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全市综合交通网规模达到19.4万公里,较“十三五”末新增约1.4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130公里,其中高铁达到1356公里,增长62%;重庆东站建成投用后,中心城区到黔江的时间缩短至1小时。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02公里,彻底结束城口不通高速的历史,实现了“县县通高速”。
积极探索内河航运的创新模式。今年7月,重庆按照“五定”班轮模式,创新开行江津珞璜港—万州新田港、中心城区果园港—云南水富港等8条“千里轻舟”货运班轮航线。两个多月来,已累计开行188个航次、完成货运量58.2万吨,物流成本下降25%。
城市出行服务全面升级。通过构建“快干支微”公交网络,实现公交站点500米全覆盖,“轨道上的都市圈”加速构建,运营里程达567公里,最高日客流量突破615万人次。“渝快码”实现全市一码通乘,每日公共交通出行量超1000万人次,1小时优惠换乘每年为市民节约8亿元。
交通建设惠及广大农村地区。重庆累计投入332亿元,新建1.6万公里农村公路,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6.8万公里,路网密度位居西部第一。全市786个乡镇中,已有684个乡镇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行政村通硬化路实现100%全覆盖,98%的村民小组通硬化路。所有行政村都已通客车、通快递。
立体交通助力高质量发展
国际大通道的畅通,让重庆的开放型经济迸发出强劲活力。目前,全市65%以上GDP集中在沿江地区。全市150万吨年货运量的产业园区中,60%具备铁路运输服务,2024年全市铁水联运货运量占比达10%,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3.4%。
便捷的物流体系,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20年至2024年,重庆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从11.31亿件跃升至23.62亿件,年均增长20%,支撑网络零售额从1350亿元增至2282亿元。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高达55%。
高铁的开通,更是为区域协调发展按下了“快进键”。2022年6月,郑渝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结束了渝东北云阳、奉节、巫山不通铁路的历史,中心城区至巫山的出行时间从6小时大幅缩短至2小时。今年6月,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运营,使南川、武隆、彭水、黔江告别了不通高铁的历史。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交通一体化推动两地融合发展。“十四五”以来,川渝间新增铁路、高速公路、水运省际通道8个,累计达到30个、增长36%。成渝间高铁动车日均开行达102对,开行频次从每20分钟开出一列,缩短至平均每5至10分钟开出一列。两地开通跨省城际公交26条,基本实现川渝毗邻地区全覆盖。预计到2027年成渝中线高铁建成通车后,重庆与成都之间将实现50分钟可达。
展望未来,重庆交通建设将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国家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重庆将继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预计到2027年,随着成渝中线、渝西、渝万、成达万4条高铁的建成通车,“2小时重庆”交通圈将全面建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