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渝中半岛 摄/李显彦 |
 |
通商律师事务所重庆分所开业仪式 摄/罗云希 |
 |
2025解放碑国际消费节展馆 摄/罗云希 |
 |
重庆(化龙桥)国际商务区加速建设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摄/罗云希 |
10月28日,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在渝中区化龙桥国际商务区开业。这家拥有800余名法律专业人士的综合性律所,选择渝中作为布局西南的桥头堡,看中的是渝中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中不断凸显的平台价值。
近年来,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法院——成渝金融法院在此设立,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秘书处项目办公室在此落户……一系列战略性平台、功能性机构在渝中集聚,折射出“重庆母城”正以前所未有的主动姿态,融入国家和重庆重大战略布局。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给渝中带来澎湃的发展动力。数据显示:2024年,渝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691.5亿元,较2020年增长317亿元;地均生产总值由59.1亿元/平方公里提升至72.8亿元/平方公里;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6.8%,位居全市第一。
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从制度创新到协同发展
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的专门法院——成渝金融法院在渝中设立。这座法院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管辖限制,为成渝两地金融纠纷提供统一的司法解决方案。法院运行以来,已受理大量跨省域金融案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制度创新不止于此。渝中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创新构建跨省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服务系统。一份营业执照在重庆办理,在成都同样有效;一项许可证在渝中获批,在四川相关城市也能直接认可。
目前,渝中已落实4批362项川渝通办事项、2批55项便捷生活行动事项。成渝双城(重庆)国际商务中心、成渝涉外商会联盟等合作平台相继落地,集聚各国商会、国际经贸促进机构31家。
商圈协同焕发新活力。今年,渝中区与成都锦江区建立春熙路、解放碑商圈共建会议机制并举行联席会议5次,共同举办“春熙路—解放碑商圈云上购物节”,持续擦亮“春熙·楼小助”“解小忧”楼宇党建服务品牌,联合主办“成渝TALK楼宇党建引领楼宇经济的CBD表达”主题沙龙。启动“国际风·时尚潮”2025解放碑国际消费节,解放碑、春熙路两大商圈联袂推出2025“十大消费领潮地”。重庆市解放碑中央商务区企业协会与锦江区首发经济促进联盟达成战略合作,商圈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提升。
文旅融合打造特色品牌。两地文旅部门签订共建巴蜀文旅走廊合作协议,共同举办登高赛、城市探索赛等活动。联合举办成渝非遗资源对接大会,成立成渝蜀绣保护与发展联盟,发布《成渝非遗保护与发展十大行动计划》,“锦渝满堂”特色文旅品牌持续擦亮。
产业协作持续深化。联合举办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共建活动,发布两地揭榜挂帅科技项目榜单、科技创新供需清单,共办城市推介投资暨机会清单发布会、川渝产业协同发展对接会等活动,积极搭建产业合作平台。
依托自主研发的“V2V视联网”协议,渝中区企业视联动力参与“疆算入渝”国家级任务,助力重庆构建国内首个“一网多能、一网多用”的自主可控视联网底座,为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该企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一次会议期间作为调研点位,获得川渝党政代表团的一致称赞。
在今年我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上,渝中区作为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代表作交流发言,其在金融领域的核心贡献与建设成果,赢得了市级层面的高度肯定。
从制度创新到平台搭建,从商圈协同到文旅融合再到产业协作,渝中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角色,不是被动接受辐射,而是主动承担枢纽功能。
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 现代服务业赋能开放枢纽建设
2024年,首批通过中老铁路冷链运输进口的泰国榴莲抵达重庆,最终在渝中区完成清关。这是一次技术突破,更是一次模式创新——铁路冷链运输让东南亚鲜果从“远在天边”变成重庆市民餐桌上的“家常便饭”。
这背后,是渝中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在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通过集聚国际货代企业、创新跨境金融结算、构建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打造保税贸易新模式,逐步形成的“通道+经贸+产业”融合生态。
物流服务夯实通道基础。渝中出台《国际货代集聚区核心区建设方案》,构建“一核两片多点”功能布局。目前已集聚国际货代备案企业52家,培育5A级物流企业4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题。渝中实现全国首创货物贸易项下对公跨境数字人民币汇款,打通中新双边数字人民币汇入汇出全链条。成功试点的“货币桥”跨境支付已应用于生鲜产业场景。创新推出全国首笔纯线上信用产品“通道e融”,组建“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
法律服务护航企业“走出去”。中国—东盟法律服务中心、陆海新通道法律识别和研究中心在渝中设立。渝中已有10家律所与境外律所建立合作关系,在美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上海段和段(重庆)律师事务所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成立分支机构,成为在乌开设分支机构的首家中国律所,已成功为100多家中国企业进入中亚国家提供服务。中豪律师事务所创造性地探索出“1+2+N”涉外法律服务模式,协助重庆博赛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在马来西亚建成投产175亿元投资项目,该项目获评《商法》2022年跨境交易年度大奖。
