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全明 做原创研究,争世界第一重庆上千家养老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重庆将开发“工匠精神”校本教材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难题将重庆文化元素融入公交站台设计中他是大家眼里的“枸杞书记”彭水县市场监管局开启智慧监管新模式
第014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邹全明 做原创研究,争世界第一
重庆上千家养老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重庆将开发“工匠精神”校本教材
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难题
将重庆文化元素融入公交站台设计中
他是大家眼里的“枸杞书记”
彭水县市场监管局开启智慧监管新模式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1 月 0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巴南区李家沱街道办事处:
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业难题

本报记者 杨铌紫

  “两个娃娃要上学开销大,现在生意也不好做……”2019年6月初,巴南区李家沱街道干部在走访少数民族群众时,听到家住滨江社区、来自四川阿坝州的藏族摊主坤塔的一番“牢骚话”。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坤塔发牢骚,没想到在走访了滨江社区其他30位少数民族摊主后,发现他们都说生意不好做,我一下就觉得这是个问题了。”滨江社区书记何晓丽回忆。

  为了找准问题的成因,街道干部又连续走访了周边的居民和商铺。大家普遍反映少数民族摊主的摊位占用太多人行道,让居民过路不方便。同时,他们还发现少数民族摊主卖的商品和周边小超市的商品有很多重合,加上居民对少数民族摊主占用人行道摆摊有意见,所以居民不愿购买。

  一面是居民通行不方便,一面是少数民族同胞的生计问题,怎么办?

  李家沱街道党工委专题对此进行了研究,最终决定以“空间和特色换人气”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即为坤塔和他的30位老乡统一配备小号的帐篷和货桌,缩小摊位占用人行道,又邀请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指导他们逐步更换商品种类,不经营与周边商铺重复的商品,并鼓励他们销售藏族特色商品。

  几个月下来,31个小摊位的生意都逐渐好了起来,居民也不再抱怨人行道拥挤了。“看来只要关系搞融洽,摊小也会生意好。”坤塔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投入5万多元规范了‘少数民族临时占道摊区’,解决了31个少数民族家庭就业问题,并吸纳一名藏族群众进入城市管理队伍工作。”李家沱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丰富少数民族同胞业余文化生活,他们还用近30万元在滨江社区建设“民族团结之家”,配备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厅等设施,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学习、娱乐场所。预计在今年春节前“民族团结之家”可投入使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