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驾车回家,车位靠‘抢’,现在车位增加了,啥时候回家心里都不慌!”近日,在江北区五里店街道红土地社区五星北路共享停车场,居民杜女士开心地谈起停车场的变化。
这个在政协委员“穿针引线”下建起的社区停车场,成功化解了周边居民“停车难”焦虑,成为江北区政协积极助推“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的生动注脚。
从破解停车难题到焕新老街区,从呵护“一老一小”到织密服务网,政协委员正用一张张履职答卷,让重庆的品质生活图景愈发清晰温暖。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6个小区停车不愁了
“光是五星北路沿线,就有五星花园、馨庭雅苑等6个小区,长期停放车辆在600辆以上,但停车位加起来不到300个。”说起曾经的停车难,红土地社区党委书记杨欢坦言,车位紧俏、占道停车、行车拥堵成为常态,居民很有意见。
去年初,江北区政协五里店地区委员组在调研走访时,把这里的“停车困局”记在了心上。他们走访社区时发现,有一处闲置边坡,如果经过微改造,恰好能“挤出”车位。于是,他们牵头召集区城市管理局、社区、土地产权方,开展“渝事好商量”专题协商会。
地有了,建设资金哪里来?委员们想到引入市场主体的办法。几番“穿针引线”,一家汽车销售公司主动接下项目——以BOT模式租下地块,不仅新建了278个车位,还同步整治了周边环境。如今,崭新的停车场内车辆有序停放,智能化管理还让车辆进出效率翻倍。
助推城市更新 从“文创热”到“民生暖”
观音桥街道北仓文创街区,打卡人群熙来攘往。老墙下开着新潮店铺、旧仓库里飘出咖啡浓香……纷繁热闹不仅让闲置的老厂房在时光里苏醒,更催生出蓬勃的新意和烟火气。城市更新带来的好环境和高人气,让这里成了年轻人眼中的“创业沃土”。
北仓文创街区变化的背后,离不开政协委员的精准助推。在北仓文创街区打造过程中,市政协委员李传波从空间规划到业态定位积极出谋划策,助力老旧厂房成功转型为集居民高品质生活、青年创新创业、文创文旅融合的创意街区。
如今,街区与观音桥步行街串联成近30万平方米的创意时尚文化生活带,吸引了约1500家市场主体入驻,日均服务人流量超10万人次,区域活力与影响力大幅提升。
“北仓火起来的时候,仅一墙之隔的我们好羡慕哟!”塔坪110号楼的老居民们曾这样念叨。如今,他们盼望的场景已成现实:楼道公共空间修缮一新,排污管网重新铺设,私搭乱建被拆除,“飞线”乱象整治完毕……改造后的老旧小区还有了新名字“北仓里”,成为了北仓文创街区的“升级扩容版”。北仓里在保留居民区市井氛围的基础上,融入文化与生活元素,稳稳接住流量与人气。
“居民们不用再羡慕别人了,现在他们的房子不仅能租个好价钱,还特别抢手。”江北区政协委员、观音桥街道办事处主任钱鹏介绍,通过政协委员的持续关注和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与文创街区发展形成联动,城市更新的红利真正惠及寻常百姓。
守护“一老一小” 合力织密服务网
江北区政协观音桥地区委员组还深入调研居民诉求,建议根据人流高峰优化服务时段,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居民想来、爱来的“幸福驿站”。
在关爱儿童方面,委员组主动统筹资源,推动幼儿园、一米儿童乐园、江北夜校、托育机构等空间功能整合,从“幼有所育”到“学有所教”,为孩子们搭建起成长乐园。“现在带娃方便多了,社区里啥都有。”居民们感慨,社区服务升级有温度。
而对社区里的老人,委员们更是牵挂在心:协调药房、医馆,安排医生定期坐诊,开展健康讲座和监测;盘活存量资产,加快建设“24小时医养小站”,集医疗健康、康复理疗、助餐服务于一体;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将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24小时健身房纳入其中……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让老人们安享晚年。
“有医生定期来看病,吃饭有食堂,锻炼有场地,委员们真是把我们的事儿放在心上了!”一位老人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