保税贸易激发经济活力。渝中创造“保税展示+珍珠公盘”贸易模式,设立中西部首个核心商圈保税展示交易中心“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2025年肉类、水产品进口业务实现进口额超40亿元,占全市约80%。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让传统摩配批发商便捷“卖全球”。
经贸平台促进双向投资。陆海新通道国际工商会联盟秘书处项目办公室落户渝中。渝中举办重庆自贸区东盟贸易洽谈会、首届西部陆海新通道精品展洽会、重庆国际咖啡节等经贸交流活动,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企业对接和经贸合作提供平台。
数据显示:2024年,渝中重点企业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货量和承运量达3.1万标箱、占全市12.3%;货值60亿元、占全市12.8%;与东盟贸易额达8.3亿元,同比增长14.5%。在全市25个I类区县中,综合评价为A等。2025年上半年与东盟贸易额达4.6亿元,同比增长54%。
从通道上的节点到枢纽型的平台,渝中以物流、金融、法律、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全链条赋能,真正把“通道经济”转化为“枢纽经济”。
承载西部金融中心功能 金融赋能实体经济
2024年,重庆某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但苦于缺乏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渝中区推出的“产科金”平台为其打开了一扇门——企业的技术专利被评估为可质押资产,成功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帮助企业完成产品迭代,今年拿到千万级订单。
这样的案例在渝中不是孤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渝中区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13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94亿元,稳居全市最前列。
渝中汇集了全市二分之一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五分之二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二分之一的保险公司、二分之一的金融租赁公司、四分之三的期货公司,以及全市唯一的区域性股权市场和持牌征信公司。目前,各类金融机构462家,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41万亿元,其中绿色贷款余额194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33%。2025年保费收入预计超4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70%以上。保费收入、绿色债券余额、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等14项指标保持全市第一。
但渝中的金融不是空转,而是服务实体经济。
服务科技创新。实施“智融惠畅”工程,建成“产科金”平台,引导金融资源向全市“416”科技创新布局倾斜,建立“股贷债保担”联动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服务制造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56.8%,规模居全市第二、占GDP比重全市第一。打造重庆市软件产业园等9个市级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引导金融资源向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倾斜。重庆绿色金融大道集聚百余家各类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保险机构数量占全市超60%。
服务民营经济。优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构建1.6亿元风险补偿资金池,创新推出“助企贷”“文旅贷”等五款政银合作产品,累计为8562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76.5亿元。
创新数字金融。支持农业银行渝都支行建成系统内首家智慧银行,引导建设银行上清寺支行建成零碳“5G+”智能银行。数字金融“一平台三中心一机制”揭牌运营,累计调解2986件金融纠纷。
强化法治保障。成渝金融法院、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的设立,构建“司法审判+行业自律+专业服务”三位一体的金融法治生态。
在化龙桥国际商务区,这种“金融赋能实体”的模式得到集中体现。这个全市唯一授牌的国际商务区,规划面积约2.6平方公里,累计投资近300亿元,已汇聚3200余家企业机构,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0家、大中华区上市企业21家、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14家。2024年,集聚区内规上企业实现总营收490亿元,同比增长15.1%;商务核心区7栋商务楼宇实现税收9.99亿元;吸纳就业2.4万人。
作为商务区新地标,总投资近80亿元的陆海国际中心项目主塔高达458米,共100层,是重庆目前在建的第一高楼。今年4月已完成玻璃幕墙安装,目前正进行总平工程和楼体灯光调试。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容纳企业300家以上,吸纳就业人口超1万人,年总营收超50亿元。
化龙桥国际商务区正在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聚焦专业服务业、新兴金融、信息技术、国际物流贸易等领域提质升级,探索打造“数字保税区”,将商务区打造成为“科产城人文金”深度融合发展的样板间。
永久落地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连续4年荣获“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2025年首次跻身全国前10强——这些荣誉的背后,是渝中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市大局中不断增强的核心动能。
站在“十五五”开局的新起点,渝中区的目标已经明确:到2030年,GDP迈上2300亿元新台阶,中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更加彰显。
从两江交汇处到开放最前沿,从城市中心区到战略枢纽地,渝中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生动诠释着“在服务全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渝中精彩”,正被深深镌刻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进程中。
王彩艳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