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8月27日,开州区检察院检察干警在开州区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
 |
2024年5月,重庆市检察院第五分院检察官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查阅刘国鋕烈士档案资料。 |
 |
6月9日,石柱县检察院检察官走访秦家发烈士的亲友时,其战友回忆当年战斗的情景。 |
 |
9月11日,彭水县检察院检察长在位于黄家镇的红三军驻地旧址,向两位前来视察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情况。 |
 |
3月27日,重庆市铜梁区检察院干警来到铜梁区烈士陵园开展回访。(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核心提示
9月30日是国家设立的烈士纪念日。在重庆,一支支检察团队在乡野里走访、在档案中寻迹……他们以法治方式向英烈致敬,为一座座烈士陵园“确权”,让一处处革命旧址焕新,擦亮墓碑上一个个闪光的名字。
今年,安葬着125名剿匪英烈的重庆铜梁区烈士陵园,取得了“烈士纪念设施”权利性质的不动产权证书——该区这处唯一的烈士集中安葬地,终于结束其“未办理不动产登记、未划定保护范围、未确定保护级别”长达七十余载的历史。
这场为陵园确权定级的行动要从2024年的清明节说起。
2024年4月,一则烈士寻亲帖的网络信息与安眠在该陵园的张学庆烈士的信息基本吻合。经过志愿者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张学庆烈士终于与他的亲人“团聚”。
在这过程中,烈士陵园权属模糊的问题暴露出来。铜梁区检察院立案调查后于去年7月向有关部门发出了检察建议书。面对该烈士陵园三次改扩建形成的复杂土地问题,检察机关牵头、多部门协同,通过查档案、实地勘测、村民指认等方式,于2025年初为其成功确权,让英烈家园拿到法定的“身份证”。
这是检察机关系统推进英烈保护工作的缩影。近年来,重庆持续深化英雄烈士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交出了一份以法治力量捍卫英烈荣光、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答卷。
推动陵园确权
为忠魂安息之地正名落籍
近日,开州区烈士陵园松柏苍翠,阳光透过枝叶洒在洁净的步道上。公益诉讼检察官徐玉峰再次来到这里,耳边回荡着讲解员庄重的解说声,参观者驻足聆听、瞻仰。
时间回溯到2023年11月。徐玉峰履职中发现,这座占地3000平方米、安葬着25位烈士、英烈墙上镌刻着2155个开州儿女姓名(其中1368人为抗战烈士)的陵园,竟因产权归属不明、保护范围未定,导致管理边界模糊、设施日渐陈旧。周边村民担心:娃娃们不太晓得这些名字背后的故事了……
按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烈士陵园应分级保护、划定范围。徐玉峰带领团队展开全面核实。他们在档案馆泛黄卷宗里查阅,走访村落倾听八旬老人的回忆,向当地规自部门调阅历史地籍档案,联合区民政部门梳理建园以来的烈士安葬记录……
2023年12月,开州区检察院依法立案。三天后,检察建议书送达有关部门,建议依法办理不动产登记、划定保护范围,并申请区级烈士纪念设施认定。
然而,产权问题牵涉多部门,历史遗留争议让工作受阻。徐玉峰多次组织联席会议,邀请有关部门共商对策。“烈士陵园承载红色血脉,是革命精神的永恒丰碑,绝不能让英烈在和平年代被遗忘。”他的话语坚定有力。
在检察机关推动下,有关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聘请第三方机构开展测绘勘界。2024年12月,开州区政府正式将烈士陵园纳入区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范围。产权移交工作也于今年8月完成。
随着保护范围划定,陵园焕发新生。2024年12月,80余万元专项资金成功申请,用于修建烈士陵园文化长廊。一期步道工程已于今年5月完工验收。讲解员小李说:“现在孩子们听得入迷,常在英烈墙前久久不愿离开。”
开州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张华表示,该院与有关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定期巡查辖区内烈士纪念设施。近年来,检察机关联合十部门出台《开州区英雄烈士荣誉保护工作协作机制》,推动职能部门投入专项修缮、迁葬资金207.39万元。
匡正烈士姓名
让六十五载的思念跨越雪山
今年7月24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烈士陵园,六块青石墓碑前迎来一群风尘仆仆的访客。在石柱县检察院检察官徐珩的陪伴下,白发老人们颤抖着抚摸碑上的鎏金姓名——这是他们等待65年的时刻。碑下长眠着牺牲的六位重庆石柱籍英烈。
这场跨越雪山的“重逢”,源于今年初洛隆县烈士陵园在《西藏日报》上发布的一则寻亲公告。徐珩注意到“何远来、周仕喜、秦加登”等石柱籍烈士姓名,“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个寻亲无着的烈属家庭的无尽思念。”他随即联合有关部门展开深入排查。
走访中他发现,烈属提供的部队番号、牺牲时间和地点均能对应,但烈士证上的姓名分别为“何月来”“周世喜”“秦家发”等,与公告存在差异。徐珩深入查阅泛黄的入伍登记表与户籍档案,发现这是上世纪60年代登记时因方言造成的笔误,烈士名字因此“走了样”。
