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缴纳电费116万元,今年靠电费缴纳数据贷了200万元。
这是武威源硕节水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春雷的亲身经历。
武威源硕节水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主要从事滴灌带等节水农用设施生产。今年5月,中国农业银行武威凉州支行在走访该企业时发现,该企业今年订单多,信贷需求强烈。
农行武威凉州支行充分调研后,为其提供了“电费e贷”融资方案,以企业电费缴纳数据作为重要授信依据。
仅仅1个多月,张春雷就获得200万元贷款,他立即就增设了新的生产线。
为什么电费缴纳数据能作为授信依据,风险该如何防范?
带着疑问,记者跟随中国农业银行武威凉州支行行长勾文静和张春雷的脚步走进了这家企业生产车间。
眼下正值生产高峰期,篮球场大小的厂房内,5条生产线齐头并进。勾文静告诉记者,该企业是典型的生产加工企业,耗电量与实际产量挂钩,能反映真实生产情况。同时,近年来甘肃省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滴灌管带等节水设施供不应求,每年4月需求旺季时,只要有货就能卖出去,很多农户提前支付50%的资金预定。
张春雷告诉记者,该企业采用的是贴片式滴灌带生产线,是传统滴灌带生产机器的5至6倍,而且生产出来的贴片式滴灌带产品广受欢迎,2024年企业营业收入将近1500万元。
在勾文静看来,生产、销售有保障,资金用途有方向,信贷有需求,能满足这些条件就能有效防范风险。
“电费e贷”是中国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创新开发的产品。该产品不仅上线了国家信易贷平台,还入选了2024年建设金融强国创新实践案例库。
“关键还是要敢于创新。”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魏丽莉说,乡村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导致农企及农户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期限难以精准匹配,农行甘肃省分行将用电数据纳入企业准入条件和授信测算依据,不仅有效破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更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动实践。
(据新华社兰州10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