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重庆·新加坡体验周”,已成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在人文交往领域的标志性活动之一。对新加坡企业而言,这是一次打开重庆市场的机会;对重庆市民而言,这是一个了解异国文化的窗口。
市中新项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的推动下,渝新航线增至每周24班,成为重庆密度最大的国际航线。重庆成为新加坡人最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去年,新加坡来渝入境过夜游客达8.6万人次。
“十四五”时期,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实施的第二个五年,重庆与新加坡推动签约政府和商业项目累计347个、金额260亿美元,累计跨境融资金额217亿美元。如今,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已成为重庆开放的一张名片。
拓展开放平台功能,推动开放平台能级跃升,重庆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形成新格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重庆自贸试验区是我市制度创新的“试验田”,面积仅占全市的1.46‰,却集聚全市超60%的外贸进出口量、超30%的实际使用外资,累计形成176项制度创新成果。
综合保税区是开放的主阵地,“十四五”期间,重庆获批设立涪陵经开区、重庆铁路港综保区、永川综保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成为中西部地区综保区、西部内陆地区开放口岸最多的省市。
重庆是全国首个兼具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这些枢纽汇聚汽车整车、药品、肉类等多种开放口岸功能。今年前8月,重庆“五型”国家物流枢纽货物吞吐量超8000万吨、同比增长11%。
外贸向好
更多“重庆造”闯入海外市场
9月,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MXGP)中国上海站开赛,重庆峻驰摩托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峻驰公司)的越野摩托车出现在赛场上。
“我们的摩托车在国外市场也得到了认可。”峻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相较于欧美品牌,峻驰摩托以同等性能、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赢得了市场。今年以来,出口到欧美国家的竞技越野摩托车超3万辆,同比增长100%。
重庆虬龙科技有限公司率先主攻“越野+电动+摩托车”的组合,掌握核心技术,首款产品“轻蜂”刚上市就亮相国际赛场。
截至2024年底,虬龙科技在国内拥有46家经销商门店,覆盖全国91%区域,产品销往近5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电动越野摩托车品类的标杆品牌。
“目前,摩托车已成为重庆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重庆摩托车出口达198.6亿元,同比增长37.9%;上半年,全国摩托车出口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重庆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重庆造”摩托车驰骋海外市场,源于重庆在外贸结构上的优化调整。
市商务委主任章勇武介绍,长期以来,重庆外贸以电子信息加工贸易为主导,而“十四五”期间,重庆在稳住电子信息基本盘的基础上,逐步调整外贸结构,挖掘更多外贸产品的潜力。
比如,“重庆造”汽车、摩托车、通机等商品畅销海外,2024年全市汽摩整机和零部件的出口额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78.1%、55.2%;石柱莼菜、武隆竹笋、开州桑叶蛋等特色农产品首次实现自营出口,2024年全市农产品出口额较“十三五”末增长103.7%。
同时,重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拿下国际订单。
比如,我市实施“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推广“渝贸全球”品牌,累计支持超3000家(次)企业参加400余个国际展会,直接收获意向订单超200亿元。
重庆还建设投用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金融、通关、物流对接等外贸全链条服务,让有意愿、有产品,但没有经验和渠道的企业也能和外国人做生意。
如今,更多重庆企业走向海外。2024年,全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739家,较“十三五”末增长26%。“十四五”期间,全市外贸累计超3.5万亿元,越来越多的重庆企业和“重庆造”产品走向世界,为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