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第一项调整,依托两江新区国家级新区,撤销江北区、渝北区,设立两江新区,管辖原江北区、原渝北区(不含大湾镇、统景镇、大盛镇、兴隆镇、茨竹镇)和北碚区的水土街道、复兴街道、蔡家岗街道、施家梁镇、童家溪镇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金山街道金渝大道66号。这一调整,是以两江新区国家级新区规划范围为主体,划入地缘相近、地理空间自然衔接的洛碛镇、童家溪镇、五宝镇,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配套功能,实现产业集聚、功能耦合、通道赋能、协同联动,促进国家级新区与行政区协调发展,形成中心城区核心增长引擎。调整后,两江新区将着力打造支撑全市承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等主阵地,加快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版图中塑造新优势、争创新地位。
第二项调整,将与北碚区国土空间定位趋同的原渝北区北部大湾镇、统景镇、大盛镇、兴隆镇、茨竹镇5镇划归北碚区管辖。通过调整,北碚区增加华蓥山、御临河、统景温泉等生态资源,区位优势与生态文化功能更聚焦,将推动北碚区在更大范围统筹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将积极探索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新路径,建设中心城区“生态花园”、生态屏障。同时,深度释放西南大学创新策源功能,强化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协同联动与错位发展,打造科学城北向拓展的战略支撑和功能互补区,并依托川渝高竹新区建设跨区域合作发展功能平台,打造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兴增长极,切实增强区域协同发展的支撑力,高水平打造重庆中心城区北部门户。
经过本次调整,我市辖25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其中,两江新区辖31个街道、11个镇,面积约1360平方公里,人口约352万;北碚区辖6个街道、11个镇,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万。
行政区划调整经历了3个关键环节
发布会表示,本次调整工作,我市严格遵循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依法依规、坚持审慎稳妥,科学合理、合法合规、有序推进。
具体而言,主要经历了“前期调研、研究论证、申报审批”三个关键环节。在前期调研阶段,市委、市政府从去年开始,安排有关部门启动调研工作,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梳理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治理能力等情况。在研究论证阶段,我市邀请行政管理、区域经济、城市治理、历史地理、法律等领域权威专家,联动市级有关部门开展2轮专题论证,对调整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进行了全面研判。论证报告上报国务院后,民政部又联动国家有关部委对我市上报的实施方案、有关评估论证报告进行了联审,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了有关方面意见。在申报审批阶段,依法履行法定程序后,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
做好各项衔接,确保民生服务水平不降低
发布会介绍,我市将深入践行“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理念,始终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作为行政区划调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后续组织实施工作。
首先是强化工作衔接,确保行政管理不断档。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原江北区和原渝北区的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区监委、区法院、区检察院将继续依法履行职责职权,直到两江新区成立相应新机构为止。过渡期间,各项管理服务均保持不变。
其次是做好民生政策接续,确保民生服务水平不降低。我市将全面完善惠企富民体系,做好民生政策接续,妥善解决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具体问题。同时,将继续优化行政资源配置,加快推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等公共服务的高效供给,让改革发展服务成果和高品质公共服务更加可感可及。
最后是锚定发展目标精准施策,确保实现调整预期目标,统筹衔接各类规划,细化落实工作举措,抢抓发展机遇,确保各项调整目标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