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仁义文化公园,市民健身休闲畅享绿色惬意时光 摄/李显彦 | 
|  | 
|   何家坡海棠园,河湖绿树伴高楼,勾勒城园相融的宜居新图景 摄/张春连 | 
|  | 
|   成渝双城迎宾长租公寓,为新市民新青年打造便捷安居空间 摄/李显彦 | 
|  | 
|   清雅苑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让居民出行更便捷,居住更舒心 摄/李显彦 | 
|  | 
|   荣昌城区鸟瞰图 摄/李显彦 | 
|  | 
|   在建香国大道南延伸段(一期)工程,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摄/李显彦 | 
|  | 
|   绿茵场上奔跑的孩子们 摄/李显彦 | 
  10月14日,荣昌区委十五届九次全会举行。“此次会议明确了荣昌建设成渝中部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荣昌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荣昌撤县设区十年以来,城市能级跨越提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大幅跃升,区域协同迈出关键步伐,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实现系统性优化。
  这一成绩背后,是荣昌区住房城乡建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住房城乡建委的指导下,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将城市更新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实践。如今,一系列举措正逐步绘就出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城市新画卷,让群众在城市生活中收获更多方便、舒心与美好。
  强基建 畅通城市动脉
  荣昌区以城市建设“六大攻坚行动”为引擎,系统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构建起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荣昌高新区内,两个配套市政道路工程圆满竣工,有效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同时,香国大道南延段等6个城市道路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为城市发展铺设了快车道。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基石,我们通过一系列攻坚行动,让荣昌的交通更加便捷,城市脉络更加畅通。”荣昌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排水管网改造方面,荣昌区同样不遗余力。统筹推进荣峰河片区等16个雨污管网新建改造项目,完成85.5公里城镇排水管网新改建工程,有效提升了城市排水能力,保障了城市安全。其中,“在雨污管网改造项目中引入可移动监控”的创新做法,更是被全国通报推广,成为行业内的典范。荣昌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我们能够实时监控施工情况,自动识别违章并现场语音警示,有效避免了安全隐患演变为事故。”
  “以前老旧小区污水异味、蚊虫滋生,在排水管网改造后,再也不用担心这些问题了,居住体验显著提升。”居民李阿姨高兴地说。
  惠民生 提升居住品质
  荣昌区始终将提升居民居住品质作为城市更新的核心目标,统筹推进老旧小区与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绿色建筑推广及第四代住宅建设,全方位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与环境。
  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2025年,荣昌区全面开工昌元、广顺、安富3个街道15个小区、22.93万平方米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同时,启动48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提升居住安全性与舒适度。
  城中村改造是荣昌区城市更新的重点之一。“城中村改造是一项关乎多方利益的民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处理各方面利益诉求,确保改造工作顺利推进。”荣昌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杜家坝片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为例。该项目立足城市门户定位,科学预留发展空间,通过细化景观、道路、绿化一体化设计方案,推动片区环境与功能双提升,着力打造具有荣昌辨识度的城市风貌。同时,针对交通痛点,实施立交桥规划、道路拓宽及联升大桥景观化改造,构建多环节协同的路网体系,实现通行效率与生态价值的有机融合。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荣昌区共有各类保障性住房12297套(间),面积约76.8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公(廉)租房3070套,保障性租赁住房8611套(间)等。通过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难题。居民张先生说:“现在有了保障性住房,我们再也不用为住房发愁了,生活也更有盼头了。”
  此外,荣昌区还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第四代住宅建设。“绿色建筑和第四代住宅不仅节能环保,还能提供更舒适的居住环境,符合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荣昌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荣昌区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100%,系重庆市唯一纳入全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城市名单”的区县,正全力推进俊豪嵘盛里、清河湾、蔚来宸3个第四代住宅建设项目,着力打造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
