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 通达开放路 澎湃新动能
第006版:区县观察
上一版 下一版 
沙坪坝 通达开放路 澎湃新动能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1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争当内陆开放领头雁
沙坪坝 通达开放路 澎湃新动能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摄/郭晋

  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 摄/郭晋

  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货物装车 摄/郭晋

  中国(重庆沙坪坝)—非洲经贸合作集中签约活动举行 摄/文胜

  10月31日,一场高规格的外经贸活动在沙坪坝区举行,其间不仅揭牌了中国埃及商务合作中心、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重庆代表处,还发布了《中国(重庆沙坪坝)一非洲经贸合作机会清单》,并集中签约37个项目。其中,中国(重庆沙坪坝)—非洲经贸合作集中签约项目6个、购销合同额50亿元;2025年第十次招商引资集中签约内外贸项目23个、购销合同额207.92亿元;集中签约医疗器械等领域制造业项目8个,投资金额7.8亿元、达产后年产值12.5亿元,将为各方共享新机遇、共创新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埃及代表团一行还将前往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赛力斯集团等园区、企业进行参访考察。

  埃及代表团来渝为何选择沙坪坝?

  作为重庆对外开放的主阵地之一,沙坪坝区这个重庆的开放大区,正加速延通道、拓平台、兴产业,从昔日的开放“策源地”向未来的开放“枢纽核”蝶变,逐步构建起一座“枢纽之城”。

  多条通道无缝衔接 “枢纽园”构建立体开放大动脉

  3月11日,一批来自中亚的名贵西红花(又名藏红花),通过中欧班列(渝新欧)运抵重庆铁路口岸。过去,它被归为药品,企业需办理复杂手续,通关周期长达15天。在沙坪坝区落地的内陆口岸首个“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下,企业凭商务部门出具的用途证明,明确为食用,30分钟内即可便捷通关。

  通关效率的提升,源于开放通道的支撑。自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以来,已经有无数的产品,不断地驶向沙坪坝区,驶入重庆。而像这样的开放大通道,沙坪坝区还不止一条——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三条开放动脉在此“聚首”,绘就了一幅“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壮阔画卷。

  向南,这里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策源地。2017年,全国首列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由此开行。截至目前,通道货物运输品类已由最初的陶瓷、板材等50多个品种,增加至汽车配件、电脑配件等上千种,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及地区的579个港口。2025年,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发运集装箱货物已达103.7万标箱,年度发运量首次历史性突破100万标箱,同比增长72.7%,保持着惊人的“加速度”。

  向西,这里是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始发站”。满载着笔电、汽摩配件的班列从团结村中心站出发,翻山越岭直达欧洲腹地,开行量和货值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大动脉”。

  向北,这里是渝满俄班列的连接点。班列跨越风雪,稳定联通俄罗斯及中亚地区。

  为了让这三条开放通道实现“无缝衔接”,沙坪坝区在创新联运模式方面,下了狠功夫。

  比如,依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重庆在全国首创“东盟快班”物流新模式,整合中欧班列与西部陆海新通道资源。7月10日迎来了首趟回程班列在团结村中心站中转,标志着这条贯通欧亚的物流新通道实现双向对开。此举将亚欧间的货运时效大幅提升,较传统海运时效提升了50%。

  近日,沙坪坝区开行了陆海新通道第4条东南亚精品快线:重庆—泰国铁海联运精品快线班列。该快线通过将重箱回场提前至发车前48小时、铁路段运输压缩至32小时以内,并依托“班列+海船”无缝衔接模式确保货物到港优先转场、避免滞港,实现全程时效提升超30%。

  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线路在成渝世界级汽车/电子产业基地与泰国相关产业集群之间架起高效物流黄金走廊,填补中泰产业合作关键物流板块,为我国西部与东盟经贸往来增添高效动脉。

  不只是铁路。8月25日,占地近600亩、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的重庆公路物流枢纽在园区正式投运。它紧邻团结村铁路中心站,通过探索共同配送、共同分拣等新模式,极大丰富了园区的公铁联运场景。

  今年1—8月,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已开行四向国际班列3060列、箱量21.96万标箱、货值509.37亿元。种种迹象显示,一个立足重庆、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内陆国际物流综合枢纽,正在沙坪坝崛起。

  多平台“矩阵”联动 激活制度创新“动力源”

