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 以“硬实力”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首席招商官”邀您来开州
第010版:智链生态·渝见未来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重庆)会刊·开州
上一版 下一版 
开州 以“硬实力”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首席招商官”邀您来开州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2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力打造全市重要绿色工业集聚区、三峡库区智造重镇
开州 以“硬实力”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现代化开州

  开州区2025年第三季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现场

  重庆海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反渗透膜生产车间

  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既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

  本月25日,一场“国字号”的产业对接活动重庆举行,面对这场高规格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渝东北三峡库区重镇”开州怎样抓住机遇?

  “发挥优势,率先崛起!”据开州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高地”建设新机遇,开州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以“优政策、强载体、补短板、促提升”为总目标,积极开展承接产业转移各项工作,明确重点承接产业方向,将承接产业转移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支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如今,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被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战略定位的开州,不断锤炼自身优势,已探索出接得住、接得稳、接得好的开州路径。

  破解“转移梗阻”

  创新制度、优化环境打造引力场

  产业转移本质是企业用脚投票,哪里“土壤肥”“环境优”就流向哪里——市场化机制、法治化保障、国际化服务构成核心吸引力。

  优化营商环境,一直是开州的“一号工程”。在全市营商环境比拼中,招商热力指数、经济活跃度指数、营商环境市级考核稳居渝东北前列。

  “选择将宁波总部整体搬迁至开州,在开州继续投资,这份信心源于开州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一流营商环境。”佳意新材料科技(重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对已入驻企业的保障服务与诚信履约,让我们联合香港星世福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3.5亿元,在开州建设绿色食品级包装材料和食品产业园项目,并迅速成为行业典范。”

  “环境如水,企业如鱼。无论是项目落地还是增资扩产,归根结底都来自于企业对发展环境的认同、对发展前景的信心。”据开州区招商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市场主体“如鱼得水”,消除制约承接产业转移的堵点、卡点,近年来开州正着力简流程、降成本、强服务,用机制创新给企业发“通关绿卡”,让转移项目“拎包入住”。

  视营商环境如生命:创新“六团共举、六链共引”招商新模式,组建6个产业链招商工作组,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专班,提供从签约到投产全流程、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落地周期缩短30%;精心打造“政务服务直通车”,高新区政务服务事项授权委托代办增至59项,满足企业从项目投资备案到联合验收建设手续全流程办理,实现“一窗受理+一窗通办”;深入开展“为企业办实事”“三帮一体验”等活动,开发“招商投资一件事”应用…… 开州致力将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金字招牌”。

  5年来,开州对服务企业完成了由当“保姆”向“保姆+专家”转变,推动一大批产业转移项目实现了快速落地、快速投产、快速达效,如卫视通讯设备、德凯实业、海通环保科技等项目,成为“开州速度”的生动诠释。

  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开州产业转移的“强磁场”也不断扩大。“十四五”以来,全区引资规模、项目能级、落地效率均实现新突破,累计招引项目超500个,协议投资总额超20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35%。

  强化“承接质量”

  链群思维、赋能转型培育新动能

  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开州如何接住、接稳、发展好?

  今年9月29日,开州区2025年第三季度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6家来自沿海的企业落户重庆(开州)潮玩产业园,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备受关注。活动过程中,有人问:“6家企业从沿海走向内陆集中落户,为何选在开州?”

  “我们看重的是开州潮玩产业发展的潜力和西部地区的消费潜力。”此次签约落户的企业之一、永帅动漫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州正在打造完善的潮玩产业生态圈,在开州高新区内专设2平方公里的重庆(开州)潮玩产业园,并推动相关政策出台,以扶持该产业的发展。同时,该区潮玩产业链条覆盖“创意设计—智能制造—数字营销”,能为潮玩生产企业提供“从图纸到成品”的一站式、低成本、高效率解决方案,极大缩短开发周期。

  “在新一轮产业迁徙中,产业转移不是简单搬迁,而是‘量体裁衣’的深度重构。”据开州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开州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从“分散”到“链条”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通过找准对方的需求和自身的优势,该区正用链群思维培育新动能,赋能产业结构优化和集群式发展,开启了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的新时代。

  一条上扬的曲线,更能展现开州产业发展的“势”与“能”:截至2025年10月,开州“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中,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18.1%;先进材料、智能制造2个支柱产业占规上产值的比重达到35.3%;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3个特色优势产业占规上产值的比重达到44.7%;现代中药、智能家居、玄武岩纤维、山地农机4个战略性“新星”倍速增长。

