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 厚植营商沃土兴万木 争当产业转移领头雁“首席招商官”邀您来梁平
第011版:智链生态·渝见未来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会刊·梁平
上一版 下一版 
梁平 厚植营商沃土兴万木 争当产业转移领头雁
“首席招商官”邀您来梁平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形成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实现更大作为
梁平 厚植营商沃土兴万木 争当产业转移领头雁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 摄/熊伟

  梁平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厂房一角 摄/向成国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射频及功率器件制造中心生产车间,工人通过电子显示屏观察电子芯片的生产情况 摄/刘辉

  梁平机场,飞机整齐划一的停放在停机坪,准备起飞 摄/熊伟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既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梁平坚定“15441”发展战略,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强化产业优势、提升营商质效、做优发展生态,全力推进特色产业之城建设,正奋力打造川渝东北边际地区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

  随着一项项鼓励承接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先后出台,一支支招商队伍奔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沿海其他地区,一个个产业转移项目签约、动工、投产……开放承接,让梁平这个不临海不靠边的内陆城市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入了经济实力提升的快速期。

  大潮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勇担“川渝东北领先、全市进位”使命的梁平,正奋勇争当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

  凸显特色 提升合力

  承接产业转移,不是一“接”了之,重点要看能否把产业“接得稳、留得住、发展得好”。梁平坚持先“筑巢”再“引凤”,将打造特色凸显的产业体系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先手棋”。

  梁平是全市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

  “全区将承接产业转移与工业转型升级相结合,围绕产业建链、强链、补链,进一步凸显特色、集聚合力。”据梁平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以系统思维谋划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主要瞄准“3+N”特色产业体系,靶向聚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预制菜)、集成电路、低空经济三大主导产业精准发力,为区域经济发展绘就了清晰的产业导航图。

  以低空经济为例,作为重庆市低空经济先行示范区和低空装备产业发展试点区,梁平正加速从“试点区”向“示范区”跃升。先后系统编制《梁平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梁平区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激励措施(试行)》,发布首批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机会清单42项和能力清单40项,用真金白银的政策“组合拳”和系统挖掘的低空技术融合应用潜力,为加速构建自身的低空经济生态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基础一新,发展也为之一新。今年4月,梁平低空经济发展迎来重要利好消息:总投资50亿元的特种飞行器智慧工厂项目正式落地,预计年产值将突破200亿元,为梁平打造低空装备制造试点区、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填补了重庆大中型无人机整机制造的空白。

  “626”项目落地的同时还吸引了36家核心配套企业齐聚,与保定天航机械、浙江南洋科技、陕西长岭电子等10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为全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据上述负责人介绍,紧紧围绕优势产业链,梁平大力开展建链强链补链行动,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领军企业和上下游高端产业项目。

  围绕产业扬优聚势,在梁平这片产业热土上,三大主导产业根基扎实、特色越发鲜明:

  低空经济方面,锚定一个发展目标。全力打造西部低空之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产业基地,打造一个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以大中型飞行器为主的装备制造高地,构建区域低空物流枢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已构建起良好产业生态,形成了稻、竹、柚、鸭、豆等加工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也同样取得亮眼成绩,构建起涵盖“设计+材料+设备+封测+模组+显示+线束+终端应用”的百亿级全产业链集群。

  截至目前,食品产业获评市级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蝉联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首,集成电路产业获批国家功率半导体封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低空经济获批三项市级试点,通航业务量连续4年全市第一,特色凸显出强劲发展后劲。

  优化生态 激发活力

  承接产业转移,比的是产业基础,拼的是发展环境,企业最有发言权。

  “最初选择落户梁平,我们看中的是这里较低的人力成本和毗邻万州丰富的技术工资源,后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里优质的政府服务让我们对发展更有信心。”据重庆欣维尔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谭苹介绍,欣维尔的前身是成立于1992年的北京欣维尔玻璃仪器有限公司,于2018年正式落户梁平。

  承接产业转移中,梁平聚焦企业发展全生态,积极破解企业成长中的难题,用诚意和坚持叩响合作大门。自2021年起,原北京欣维尔玻璃仪器有限公司所有业务,统一实现转向重庆欣维尔玻璃有限公司承接。“去年我们更进一步增资扩产,将产能提升了1倍。”谭萍说,如今企业已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行销全球市场。

  “不沿江不靠海的梁平,逐渐从内陆城市跻身为开放前沿,承接产业转移进入黄金期,主要仰赖于良好的营商环境。”据梁平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以系统思维推进平台建设与生态优化,着力打造让企业落地无忧、发展无虑的一流产业栖息地。

