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全家腐”到“全家覆”
第008版:红岩周刊
上一版   
防止“全家腐”到“全家覆”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10 月 0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止“全家腐”到“全家覆”
——重庆狠抓家风建设促党风政风明正清朗
新重庆-重庆日报首席记者 周尤

  九龙坡区“家庭廉课堂”活动现场,新组成家庭的党员干部及家属现场书写廉洁家训。

  非遗“长寿故事”区级传承人王亚明正在讲述廉洁典故。

  在近日举办的“廉政教育周”活动中,云阳县组织20名2025年新提拔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提笔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下一封清廉家书。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酉阳县原县委副书记、原县长李成群溺爱妻子,放弃原则大搞家族式腐败;永川区集嫒医院党总支原书记黄玲家风不正,安排丈夫及亲属充当“代言人”,肆意收受贿赂;渝北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原党组书记、主任叶文峰让妻子在台前“拉生意”,自己在幕后搞运作,将所在单位变成夫妻二人的“掘金池”……

  一个个原本应当温馨和睦的家庭,却因贪欲驱使,演变成共同敛财的“腐败同盟”,最终付出惨痛代价。这些反面典型都揭示了一个共性问题——家风一旦失守,腐败便乘虚而入。

  家风不廉,则作风不正;作风不正,则党风不优。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对加强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等情况的及时预警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作出了明确部署。

  实践中,重庆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党员干部家风败坏贪污腐败等案件,同时坚持把家风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做实做深警示教育、协同相关部门将家风建设融入清廉文化建设体系统筹推进等方式,不断夯实家庭清廉底色,系统治理纵容默许亲属利用影响力谋取利益等问题,持续强化制度刚性约束,防范堵塞监管漏洞,以正而好的家风促进工作作风持续转变、党风政风明正清朗。

  将家风教育嵌入警示教育——

  “零距离”涤荡心灵

  前不久,酉阳县召开警示教育会,深刻剖析县委原副书记、原县长李成群忽视家风建设,长期纵容妻子收受贿赂,大搞家族式腐败,最终身陷囹圄的典型案例。会议分层分级开到基层,5000余名党员干部及家属共同接受了警示教育。

  “李成群对爱人对家庭失管失教,让我深刻警醒,一定要当好‘廉内助’、守好‘幸福门’。”该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局长家属杨熹说。

  渝北区纪委监委根据该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原党组书记、主任叶文峰严重违纪违法案制作的《不当“班长”当“家长”——“一把手”沦为“一霸手”》警示教育片,也在当地党员干部中引发了热议。

  该片揭露,叶文峰妻子杨某在丈夫担任该中心“一把手”后,多次表明想通过他拿项目来做。叶文峰不仅不加以引导和制止,反而姑息纵容妻子打着自己的旗号,将项目拿到手后转交给私企老板承接,从中谋取私利。

  “对家风建设的漠视、对‘枕边风’的放任如同催化剂,加速了我腐化堕落、蜕化变质的进程。”叶文峰在片中沉痛总结了家风败坏的恶果,惜乎为时已晚。

  及时梳理并深刻剖析查处的党员干部家风败坏案例,分类分专题制作警示教育片警醒广大党员干部,精准施策,以案促廉,是重庆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推动筑牢党员干部家庭防线的常规做法。

  “案例是最好的清醒剂,警示教育是提醒党员干部强化家风建设的基础手段和重要途径。”重庆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为督促党员干部筑牢家庭防线、引导党员干部亲属常吹“家庭廉风”,该市纪检监察机关结合以案说纪、以案说德、以案说法、以案说责“以案四说”警示教育,将家教不严、家风败坏等典型案例嵌入其中,分类、分专题制作警示教育片,分级分系统组织党员干部及家属共同接受教育,实现家风类警示教育的精准滴灌,筑牢“不想腐”的家庭防线。

  在市级层面,市纪委监委协同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及时更新展陈典型案例,供全市党员干部及家属见鉴自省、警钟长鸣。今年以来,全市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1.54万场次,警示教育85.19万人次。在各区县,当地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编印家庭失守党员干部忏悔录、组织在职党员干部及家属旁听案件庭审等方式,督促其正确把握“公与私”“严与爱”“亲与清”的界限。