  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开州谋“新”而动、向“新”而行的思考与追寻。

  近年来,开州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服务全局、体现开州特色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十四五”期间,全区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技改扩能项目127个,累计新升规工业企业79家,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提升至143家,绿色产业占比超过90%,新兴产业占比超过28.7%。

  开辟“发展空间”

  招智引强、能级跃升驱动增长极

  发达地区“腾笼换鸟”,将劳动密集型环节向相对落后地区迁移,这是产业转移的传统模式,属于“低端平移”,产业技术水平一般不高。

  “坐拥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区位优势、叠加多重战略机遇的开州,并不满足于做原有技术和生产能力‘简单平移’的承接者,而要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上实现产业升级甚至跃升,开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开州区招商投资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立足于此,开州区以靶向“打造全市重要绿色工业集聚区、三峡库区智造重镇”目标,以高新区为产城融合主战场、“同城”“一体”桥头堡、改革创新示范区,打造产业转移新高地,实现引资、引技、引智的“三级跳”,推动产业转移结构战略性升级。

  在强化产业集群方面,以专业化园区为聚合体,以提升打造“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核心任务,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智能家居、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加快形成“一园一链、一链一群”的产业集聚发展新格局。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潮玩产业、智能制造、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等领域产品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

  在深化科技赋能方面,全力推进万达开协同共创跨省(市)域国家级高新区,做优玄武岩纤维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重庆三峡中医药研究院,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建设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高标准建设高新企业孵化中心、集中展示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引导建设“共享实验室”“中试熟化基地”。

  在优化要素服务方面,建立“政企伙伴成长”机制,政府以“亩均效益”为核心评价企业贡献,企业评估政策效能与服务质效,推动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实现“优质优配、优胜劣汰”,形成共同改进、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围绕主导产业,搭建本地产品供需对接与创新应用场景,形成内循环有力、外循环畅通的产业生态……

  用一项项优势“搭建”向上向新的阶梯,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开州目标已定——

  到2027年,实现“再造一个开州工业”目标,工业营收在2024年基础上翻番,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80家;战新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8%,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至3%;亩均税收达到9万元;累计培育上市企业2家以上、20亿级企业1家以上、10亿级企业7家以上。

  全发展周期服务 让企业拿下“塑料芯片”国之重器

  今年7月29日,位于开州高新区的重庆海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迎来重大利好消息,其生产的反渗透膜产品,孔径达到0.0001微米,成为“国之重器”。

  “突破的背后是企业的努力,也源自开州持续不断地支持。”据公司副总经理傅代东介绍,海通环保的落户源于开州2017年在广东的一次招商推介会,在了解到原母公司深圳市海龙欣科技有限公司有对外投资的意向的第一时间,开州区招商部门先后到企业考察,同时邀请企业到开州实地考察市场、环境、生产要素保障等。

  “历时7个多月的深入洽谈交流,政府工作人员无微不至和专业的对接,让我们选择落户家乡、投资开州。”据傅代东介绍,自此海通环保开始受到了开州“一个项目、一个区领导、一套服务班子”全发展周期服务。“17天正式落户,1天之内完成公司注册,这个速度让我们感叹不已。”

  而在接下来的企业发展中,开州的为企服务也无处不在:帮助企业扩产扩能、协助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重庆市绿色工厂认证,联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搭建多领域研发团队……

  “从落户到成长,开州与企业站在一起。”傅代东说,如今企业已获得13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其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并肩,真正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数说开州>>>

  “十四五”期间

  ●累计创建市级先进级智能工厂1个、市级数字化车间5个,打造“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1个,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9家。

  ●累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167亿元、实现工业税收28.5亿元,约占全区税收25%。

  ●工业利润、工业用电、工业用气、工业税收等重要运行质量指标较“十三五”末期提高了5.8%、18.5%、14.0%、7.5%。

  ●工业投资累计完成333.8亿元,年均增长17.3%。

  ●培育渝东北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00家、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37家、市级瞪羚企业2家、创建市级先进级智能工厂1个、基础级智能工厂5个、绿色工厂5家、市级节水型企业3家、市级“无废工厂”1家。

  马建保 龙搏 图片由开州区招商投资促进局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