  特别是今年初,梁平区创新实施“招商引资突破主题年”行动,谋划推出“梁家服务”品牌,制定《梁平区聚力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十项工作措施》等文件办法,全面优化民营企业诉求响应与困难化解机制,更让产业转移企业在梁平创业,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发展更有力。

  聚焦企业“办事、获策、迎检、投诉”等四大核心诉求,梁平围绕开办企业等9大领域明确42项具体改革措施,在全市率先建立“四单一书”(企业目标清单、需求清单、政府服务清单、政策清单及任务书)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创新打造“梁家人·为您办”一站式线上平台,对全区520家“四上企业”及重点培育对象的无遗漏覆盖,累计处理企业有效需求319条,生成服务清单277条,办结率100%,构建了“一处提交、全网协同”的服务新生态。

  聚焦企业成长壮大,梁平依托市级“AI+企业码上服务”数字化平台,全面落实工业“三服务”和企业服务专员工作制度,着眼“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全面摸底、科学排序、精准跟进,持续建立“梯次培育库”,完善“一企一策”和“点对点、一对一”服务工作举措,深入开展入企服务,精准对接、排忧解惑、增强信心,持续形成蹲点引育,提升企业服务效能。

  涉深水、蹚新路、亮硬招,才能见实效。优质的服务,暖心的行动,让梁平产业转移企业的发展步履愈发稳健。今年以来,全区在新增4家升规企业的同时,动态构建了涵盖47家企业的“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其中入库企业中27家预计年内达标升规。

  做大增量 增强动力

  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产业转移的进程中,梁平深以为然,近年来立足产业链核心推动精准化招商、专业化推进,绘就了一幅“引来一个、落地一个、辐射一群”的生动图景。

  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光电探测芯片及模组产业化项目就是典型的代表。“从项目启动建设到项目中试投产,只用了4个月时间。在梁平我真切地感受到啥子叫‘梁平速度’。”平伟实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已于今年9月份正式中试投产,预计全年将实现产能2万只。

  据了解,该项目是梁平在集成电路产业的又一重要引擎,项目总投资5亿元,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其主要生产红外图像处理ASIC芯片、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模组、高性能SiC功率器件驱动芯片等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等到全部建成投产后,对加快延伸梁平集成电路产业链,提升产业能级,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构建产业生态圈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仅仅只是梁平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在年度计划中,一串串时间进度条,不断刷新着项目建设的“梁平速度”。据梁平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紧盯重点工作和年度任务目标,强势推进工业产业转移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双轮驱动,不断探索机制体制创新,正把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把时间表变成进度表,全力抓招商、抓项目,稳发展、促增长。

  项目建设是常抓不懈的“一号工程”。梁平建立“五个一批”项目库,健全“四单一书”服务机制,实施“双承诺双兑现”机制,推行“标准地+标准厂房”模式,确保项目不断档、投资不停步,实现了项目拿地即开工,高效推进。全区重点产业项目由此火力全开,今年1—10月,实现落地项目48个,落地率达到84.2%,在建项目20个,开工率35%,已投产项目18个,投产率31.5%,纵横股份、伊卡路包装、媤蒂科技、香港户外家具等18个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贡献。

  “既在项目服务上比优劣,在争资立项上出实招,更在招商引资上见实效,在发展赛场上分胜负。”近年来,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接续落地也是梁平浓墨重彩的一笔。区主要领导拿出拼快实干的精神带头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实施专班重点攻坚行动,运用“链式招商”“以商招商”模式,构建区领导+专班+部门+镇街全区招商引资一盘棋,走出去引进来的梁平备受青睐。今年1—10月,累计实现签约项目57个,合同引资98.35亿元。

  接续招引、压茬推进的项目格局,显示了梁平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和可持续性,一个个新增长点加速锻造,正形成梁平工业产业新的增长极:“3+N”现代工业产业集群扬优聚势,1—9月,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48亿元。

  数说梁平>>>

  工业基础持续巩固

  ●工业企业总数达到450家,1-9月实现总产值248亿元。其中规上企业127家。

  特色集群不断壮大

  ●成功打造市级消费品爆品8个,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74家,科技型企业增至644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家。

  发展基础不断筑牢

  ●电力日保供能力达330万千瓦,燃气日供能力80万方。建成5G基站2300余个,重点场所通达率超96.37%,千兆宽带用户突破1.2万户。

  王琳琳 龙搏 马菱涔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