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是驱动智能制造的新质生产力创新成果 展示交流交出“四金一铜”优秀答卷 “双高”建设再攀发展高峰
第004版: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高技能人才是驱动智能制造的新质生产力
创新成果 展示交流
交出“四金一铜”优秀答卷 “双高”建设再攀发展高峰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心铸梦 向新而行
第三届大国工匠论坛在渝举行,专家共议人才力量——
高技能人才是驱动智能制造的新质生产力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何春阳 周尤

  9月23日,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重庆开幕。当天下午,以“大国工匠与智能制造”为主题的主论坛在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两院院士、科研机构、知名企业、高等院校代表,地方工会负责人和大国工匠代表等共聚一堂,探讨高技能人才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刘雪荣:

  智能制造与工匠精神是1+1>2的协同关系

  “进入智能制造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匠精神?”刘雪荣认为,智能制造时代的工匠精神是动态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智能制造与工匠精神是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

  在他看来,人是智能制造时代的主导者和原动力,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的关系中,人始终居于本体地位,智能系统的本质是人类智慧的延伸工具,智能制造再先进也只是辅助生产的工具。

  “人不仅是技术的创造者,更是技术方向的引领者。”刘雪荣举例,在武汉的东风岚图智能制造基地,700余台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但是每一条生产线的参数优化,每个工艺节点的精度把控,都离不开工匠团队的深度参与,这正是技术工具与匠心判断相互成就的充分体现。

  刘雪荣说,工匠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对工艺的深刻理解和精益求精的信念,赋予了智能制造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智能制造通过数据算法和智能化技术,将顶尖工匠的知识、经验和倾注固化下来,并大规模复制和应用,实现了工匠精神的延伸拓展。“智能制造与工匠精神并非二选一,而是1+1>2的协同关系。”他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赵超凡:

  加强技术供给和应用赋能推动AI高质量发展

  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的产业格局。

  “目前,我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AI产业体系。AI的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国家级的AI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超过了400家。”赵超凡介绍,当前,我国产业的基础日益坚实,AI的芯片算法框架等关键技术在加速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大模型已经引领了全球创新生态。

  此外,我国智能应用也更加深入。AI工程师、制造业专家通过联动协作,有力推动了大模型应用不断深入到材料、钢铁、汽车等重点行业,渗透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有力地推动了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为大国工匠们在智能化时代施展能力提供了更好的舞台。

  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赵超凡表示,当前AI领域的颠覆性变革正在加速酝酿,机遇挑战并存。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一边抓技术供给,加快推进智能产业化,一边抓应用赋能,持续推动产业智能化,不断壮大产业生态,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扎实推进AI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网联车辆与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李克强:

  协同攻关车路云一体化突破技术封锁

  “汽车产业面临新时代、新机遇、新要求。我们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李克强认为,加强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核心实力与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际竞争格局深刻变化,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战略高地。然而,在车规级芯片、智能智驾等核心领域,产业链仍面临某些国家的制约。在此背景下,中国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

  2020年2月,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绘制了清晰的顶层设计蓝图。根据规划,到2025年,中国将基本形成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体系。这一路径的优势正逐渐显现。中国不仅连续16年稳居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在网联化方面也具备全球领先优势。

  “我国拥有世界领先的信息通信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李克强表示,特别是下一代通信技术,有望为车辆提供满足高速驾驶要求的低时延、高可靠的信息交互环境。

  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已建立起基于车路云一体化的高级自动驾驶大模型开发架构。同时,计算基础平台及开发系统产品的关键技术攻关也在稳步推进。

  车路云一体化中国方案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复杂的产业结构,更需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这就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产业工匠的协同攻关、埋头苦干、务实推进。”李克强直言,唯有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关键突破。

  这一技术路线正从蓝图走向现实。一个生动的例子是:“大家都觉得堵车很烦,如果一路都是绿灯呢?”他说,目前,这一智能交通设想已在天津、重庆等地取得重大成果,展现了车路协同技术的巨大潜力。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贾立山:

  “三个坚持”培养新时代技能人才

  “到2030年,集团的整车产销奋斗目标为500万辆,其中,中国品牌占比将超过80%,新能源车占比达到60%以上,海外销量占比提升至30%以上。”主论坛会场上,贾立山不仅系统阐述了公司的战略目标与人才理念,还透露了这一宏大目标。

  “实体经济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大国工匠。”贾立山认为,长安汽车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三个坚持”——坚持文化塑人、坚持干部牵引、坚持品质创新,就是面对未来挑战与机遇的最佳“武器”。

  文化塑人方面,长安坚持培养有长安思想的工匠人才。贾立山表示。如今,员工来自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成为凝聚多元团队的重要纽带。

  干部牵引方面,着力推动传统工匠队伍转型。为适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长安开设各类转型培训班,加快培育具备AI、电池、芯片等新技术的复合型工匠。

  品质创新方面,重点打造全球优秀人才聚集成长高地。如创新构建了“10层12级”技能人才发展体系,并提供从基层到高层的清晰晋升路径;建成国家级、省部级等多层次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并定期选派人才赴海外交流等。

  “截至目前,中国长安汽车已有技能人才5.6万人,其中全国劳动模范10人,全国技术能手35人。”贾立山表示,长安汽车将进一步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打造更广阔的工匠人才成长平台;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培育“艺术工匠”“数字工匠”“智能工匠”等新型人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