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之光照亮法治航程经济总量与质量提升实现同步跨越
第0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思想之光照亮法治航程
经济总量与质量提升实现同步跨越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总量与质量提升实现同步跨越

  (上接1版)新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新建产线,这意味着该企业有望成为全国唯一具备高洁净度钛合金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

  什么是高洁净度钛合金?

  “与高洁净度钛合金对应的是普通钛合金,后者早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广泛应用,是航天发动机机匣、壳体、热端部件等零部件的关键材料。”三航研究院副总经理刘川介绍,随着中国航空航天事业高速发展,普通钛合金的耐高温性能已难以适应航空器新的服役环境。

  事实上,早在多年前,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就开启了以钛合金为代表的稀有金属高洁净度熔炼的技术攻关,技术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梯队。但要把这项技术从实验室搬到生产线,却不容易。因为实验室不过是论“克”,生产线上却是“千克”甚至“吨”,如何保持微量元素成分的均匀性,是行业共性难题。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

  当年,重庆将空天信息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接连出台政策措施,推动空天信息产业加速崛起。同年,两江新区携手西北工业大学落地西工大重庆科创中心,并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科研团队联合航空航天领域制造业企业在重庆组建三航研究院,正式开启高洁净度钛合金的产业化攻关。

  此后,三航研究院投入资金搭建中试生产线,反复调试工艺参数。今年6月,高洁净度钛合金在性能和质量上终于达到产业化要求。

  “三航研究院计划投入近亿元建设新生产线,并积极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刘川表示,未来,随着空天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以高洁净度钛合金为代表的耐高温金属材料市场规模或将高达百亿元。

  【画外音】“十四五”以来,重庆加快培育空天信息等6大高成长未来产业、光子与量子技术等3大高潜力未来产业,打造了30个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培育了21家未来产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软信产业规模跻身全国第一梯队,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20年的32%提高至39.9%、居全国前列。

  从29万箱到81万箱

  开放之城阔步前行

  11月14日15∶06,寿自兵驾驶的卡车载着集装箱,从果园港卡口驶出。他感叹道:“从申请进港到完成提箱,只花了12分钟,太快了!”

  果园港于2014年开港。那时候,外面有卡车来港提货,需要船务公司开具提货单,司机拿着单据到港口办理受理计划,再到检查桥进行系统录入,最后才能进场提货。“顺利的话,1个小时能办完。如果遇到预存费用不足、机械维修等情况,等上一两天也有可能。”重庆果园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信息部工作人员彭镭说。

  2019年,果园港上线无纸化平台,将卡车预约进港、港内定位导航等功能无缝串联,集装箱进出口整体通关效率提升30%以上。但“十四五”时期,果园港集装箱吞吐量快速攀升。2019年,果园港集装箱吞吐量29万箱,到2024年已达到81万箱。

  2023年,果园港联合重庆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在集装箱管理系统引入智能算法,根据集装箱属性、到港时间、场内资源等多维度数据,动态优化堆存位置,使翻箱率同比下降约20%,有效缩短了集装箱存取时间。“提货时间降低至20分钟左右。”彭镭说。

  得益于智慧应用的不断加持,2025年,果园港成为长江上游首个拥有“四星级绿色港口”“四星级智慧港口”双四星的港口。

  如今的果园港,有发往四川宜宾的锂矿石;有从新疆运来的煤炭;有沿长江逆流而上的玻璃基板;有等待通过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运往欧洲和东南亚的电子产品;还有中欧班列运回的原木,准备装船,顺着长江运往东部地区……

  这里的年吞吐量超26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200万标箱,可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已成为西部地区联通全球的“中转站”。

  【画外音】“十四五”以来,重庆聚焦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加速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中欧班列(成渝)开行数居全国第一,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4个港口;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建成投用,成为中西部首个拥有4条跑道的机场;开通重庆港至宁波舟山港万吨级轮船江海直达航线,“千里轻舟”推动重庆航运迈入“公交时代”。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 两江新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