臂最需要力量,这是他现在的“手”。他每天要在特制的训练器材上反复推拉几百次,提高“手”的力量。

  作业治疗师张鑫说,现在杜富国的力量、耐力、关节活动度、体能都已接近正常人水平。“他看不见位置,也没有抓握的触觉,就像在黑屋子里不用手去拿一件东西,练得相当苦。”张鑫说。

  “我当初坐轮椅来医院,连开门这样的简单动作都完成不了。现在我的行动比以前方便多了,想多出去走走,接触外面的世界。”杜富国说。

  出了病房,他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陆军军医大学。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要到操场跑步。他说,在那里他能更清楚地听到军号声,感觉战友就在自己身边。操场上,专门照顾杜富国的战友张鹏挽着他,两个人并排跑,每次最少3公里,状态好就跑10公里。

  他也会站在跑道边,给操场上跑步的人加油。杜富国说:“我其实也是在给自己加油。在人生的另一个战场上,我想继续做一个好兵。”

  (新华社重庆1月7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