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锚定五千亿级目标做强“食农产业”北碚 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式反应”
第008版:新食力 新生态 2025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会刊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锚定五千亿级目标做强“食农产业”
北碚 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式反应”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卖“原字号”到卖制成品 从“味觉高地”向“产业高地”转变
重庆锚定五千亿级目标做强“食农产业”

  潼南柠檬果胶生产线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是“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国民经济重要产业,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我市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作为实施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的主抓手,纳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3大五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强力推进。聚焦企业融资难、创新能力弱、品牌影响小等关键瓶颈,创新实施“黄金10条”“金融10条”“火锅11条”等靶向政策,系统强化金融支持、科技赋能与品牌培育,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系统性重塑。

  如今,奉节脐橙、涪陵榨菜、荣昌猪、潼南柠檬、巫山脆李等区域品牌价值位居全国同类产品前列,全国市场超一半的榨菜和橙汁产自重庆,实现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助力产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构建四梁八柱

  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重构不同区域的竞争优势,如何进一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动集群创新发展,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极具重庆辨识度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无疑是破局的一枚关键棋子。

  我市确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后,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如在政策支持方面,构建了“1+4+N”政策体系,出台“黄金10条”“金融10条”“火锅11条”及数字化转型等专项政策为支撑,配套N项细化措施,形成覆盖全链条、全周期的服务体系,构建起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同时,今年还迭代升级“黄金十条”,新增出口贸易、冷链物流等支持政策,着力破解企业在融资、物流、出口等方面的现实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个大项目,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手握“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这块“金字招牌”的合川,吸引了凯鸿、莎公主等一大批毛肚品牌企业入驻,实现年产毛肚3500万公斤,成为西南地区毛肚产量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产能约占西南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大企业带动下,该园区目前已聚集原料种养殖企业1554家、加工企业342家、餐饮物流企业2071家,带动相关产业链就业4万多人,火锅食材特色产业集群渐成规模。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整个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式发展,我市深入实施“头羊计划”,加快培育一批50亿级特色产业园区以及“三百”企业,即100家领军企业、100家成长型企业和100家服务保障型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完善,实现产业发展从“单兵突进”到“链式突围”。

  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我市已打造8个百亿级、9个五十亿级加工园区,集聚上千家产业链企业抱团式发展。大渡口区小面产业园已集聚近百家产业链企业,以重庆小面为主导的加工产品销往3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营收近百亿元。

  开展科技创新

  打通产业发展堵点难点

  潼南是世界三大顶级柠檬产地之一,柠檬种植面积达32万亩,年产鲜果28万吨。然而,柠檬鲜果市场价格波动大,价格高的时候可卖到每斤10元,而市场行情低迷时每斤仅能卖几角钱。

  为有效规避市场风险,柠檬深加工成为潼南的解法。位于该区的檬泰生物研发部相关负责人刘雁成说,该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柑橘类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全球首创柠檬六分离提取技术,实现了对柠檬的“吃干榨尽”,稳定提升了柠檬果的身价。

  无独有偶,重庆井谷元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往复式双面撒粉装置,解决了面条的嚼劲、半干面的保质时长等30多项技术难题,这才有了小面走出重庆甚至远销东南亚的底气。

  技术创新是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为实现从“味觉高地”向“产业高地”转变,我市推动四所高校建立食品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中心、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联盟、火锅食材产业研究院等机构正式运行。组织实施了桃片、即食柠檬片、小面、榨菜等16项团体标准编制工作,开展50余项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普遍共性技术攻关或新品研发,目前已有13个关键技术顺利落地转化。

  此外,为鼓励创新,我市还连续举办了多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设计大赛,同时,结合产业实际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为200余家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诊断和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建成市级数字化车间53个、智能工厂10个,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打造高价值“爆品”

  实现“重庆味道”优质优价

  今年国庆、中秋,重庆名优农产品销售变得“热辣滚烫”。

  诗仙太白同比增长10%、恒都原切牛排同比增长5%、梁平张鸭子同比增长10%……销量攀升背后,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重庆“爆品”。

  近年来,因某个爆品而火爆出圈的城市屡见不鲜。诸如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都展现出“爆品”之于城市营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重庆作为著名的美食美景之城,更应通过打造重庆“爆品”,擦亮城市名片,让“巴味渝珍”“重庆味道”跨山出海,助推西部大开发。

  为打造一批叫得响的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品,让更多消费者爱上“重庆味道”,去年初,我市提出实施“爆品”打造和产品设计赋能专项行动,市级重点打造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爆品”,支持区县打造1—2款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爆款”。全市层面相继发布梅见青梅酒、天友百特牛奶、乌江脆口榨菜、恒都牛肉、德庄火锅底料等8大爆品,加上区县的“爆款”发布,打造月月有发布活动的行业嘉年华。

  我市通过连续举办“爆品”发布、成渝美食工业博览会等品牌活动,助力产品迭代与价值提升。比如,“梅见”青梅酒成长为年轻消费者喜爱的果酒品牌,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涪陵榨菜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肉类罐头进入新加坡市场,石柱莼菜即食产品出口日韩,“重庆味道”正以更高品质走向世界。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实施“头羊计划”,统筹抓好经营主体、平台载体、原料保障、“爆品”打造、食品安全等关键环节,迭代完善政策举措、完善联农机制、做好服务保障、营造浓厚氛围,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罗晶 刘玉珮 图片由市农业农村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