  “我从来没有这么直观地感受过腐败的惨痛代价,今后一定加强严格约束自己,也做到对爱人的廉洁提醒,共同守住家庭防线。”日前,武隆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妇联组织该区25名新提拔领导干部家属到区人民法院旁听一起职务犯罪庭审,一名干部家属在庭审结束后说。

  万州区纪委监委联合区人民法院专项分析近年来查处的41件职务犯罪案件家风问题,梳理纵容亲属利用职权谋利、公职人员家庭拜金主义倾向影响公正履职等的典型案、身边案,针对性强化警示教育,促进党员干部筑牢抵御腐败的“家庭防火墙”。

  将家风教育嵌入警示教育,双管齐下、相互融通,让党员干部及家属“零距离”体验廉洁失守惨痛代价,有效触动了党员干部知纪知止。

  打好家风建设“组合拳”——

  厚植廉洁家风沃土

  “我承诺:不伸手收受红包,不张口特殊待遇,不涉足工程项目……主动学习党纪法规,主动教育子女家人……”日前,铜梁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妇联组织25组党员干部及家属代表,发起签署“六不四主动”家风助廉公约,筑牢廉荣与共的家庭意识。

  “六不四主动”是市纪委监委与市妇联等单位联合发布的《渝好廉家·六不四主动家风助廉公约》的核心内容,包括不伸手收受红包等6项禁止性要求和主动学习党纪法规等4项主动性要求,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党员干部及其家庭成员分清公私、规范举止。公约发布以来,已向66.5万名领导干部及职工精准推送。

  优良家风的形成需要持之以恒地浸润。除了联合发布家风助廉公约外,市纪委监委协同有关市级部门通过选树最美家庭、举办家风展览等方式,将家风建设融入清廉文化建设体系,强化对党员干部及其亲属的正面引导。

  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由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市妇联、市纪委监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华好家风展”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展出。该主题展分传统家风、红色家风、时代新风、家风助廉四个单元展陈,多维度呈现中国优秀传统家风、新时代家风建设成果及重庆清廉家风建设创新实践,吸引了超35万名干部群众入馆观展。

  “这个展览融入了‘活的文物’,展陈方式新颖,看后很受启发。”渝中区党员干部家属王晶参观后表示,将持续注重家庭家教,传承勤廉简朴的家风家训。

  红岩文化是重庆独特的文化资源,红岩文化中的廉洁基因,是引导党员干部涵养清廉家风的极佳教材。市纪委监委联合红岩文化中心等单位开展“红岩育廉”行动,深入挖掘红岩文物中的廉洁元素,打造“红岩育廉洁 红色家风课”等四大课程体系,引导党员干部从优良家风中汲取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精神养分。

  万州区纪委监委在红色家风课上生动讲解红岩革命烈士江竹筠家书中的嘱托,为40名全区新发展党员上好廉洁第一课。垫江县纪委监委将红岩革命烈士蓝蒂裕在遗诗《示儿》中对儿子蓝耕荒的革命期望,以及蓝耕荒秉承父亲遗志、践行父亲遗训等优良家风,嵌入蓝蒂裕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垫江沙坪小学,开设“重走耕荒路”“廉洁家风故事寻访”等沉浸式实践活动,以文化人,持久浸润。

  重庆是许多历史名人、革命先辈战斗和生活的地方,廉洁资源丰富。市纪委监委指导各区纪委监委深入挖掘本地历史名人、革命烈士等群体的优良家风,在“风正巴渝”微信公众号开设“巴渝家风”专栏,登载廉洁家风事迹原创报道20余篇,让党员干部深刻感悟革命先辈、古代廉吏等对家人的深情嘱托、对廉洁自律的严格要求,引发广泛反响。

  构建特色鲜明的家风宣教矩阵,重庆市纪检监察机关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廉政家访、家书嘱廉、签订家庭助廉责任书、廉政宣誓等活动2.4万余场次,发出廉洁寄语40万条,发放廉政读本96万册,评选“最美家庭”10万户,推动家庭助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制度固本,铁规生威——

  夯实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刚性约束

  “高某某因纵容默许亲属违规参与本村项目建设,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今年6月,巴南区东温泉镇纪委在该镇碾沱村院坝会上通报了碾沱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高某某的违纪问题。

