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凤实验室里创新成果迸发 |
 |
高端人才社区 |
 |
景色秀丽的凤栖湖公园 |
 |
科学城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 |
 |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一隅 |
金凤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专注调试着荧光明场多功能数字切片扫描系统;华润微电子的生产线上,12英寸晶圆芯片经过精密加工走向市场;科学会堂内,一场链接全球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才资源的盛会即将召开。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这片被赋予“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引擎”使命的土地,坚持创新制胜、产业支撑、城市提能、人才引领协同发力,正在以赶超之姿、奋进之态,跃升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增长极。
11月16日上午,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人才发展大会将在科学会堂举行。大会将围绕“芯屏器合、才聚未来”主题,邀请包括欧洲科学院院长马丁斯教授在内的国内外顶尖学者、行业专家、企业家开展考察调研与对接交流,共同谱写科技、产业、城市与人才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高能级科创平台集聚 从“谋篇布局”到“成果迸发”的实践
四大重庆实验室之一的金凤实验室里,一台贵重的显微镜分析着从香港实验室传来的脑肿瘤切片数据。前不久,金凤实验室打造的“疾病病理诊断标准化数据集”,以“千万级病理诊断标准化数据集”为目标,建立超1000万张高分辨率病理全切片图像及配对数据,覆盖全身器官及40余种组织类型,并针对性标注形成脑肿瘤、肺癌、胃癌等5类重大疾病主要亚型的标准化专病数据集。未来,该数据集将为疾病智慧诊断、生物标志物筛查、药物开发与临床试验等智慧病理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四大重庆实验室的“新面孔”——嘉陵江实验室揭牌以来,已经汇聚百人科研团队,涵盖芯片系统、智能感知等七大研究方向。除了坐拥四大重庆实验室的“半壁江山”,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还布局落地了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等重点科创平台37个。近年来,火炬中心西南中心、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西南分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陆续落地建设。
平台的集聚效应催生了创新成果的竞相涌现、百花齐放。金凤实验室何永红团队研发的多重免疫荧光扫描系统,打破了国外企业20年技术垄断,首创的“高亮度低闪斑光源”,能同时激发从紫外到红外的全光谱,已实现批量销售。北京大学重庆碳基集成电路研究院主导建设的国内首条碳基集成电路生产线已正式投运,并进入量产阶段。纳米时栅精密位移测量技术入选国家“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全国首套完整硅光工艺等重大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全市第一,近两年入选全市年度十大科技成果5项。
一个个引领性科创平台相继落地投产,一项项标志性科技成果接续涌现,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以实干担当,在全市“六区一高地”建设中展现发展新气象。
全链路产业生态培育 从“一业独大”到“多点支撑”的迭代
作为传统的笔电大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深刻认识到,产业集群发展不是简单的企业聚集,而是有机的生态共生。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将集成电路、新型智能终端等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和产业发展的重点赛道,积极推动产业间系统性“转轨”,鼓励企业跨界创新,向服务器、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新领域延伸。目前已形成了新型智能终端、新能源汽摩、生物医药产业链等十条产业链。
如今,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集聚了华润微电子、SK海力士、安意法半导体、中电科芯片集团等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领军企业。这些龙头企业正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重庆芯谷项目以“产城协同发展综合体”的创新模式,构建起以“4+X”为核心的产业体系,精准落子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链、高技术服务四大新兴赛道。台晶电子依托企业研发中心,在市科技研发专项资金、科学城技术改造资金的支持下,拿出真金白银开展自主研发,推动产品在精度和频点上进行迭代升级。这家企业生产的石英振荡器,已经是1.2×1.0毫米精度下的行业“领跑者”。
迎着数字化智能化东风,智能终端、汽摩等传统制造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技改后平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从释放劳动力红利,迈向提供技术红利。同时,科学城高新区全力支持笔电龙头企业上新品、转赛道,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
现代化城市功能筑基 从“产业园区”到“未来之城”的跃迁
城,是科技的载体、产业的依托、人才的归宿。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深刻认识到,没有高品质的城市空间,再前沿的科技、再高端的产业、再优秀的人才,也如同无根之木。在聚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的同时,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始终坚持以未来城市的标杆来重塑城市形态。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拥有独特的“建城”逻辑。重庆高新区城建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科学城高新区的城市理念在于功能复合与生态宜居,摒弃了传统产业园区“重生产、轻生活”的旧模式,围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现实需求,以“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半小时通勤圈”为牵引,全力建设“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在这里,商业办公、休闲公园、学校医院、零售商超一应俱全,上午搞科研、中午逛公园,下午闲暇之余还可以在熙街免费品鉴一杯加倍浓缩的“人才咖啡”,在车流和人海中享受一份独属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的“城市浪漫”。
金凤城市中心则是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打造的另一高品质居住生活圈。这里有风靡小红书的打卡地——凤栖湖公园,其西南侧屹立的是金凤实验室,西北侧坐落的是“高远梧桐·博雅”高端人才社区。该人才社区用地222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容积率低至1.5,建筑密度不到20%,家具家电一应俱全,配套环湖步道、篮球场、羽毛球场。住进人才社区260平方米的大平层,推开大落地窗,扑面而来的是凤栖湖畔拂过的徐徐微风,走出社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生机勃勃、诗情画意的凤栖湖公园。
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这座疏朗大气、文脉深厚的现代化新城,人才可以“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在繁忙的科研之余,享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栖居。如今,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全力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引进华中师范大学重庆学校、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学城院区优质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启动打造现代交通枢纽金凤站,打通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北站等枢纽通道,布局5条高铁、3条城际铁路、5条市域铁路,建成后可6小时直达北上广、40分钟通达成都,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一个高效链接、开放共享的创新结点。
全周期人才陪跑服务 从“政策引才”到“生态留才”的升级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一体化运行以来,聚焦四链深度融合,突出政策聚力,数次迭代推出创新、产业、金融、人才政策体系,支持力度一度处于中西部领先水平,又持续推出“新凤”人才政策,将人才惠及面从高层次人才向研究生、本科生等“塔基人才”延伸,这些政策矩阵共同构成了支持人才发展的强大后盾。
从政策引才这块“敲门砖”,到真正构建起留住人才的“强磁铁”,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还在不遗余力探索“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这“后半篇文章”,厚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良好生态。
比如,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强化资源整合,建设全市首个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集人才引育、成果对接、专窗服务、生态展示、交流会客5大功能于一体,集成导入技术转移、概念验证、检验检测等公共平台和专业机构70家,面向科学家、创业者开放共享,促进人才、技术、装置、数据、金融等资源要素交汇碰撞,带动激活全域创业资源。
又比如,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迭代升级党建统领人才创新创业全周期服务体系,在全国率先推行技术经理人、孵化器管理人、投资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四支队伍”陪跑人才创新创业服务。这种创新服务模式以陪跑人为主体,牵引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等资源,将传统人才服务延伸至技术研发、概念验证、试验试制、入孵孵化、市场开拓等创新创业全周期。
再比如,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完善“先投(研)后股—天使基金—产业基金”基金支持体系,完善科企梯度贷、创新积分贷、知识价值信用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根据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所处阶段,精准匹配资金支持。目前,全区助企融资金额累计超13亿元,实现科学家科研无忧、创业者创业有靠。
目前,科学城高新区创业团队已增至1780余个,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51家、科技型企业3227家,人才资源总量以年均超15%的速度快速集聚。
王静 郭雨嫣 图/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