  为切实提升居民居住品质,荣昌区积极担当住建部城镇房屋体检试点区县的重任,全面推进城镇房屋体检试点工作。在具体实践中,荣昌区加速推进房屋安全“三项制度”建设,即着力构建城镇房屋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房屋安全保险制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房屋体检+房屋保险”的创新制度模式。通过搭建先进的体检数据平台,实现了对房屋体检的精准数字管理。同时,依托房屋保险,建立起“预警+保障”机制。
  目前,荣昌已对310栋、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房屋开展安全体检,并广泛动员群众购买房屋安全保险,以保障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让居民住得安心又放心。
  优征拆 保障群众权益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征地拆迁作为要素保障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项目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荣昌区住房城乡建委高度重视征地拆迁工作,通过科学规划、依法拆迁、妥善安置等措施,确保城市更新项目顺利推进。
  目前,荣昌区正在实施城中村改造、成渝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等重点征地拆迁项目17个,征收集体土地4859亩,签订房屋拆迁协议1275户。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荣昌区注重与群众的沟通协商,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合理确定补偿标准,确保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对于拆迁后的安置问题,荣昌区通过建设安置房、提供货币化安置等多种方式,确保了群众的生活不受影响。居民刘女士说:“政府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不仅给了合理的补偿,还帮我们解决了安置问题,我们真的很感激。”
  精治理 激发基层活力
  “物业和社区一起搞活动,逢年过节有磨刀、理发服务,生活真是越来越舒心!”昌元街道居民殷女士脸上洋溢着幸福,寥寥数语,道出了荣昌区基层治理创新带来的温暖蜕变。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荣昌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机制革新、品牌塑造与资源整合,绣出了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锦绣画卷。
  先锋品牌“打头阵”,激活治理“红细胞”。“先锋品牌的创建,就像给社区治理注入了‘强心剂’,不仅让党组织成为主心骨,更带动全区物业服务水平整体跃升。”荣昌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该区深耕物业领域“先锋系列”创建,培育出23家“先锋业委会”、8家“先锋物业企业”及6支“先锋守望志愿服务队”。2024年,宝城寺社区海棠湾小区成功入选全市平安小区。
  “大街区物业”破困局,老旧小区“焕新颜”。老旧小区管理曾是城市治理的“老大难”,荣昌区以昌元街道白象社区为试点,大胆探索“大街区物业”模式,构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机制,对37个老旧小区实施统一管理。“通过引导居民协商自治,我们不仅改好了‘面子’,更修好了‘里子’。”荣昌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整合安防、保洁、绿化等资源,实现服务标准化与成本集约化,如今已在永荣小区、澎湖湾小区等地推广开来。居民王女士深有感触:“以前各小区‘各自为政’,现在统一管理后,环境整洁了,停车有序了,邻里矛盾也少了。”
  “三方共治”聚合力,织密治理“智慧网”。荣昌区创新推出“一起来”品牌机制,推动“网格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三方深度协作。昌州街道永荣小区是这一机制的生动实践者,通过专职网格员巡查、物业管家家访等方式,梳理出问题与需求“两张清单”,形成“问题发现—责任认领—闭环解决”的治理链条。“三方”协作机制被评为全国社区党建创新案例入围案例,入选全国第七届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如今,便民服务走进社区,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温”。荣昌,正用创新实践书写着基层治理的崭新篇章,让城市更新更有温度,让民生答卷更具厚度。
  贺娜 姚兰
  数读荣昌城市更新》》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竣工投用荣昌高新区配套市政道路工程2个,新增道路里程1.82公里,6个城市道路项目有序推进。
  排水管网建设改造
  统筹实施16个雨污管网新建、改造项目,完成城镇排水管网新改建85.5公里。
  居住品质提升
  争取上级资金12546万元,开工15个小区、22.93万平方米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争取超长期国债720万元,启动48台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
  征地拆迁
  实施城中村改造、成渝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等重点征地拆迁项目17个,征收集体土地4859亩,签订房屋拆迁协议1275户。
  绿色低碳与智能建造
  绿色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100%,系重庆市唯一纳入全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城市名单”的区县;被纳入全市第三批智能建造试点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