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外贸,重庆有底气更有路径“野”一点的童年更有真味“借”来的资质“大企帮小店”里的协同之智涪陵中医药集市开市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第016版:评论
上一版   
稳外贸,重庆有底气更有路径
“野”一点的童年更有真味
“借”来的资质
“大企帮小店”里的协同之智
涪陵中医药集市开市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见岐黄 健康幸“涪”
涪陵中医药集市开市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中医药文化集市活动现场

  现场体验的人群

  10月24日,“渝见岐黄 健康幸‘涪’”——2025重庆市中医药文化集市巡回服务活动涪陵站暨“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在涪陵区泽胜中央广场拉开帷幕。

  作为推动中医药服务下沉基层、融入百姓生活的重要载体,本次活动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重庆市中医药管理局、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联合指导,重庆市涪陵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涪陵区中医院、国药太极涪陵制药厂、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承办,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为市民送上了一场集优质诊疗、特色体验、趣味互动于一体的中医药惠民服务,让千年岐黄智慧从医院走进街巷,切实打通中医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六大展区涵盖多元需求

  特色诊疗服务市民

  本次中医药集市设中医养生体验区、岐黄妙手义诊区、良方妙技体验区等六大主题展区共28个展位,覆盖诊疗、技术体验、养生科普等多元需求,开市后便被市民围得满满当当。作为涪陵区中医龙头单位,涪陵区中医院主动扛起惠民责任,派出中医馆、康复科、脾胃科、心病科、肺病科、儿科、治未病科、妇产科等16个临床科室的42名骨干医务人员,在义诊区、技术体验区、养生体验区同步开展服务,凭借专业诊疗与特色技术,收获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良方妙技体验区里,康复治疗师耿立繁的龙式治脊疗法展台前,长队从开市起就没断过。“你这肩颈肌肉粘连严重,是长期低头办公导致的‘筋出槽’,我先帮您松解筋膜,再做脊柱精准复位。”耿立繁一边用手法为市民童女士调理,一边解释龙式治脊“筋骨并重”的原理。据介绍,24日当天,他共为20多位肩颈痛患者服务,涵盖上班族、学生和退休老人,多数人都是因长期使用电子设备引发不适。“之前脖子只能转半圈,调理完能完全抬头了,耿老师还教我按风池穴放松,特别实用!”童女士说。岐黄妙手义诊区的神志病科主治中医师刘永康,则专注于解决市民的失眠难题。他的诊桌前,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睡眠质量指数表整齐摆放。刘永康耐心指导市民王先生,随后根据辨证结果,开具了相关药方。“我失眠半年,吃西药怕依赖,刘医生中西医结合调理,感觉特别贴心!”王先生拿着处方说。中医养生体验区里,涪陵区中医院带来的“栖心盏”“疏络饮”等养生茶饮,以及安神桑枣凝糕、补血芝麻小圆满等药膳糕点,也吸引不少市民品尝。

  涪陵区中医院在集市中的亮眼表现,源于其深厚的积淀。作为重庆中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单位,医院脑病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针灸科、肛肠科是国家级特色专科,骨伤科、肺病科是重庆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糖尿病科是重庆市级特色专科;另有区级临床重点专科、重点学科4个。医院已挂牌“国医大师石学敏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国医大师石学敏中医针灸涪陵科创中心”。此次集市正是其将优质资源下沉、服务百姓的生动体现。

  7家药企集中亮相

  创新产品受市民热捧

  在本次中医药集市的中药产业展示区,有7家中医药企业集中亮相,其中,承办方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凭借特色产品,成为展区内的“人气焦点”,其带来的经方制剂、创新养生品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咨询、体验。

  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的展台前,中药饮片事业部业务二部经理胡毅忙着向市民介绍产品:“这款枳术瘦身丸是今年9月刚上市的,原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枳术汤,用超微打粉、低温浓缩萃取等现代工艺制成浓缩丸,专门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能健脾消积、提高代谢,特别适合上班族。”除枳术瘦身丸外,展台还带来九转河车丹、人参八宝茶等6款产品,九转河车丹源自《本草纲目》,主打调理虚损;人参八宝茶以人参配伍枸杞、桂圆,补元气效果显著。“我试喝了人参八宝茶,口感温润,正好最近总觉得累,买了两盒回家当日常养生茶。”市民李女士拿着刚入手的产品说。跟她一样,展台前试吃试饮的市民络绎不绝,不少人当场下单。

  另一侧的国药太极涪陵制药厂展台,一个精致的模型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们涪陵制药厂王牌产品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制作流程工业模型。”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高级经理、藿香正气液传统制作工艺传承人霍加勇介绍,在模型左边,展示的是太极藿香正气液传统制作技艺,源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古方,模型右边是目前的数字化生产车间,通过传承和创新,实现了从古代经典方子到现代产品的华丽转身。

  看着模型,从古代简陋却充满智慧的制作场景,到现代先进、规范的生产流程,一位市民感慨地说:“今天在现场看到古代和现代的制作方式,太有意义了,非常直观,让我们对藿香正气口服液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国药太极涪陵制药厂还展示了藿香正气口服液、通天口服液、急支糖浆等“明星产品”,自主研发的保健食品和洗护系列成为了焦点。

  作为涪陵中医药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上药慧远和国药太极涪陵制药厂不仅带来优质产品,更通过现场讲解、互动体验,让市民直观感受到本土中医药企业的研发实力与创新活力,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医药惠民”初心。

  事业引领、产业支撑、文化赋能

  筑牢中医药惠民根基

  本次涪陵中医药文化集市的成功举办,是涪陵区长期将中医药发展纳入战略布局、深耕民生需求的必然结果。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地,从服务体系到文化培育,涪陵区以“事业引领、产业支撑、文化赋能”的发展路径,为这场惠民活动夯实了根基。

  政策机制的“强保障”,是活动有序推进的前提。涪陵区将中医药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要内容,出台《涪陵区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 年)》并纳入国民经济规划;成立工作专班,设中医药管理办公室,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破解发展卡点,政府网站还开设中医药建议与投诉平台,确保政策贴近民心。

  服务体系的“硬支撑”,为活动提供了专业底气。涪陵区已建成“五级”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区中医院作为三级甲等医院,通过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累计下派医护100余人次、培训基层医师200余人,27家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且能开展10项以上适宜技术;2024年投用的智慧共享中药房已服务超12万人次,其全链条质量管控理念延伸至活动现场,让市民对药品品质更放心。

  中医药文化惠民的“常态化”,点燃了群众参与热情。涪陵区构建了“线上+线下”文化推广体系:线下推进中医药“六进”活动,开展各类中医文化活动,累计服务超4万人次;线上借新媒体推广科普知识。同时聚焦“一老一小”,2024年为15万余名老年人、1万余名儿童提供中医药服务,服务管理率分别达74.17%、84.86%,进一步扩大了活动受众范围。

  展望未来,涪陵区将持续把中医药文化融入百姓日常,为“健康涪陵”注入中医活力。

  傅星辰 图片由张中宇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