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读书梦,我来圆”忠县麦制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十亿元莲藕经济 助农增收金佛山“178”环线防汛有了“最强帮手”“渝超”如何让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高虹同志逝世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你的读书梦,我来圆”
忠县麦制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十亿元
莲藕经济 助农增收
金佛山“178”环线防汛有了“最强帮手”
“渝超”如何让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
高虹同志逝世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超”如何让赛事流量变经济增量

  (上接1版)

  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国庆文旅消费月期间(9月下旬到10月下旬),全国将举办各类文体旅融合活动超2.9万场,其中“观赛+旅游”“参赛+旅游”类项目占比达43%,较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但随着大量赛事IP在全国遍地开花,一些比赛也因过于同质化,而沦为“自娱自乐”。

  “抢占体旅经济新赛道,关键在于利用好体育赛事的聚合、裂变和辐射效应。如果体育‘主引擎’动力不足,拉动、辐射文旅产业也就无从谈起。”中国旅游研究院长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重庆文旅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表示,要真正实现“跟着赛事去旅行”,首先要打造赛事品牌,纵观国内外成功案例不难发现,赛事本身必须足够出圈,具有足够的影响力、吸引力。与此同时,要以游客、用户为中心,只有真正满足消费者对于赛事精彩程度和服务质量的双重需求,体育旅游才有可能持续吸引游客。

  “当前,国内体育旅游发展很火,但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是短期行为。”罗兹柏认为,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聚焦长远发展,提升服务质量,打造赛事旅游品牌,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而释放出体旅经济的“乘数效应”。

  “流量”变“增量”

  赛事与文旅需深度融合

  “当前,体育赛事的拉动效应正在持续扩大,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黄晓灵表示,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赛事主题上要打造专属标签,时间上要激活淡季流量,空间上要串联城市地标,产品上要延长消费链条。

  首先,要以赛事IP为核心,打造文旅专属标签。选择与地方资源匹配的赛事主题,通过差异化定位形成记忆点,并围绕赛事设计配套文旅体验。除了大型国际赛事外,各地举办的体育赛事要因地制宜,依托城市特点和文化传统做出特色。

  如,因温网而著名的英国温布尔登小镇,为全球网球爱好者建起网球博物馆、开设网球学院,使全世界游客在观赏顶尖赛事的同时,也能体验一段网球文化之旅。

  其次,要时间融合,利用赛事的时间节点,以“赛事+节庆”“赛事+季节”组合拳,打破时间局限,填补文旅淡季空白,激活淡季流量。

  再次,要空间融合,将赛道、场馆与文旅地标深度融合,串联城市地标,让赛事成为城市形象的动态广告,打造沉浸式赛事场景。

  最后,要产品融合,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推出“赛事门票+文旅套餐”,通过权益叠加延长消费链条。

  “苏超”为文体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范本。前不久发布的江苏省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显示,“苏超”前六轮比赛线下监测的该省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五个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收379.6亿元,同比增长42.7%。

  体育赛事与文旅行业正在完成从“简单相加”到“深度相融”的转型升级,并积极带动了产业链经济增长。

  “做强体旅经济,还要进行营销融合,利用全媒体,设计轻量化、趣味化的互动任务,鼓励消费者二次创作与传播,放大赛事声量。”罗兹柏认为,还要加强文化融合,将文化符号嵌入赛事细节,强化情感联结,让“文化可感知、故事可带走”。

  “‘体育+文旅’的本质,是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让赛事流量变为经济增量。各地应加强规划,避免同质化,提升‘体育+旅游’活动的知名度、吸引力,才能在这场融合浪潮中抢占先机,形成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罗兹柏说。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