  揪出该问题的正是市纪委监委牵头建立的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系统。该系统打破部门数据壁垒,通过信息共享、比对、筛查,将公权力装进大数据监督的“笼子”。

  “当时我儿子提出想跟其他人一起承接村里项目。我知道这不合规矩,但一时心软就答应了。现在想来,侥幸心理要不得,规矩红线碰不得。”高某某后悔地说。

  党员干部家风问题、亲属享受惠民政策问题,都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重要环节。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分析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例,家庭观念淡薄、家风建设形式化、家教内容缺乏针对性,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主要诱因。”

  聚焦问题,靶向治理。重庆市纪检监察机关立足职能职责,联合相关部门对党员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情况进行抽查检查,对违反规定的领导干部严肃追责问责,涉嫌违纪违法的依照相关程序严肃处理,在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上,将家风建设情况对照检查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内容,督促建立完善党员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特定关系人的行为规范和负面清单,在干部考察环节延伸了解干部“八小时”外表现和家庭关系、家教家风情况,明令禁止利用党员干部职权或影响力谋取不正当利益等,推动家风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巴南区纪委监委针对村(社区)专职干部及直系亲属违规享受惠农惠民政策,推动出台“十公开”和“四严禁”等制度,让党员干部亲属享受的每一笔惠农资金、参与的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晒在“阳光”下,并利用大数据交叉比对党员干部及其亲属经商办企业信息,重点筛查利用亲属充当“白手套”、设立“影子公司”等问题线索。永川区纪委监委压实“关键少数”责任,协助区委把是否违规为配偶、子女等亲属谋取利益作为领导干部述职述廉重要内容,协同区委组织部将领导干部本人及其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情况列入廉政谈话必谈内容和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内容,抓实申报、抽查、整改等关键环节,全面查摆、系统整改。涪陵区纪委监委推动与区委党校、区委组织部联动,将家风教育纳入全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督促党员干部做好家庭的建设者、引领者。

  “家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下一步将推动出台更严格的制度约束,推动制度的笼子向党员干部家庭延伸,以纯正家风涵养清廉党风政风社风。”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手记>>>

  三问家风,不只是“家事”更是“公事”

  周尤

  连日来记者围绕我市多措并举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进行采访,一个个案例与探索实践不断引发记者的思考——家风,这个看似私域、柔性的话题,为何今天被提升到全面从严治党、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高度?其背后的深意,远不止于防止“一人当官、全家腐败”的简单逻辑。

  一问:警示教育如何穿透“看客”心态,直抵灵魂?

  当李成群、叶文峰等“身边人”沦为“片中人”,其家风败坏的轨迹被赤裸剖析时,它不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敲在每位在场者心头的重锤。但警示的最终目的不止于营造一时的震撼,而是要转化为持久的敬畏,其关键就在于“精准滴灌”与“常态长效”。重庆警示教育没有停留在简单罗列案例,而是深入剖析不同岗位、不同层级干部家风问题的特异性,让警示内容与受教育者的实际处境产生强关联。

  二问:廉洁家风能否仅靠“说教”与“承诺”养成?

  显然不能。家风建设是一项浸润灵魂的长期工程,需要刚性的制度约束,更需要柔性的文化滋养。重庆实践展现了一种“标本兼治”的思路: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监督、亲属涉权事项报告等制度,扎紧约束的“篱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压缩“家族式腐败”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发布家风公约、挖掘红岩廉洁基因、举办家风展览、评选“最美家庭”等,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

  三问:家风建设,最终要回答的时代命题是什么?

  采访中,不少受访者都感叹:“家风不是个人小事,更关乎党风政风社风。”党员干部的家风,恰是其作风的重要表现,更是观察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窗口。一个个“小家”风气清正,方能汇聚成党和国家这个“大家”的风清气正。

  归根结底,家风建设的核心是“人”的建设。它致力于唤醒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与家庭责任感的统一,促使他们在家当好“顶梁柱”,在外当好“勤务员”。重庆正试图走出一条系统施治、常态长效的路径,以期实现从“不敢腐”的威慑到“不能腐”的约束,最终迈向“不想腐”的自觉。这或许才是家风建设最深远的意义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