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都在迭代!科幻场景不断走入现实!”这是记者近日在深圳采访人形机器人产业时的强烈感受。
  扫腿、出拳、跳舞、跨越15厘米高路障、跌倒爬起……在众擎机器人位于深圳的实验室,身高1.38米、体重40公斤的人形机器人“小众”为记者展示了一整套行云流水的动作。
  从一年前刚学会模仿人的步伐,到一年后轻松实现高难度动作。在场记者不禁发问,人形机器人为何进步如此迅速?未来将如何发展?
  “坚定不移的开源策略正是我们的机器人持续进化的密码之一。我们将部署代码和训练代码进行开源,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应用生态建设。”众擎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姚淇元说,“我们单款产品的版本迭代做到了以周计,从设计图纸到首台原型机的落地,仅需约6个月。”
  开源是底座,协同是关键。
  众擎机器人所在的深圳南山区,有一个发展动能强劲的“机器人谷”。这里分布着越疆科技、优必选、云鲸智能、普渡科技等上百家机器人研发及上下游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院所。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依靠深圳完备的供应链、产业链,我们能够快速打样、形成产品。”越疆科技市场总监谢凯旋说。
  想要获得数据反馈,就必须有更多应用场景支撑。企业自身在开拓市场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开辟新场景,护航机器人企业探路。
  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署长赵冰冰说:“我们已经开放了政务巡检、巡警、消防等79类机器人应用场景,促进机器人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等场景验证中加速迭代。除了开放政务场景,我们也在帮助机器人找到更多终端市场应用场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我们正在打造一个覆盖智能软件、核心零部件、整机集成、场景应用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圈。”龙岗区副区长徐红丽说。
  (据新华社深圳11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