  9月23日,重庆国际铁路港综保区通过国家联合验收组验收,即将封关运行。

  铁路港综保区,是重庆第7个综保区,也是最特殊的一个。它紧邻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重庆铁路口岸、无水港等重要枢纽节点,是全国唯一一个在铁路口岸旁设立的综保区,无缝衔接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

  按照与市内其他综合保税区错位协同发展原则,铁路港综保区重点围绕“赛链”“医链”,聚焦“一大三精”产业图谱,重点发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药品及医疗器械、智能装备、冷链及食品四大产业,10个细分产业,打造“研发设计、检测维修、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展示展销”5个功能平台。

  铁路港综保区,只是沙坪坝开放平台“矩阵”的最新一块拼图。在这里,多重国家级战略平台叠加赋能,为开放注入源源不断的制度动力。

  重庆自贸试验区西永片区,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持续深化首创性、集成化改革。在这里,重庆首票铁路启运港退税业务成功落地,标志着启运港退税政策在重庆地区正式从水路扩大到铁路,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大幅提高。此外,落地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试点,降低口岸操作费用20%以上;推广“铁路快通”模式,单趟班列节省口岸通行时间1至2天。

  多口岸集群,发挥“主阵地”作用。这里拥有全国唯一的铁路整车口岸,历年助力长安、赛力斯等20余个品牌出口整车超22万辆,“渝车出海”数量位居内陆第一;药品、肉类等功能性口岸汇聚,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已成为集成集装箱储存转运等七大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物流分拨中心。

  “我们坚持先行先试,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化改革探索。”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凭借“着力推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助力企业更好‘出海’”等创新实践,沙坪坝区入选了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十大案例。

  从“通道过境”到“平台落地”,沙坪坝区正以高水平的制度创新,将枢纽带来的巨大“流量”切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留量”。

  通道+平台展现叠加效应 释放开放型经济的“强磁场”

  “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这是重庆开放的内生逻辑,也是沙坪坝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生动实践路径。木薯粉就是一个鲜活的案例。

  随着奶茶等新式饮品的走红,木薯粉需求激增。沙坪坝区依托陆海新通道策源地优势,发力东盟市场,设立东盟木薯粉西南集散中心,联动木材、矿石等大宗商品,集成“保税物流、加工分装、贸易服务”等多重功能。

  “我们与柬埔寨、老挝等国家深入开展木薯粉等大宗贸易合作,首发了东盟木薯粉专列。”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8月,仅木薯粉一项就新增进口8万吨,货值约2.5亿元。

  木薯粉只是一个缩影。在9月举行的东盟·重庆沙坪坝第二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沙坪坝区集中签约50个重大项目。其中,外贸项目23个,签约额106.6亿元;内贸项目25个,签约额143.2亿元;制造业项目2个,投资额6亿元。

  “我们不仅设立了柬埔寨(重庆)商务代表处,还与老挝LS农业集团举行合作签约,啤酒、焦煤、冰铜等多项贸易合同额超40亿元。”该负责人谈到。目前,全区与东盟国家开展经贸往来的企业新增21家,总量达到165家,贸易品类新增9个,贸易额大幅增长52.5%。

  东盟市场只是一个开始。沙坪坝正以“枢纽”为支点,撬动全球资源。该区新设立了对外开放合作中心、外经贸企业协会,并成立了非洲、欧洲、东盟、中亚、中东等5大对外合作招商专班,实施全覆盖走访区属外贸企业。

  面向非洲,合作正在深化。正式落地的中国埃及商务中心和中非友好经贸发展基金会重庆代表处,将围绕大宗贸易引进总部企业,启动渝非商务合作,推动重庆产的汽车、摩托车、通机、家电等优质产品进入广阔的非洲市场。

  面向欧洲,贸易能级跃升。通过与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签署合作协议,成功落地俄罗斯铝锭等大宗贸易项目,签约额高达50亿元,带动全区对欧贸易额增长74.4%,达到58.3亿元。

  通道与平台释放叠加效应,让沙坪坝区的开放型经济欣欣向荣。今年以来,沙坪坝区新增经贸往来国家和地区17个、对外贸易企业70家。2025年1-8月,沙坪坝区属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35亿元,同比猛增68.3%。

  从2017年开出首列陆海新通道班列,到今天三大通道聚首、多平台赋能、枢纽经济崛起……沙坪坝正牢牢把握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这一“核心区”,以“策源地”的担当和“枢纽核”的作为,奋力书写新时代内陆高水平开放的崭新篇章,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中展现出更强的担当、更大的作为。

  王彩艳 陈佳佳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