“名字是烈士们留在人间的最后印章,绝对错不得!”徐珩立即联系洛隆县检察院,将询问笔录、档案和烈士证复印件邮寄过去。两地检察院接力核查,最终将墓碑上烈士的名字更正为何月来、周世喜、秦家发等正确姓名。
“82岁的唐奶奶是唐光浩烈士的亲妹,腿脚不便仍坚持要去。”“孙义发烈士的侄孙特意请年假,要代父完成未竟心愿……”烈士姓名正本清源后,烈属赴藏祭扫的愿望愈发强烈,该院为此与有关部门召开磋商会……
7月24日,年过六旬的周世河来到哥哥周世喜墓碑前,撒下家乡泥土,哽咽诉说心愿;又捧起一把陵园的黄土装好,轻声道:“哥,咱们回家。”在这六位石柱籍英烈的墓碑前,亲人们长久伫立。这一刻,他们等了65年。这场迟到半个世纪的祭扫终于圆满。
两地检察机关达成的英烈权益保障协作共识,让每一份忠魂荣光得以铭记,每一段思念终有归宿。
维护烈士英名
不让英烈荣光在流量里蒙尘
2023年底,“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的志愿者韩先生发现,多个网络视频在介绍国民党军统特务徐远举时,错误使用了红岩烈士刘国鋕的肖像。刘国鋕烈士是《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其英勇事迹不容歪曲。线索通过平台迅速流转至重庆市检察机关。
接到线索后,重庆检察五分院公益诉讼部门主任梁琴心情沉重,即刻与同事展开调查。她们在网络中发现,此类不实信息并非个例。
在市检察院指导下,五分院反复与检察技术部门沟通,攻克取证难点。检察官以“刘国鋕烈士照片”为关键词多次开展在线数据提取,检索出30个不同账号发布的30条错用、滥用刘国鋕烈士肖像照的帖子和视频,并锁定两名侵权行为人——一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自然人王某某。
2024年4月,五分院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分别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诉请两名被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并就烈士肖像做更正说明。两名被告表示自愿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9月,市五中院对这两案调解结案。两名被告分别在国家级媒体赔礼道歉,删除侵权视频并制作发布介绍刘国鋕烈士事迹的宣传视频,消除不良影响。
检察官还以车耀先、陈然、何敬平、许建业等红岩英烈肖像作为图片搜索对象,在互联网平台检索出16个不同账号发布的16条滥用红岩烈士肖像照的视频。2024年5月,五分院向重庆市委网信办发送《关于专项治理网络侵害红岩英烈人格利益的协作函》移送案件线索;8月,向涉案网络平台公司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该公司随即开展专项治理,删除90余篇侵权链接,并创新人工智能图文审核识别模型,嵌入审核后台上线运行,在平台新增英烈利益侵犯举报通道。
守护历史场景
让“红军留言条”照亮初心
今年7月31日,彭水县检察院对黄学珍革命旧址(现更名为红三军红七师机炮连一排驻地)修缮情况开展“回头看”。这座数月前还墙垣斑驳、梁柱蛀蚀的危房,如今已焕然重生。
去年3月,检察官接到群众反映的线索:黄学珍民居濒临倒塌。
时间回溯到1934年。贺龙、关向应率红三军途经彭水县黄家镇时曾在此借宿休整。撤离时,他们在门壁张贴留言条(原件现存于北京军事博物馆):老板,我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红七师机炮连一排。这张承载军民鱼水情的留言条,被誉为“红军纪律的活化石”。
该院迅速成立办案组,通过调查发现,这座550平方米的清代晚期木构建筑,约30%板壁遭白蚁严重蛀蚀,屋顶多处渗漏,文保标识碑断裂,整体濒临坍塌,产权人却无力修缮。彭水县检察院立案调查,向县文旅委发出检察建议书,要求立即修复标识碑、设置临时防护,推动民居修缮纳入县级文保项目并申请资金。然而,整改过程困难重重,修缮工作一度停滞。
2025年4月,一场听证会在旧址所在地镇政府召开。全国人大代表张尧表示,“红军留言条”彰显革命者的铁纪严规与赤子情怀,是党永不褪色的宝贵财富。检察机关应持续加大公益诉讼力度,全力确保留言条历史场景完整得到修缮和保护。
检察机关又协同县文旅委、属地政府等多部门积极推动文物产权国有化收购,成功争取28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这处旧址的白蚁防治和木构修复。
今年7月的“回头看”评估现场确认,革命旧址本体结构加固完成、腐烂板壁全部更换。在该旧址挂牌“重庆法治初心研习基地”后,累计接待112家单位、3万余人次接受红色教育。曾经的产权人担任了文保员、红色讲解员,讲述“半坛咸菜六升豆”的革命故事,让这里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地标。
据统计,今年1至7月,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革命文物公益诉讼案件11件、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公益诉讼案件18件,以法治方式筑牢英烈荣光的防护网,让红色记忆有所依归,让忠魂精神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