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项能源规划指标超预期完成前8月重庆完成投资超3100亿元“安道拓”与重庆的不解之缘大国工匠聚巴渝 “中国制造”启新程
第005版:重庆
上一版 下一版 
16项能源规划指标超预期完成
前8月重庆完成投资超3100亿元
“安道拓”与重庆的不解之缘
大国工匠聚巴渝 “中国制造”启新程
    
 
重庆日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 年 09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发布会
“十四五”时期重庆着力破解市内供应不足、外购来源不稳等能源困局
16项能源规划指标超预期完成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唐琴

  ●市内电力装机可增加1500万千瓦以上、总规模超过4200万千瓦,分别是“十三五”的4倍、1.6倍

  ●2024年,天然气交易量达到493亿立方米,占全国消费量的11.6%,交易金额达到1130亿元,分别是2020年的2.3倍和3.3倍

  ●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投用,外电入渝通道能力达到1900万千瓦

  ●2023年以来,11家能源央企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推进10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

  ●重庆完成20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和1820万千瓦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全市清洁电力装机达到2074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50%

  ●全市清洁电力装机规模占比较“十三五”末提升了11个百分点、供电煤耗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

  9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八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能源高质量发展成效。5年来,重庆着力破解市内供应不足、外购来源不稳困局,电力总装机、天然气产量等16项“十四五”能源规划指标超预期完成,“疆电入渝”等重点工程全部投用,成功迎战多轮连晴高温,成功守护山城百姓的“清凉”。

  挖潜力

  市内电力装机增加1500万千瓦以上

  “十四五”,重庆深挖市内潜力,持续筑牢能源安全屏障。

  在支撑性电源再添“千万千瓦”方面,重庆电厂环保迁建、两江燃机二期等一批重大电源项目建成投用,“十四五”市内电力装机可增加1500万千瓦以上、总规模超过4200万千瓦,分别是“十三五”的4倍、1.6倍,电力“兜底”保障能力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重庆能源输配体系“提档升级”,实施了金山—明月山等21个500千伏等级线路工程,“双环两射”坚强主网架基本成型,联络承接特高压电力疏散和各类电源接入能力全面增强;南川—两江新区等18条天然气管道建成投用,市域管网形成从主城都市区向渝东北、渝东南辐射的“四环二射”格局,管道天然气稳定输送到每个区县。

  新型调峰体系也实现了“从无到有”。西南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的綦江蟠龙抽水蓄能电站顺利投产,累计发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可满足全市居民10天的用电需求。建成电化学储能156万千瓦,给电网运行装上“稳定器”。

  传统储备能力则“由弱到强”,相国寺储气库扩压增量顺利完成,黄草峡、铜锣峡储气库实现首期采气,储气能力达到44.5亿立方米,日采气能力足以支撑全市居民6天用气需求。重庆还形成750万吨煤炭储备能力,保障火电机组随时“开得出、顶得上”,实现了“仓中有煤、保电不慌”。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能源改革“蹄疾步稳”,煤电、新能源全面入市,工商业用户全部进入市场,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和辅助服务市场活跃,多层次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形成。2024年,全市电力市场主体已超过1万家、市场化交易电量784亿千瓦时,比2020年分别增长37%、18%。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油气资源市场化配置枢纽作用更加突出,交易品种达到38个。2024年,天然气交易量达到493亿立方米,占全国消费量的11.6%,交易金额达到1130亿元,分别是2020年的2.3倍和3.3倍。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页岩油勘查取得零的突破,复兴区块首期提交页岩油探明储量超过2000万吨。

  拓来源

  跨区域能源互济共保格局基本形成

  重庆是西部唯一能源净输入城市,为了突破能源自给能力不足困局,近年来,重庆着力强化同四川、湖北两省电网互通,与南方电网和贵州地方电网互联,川渝、渝陕、渝黔、疆渝、渝藏等跨区域能源互济共保格局基本形成。

  数据显示,“十三五”末,外电入渝通道能力仅为650万千瓦。今年夏季用电高峰,外电入渝首次突破了1000万千瓦,占全市用电负荷的1/3。

  2023年以来,11家能源央企与我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推进100余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100亿元,中广核新能源、国家管网、南水北调新能源公司在渝成立分公司,合作领域在传统煤电建设、油气开发基础上,拓展到新能源、新型储能、火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等多个领域。

  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省间现货购电量接近10亿度,成为弥补高温电力缺口的“奇兵”。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省间现货交易由过去“单纯买入”转向“双向买卖”,如8月4日至8日,重庆通过电力市场应急支援四川省电力100万千瓦,为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成功举办贡献了重庆力量。

  重庆还与四川、新疆、西藏等省区签订合作协议,加快构建多元化跨省跨区合作体系。推动陕煤集团煤炭入渝量8年增长了12倍。其中,电煤入渝总量截至今年7月底已突破1亿吨大关、超过全市电煤供应量一半。

  “十四五”期间,重庆坚持多维合作,打造了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意义的标志性成果。

  在基础设施领域,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用,标志着重庆市步入了特高压时代,外电入渝通道能力达到1900万千瓦,约为“十三五”末的3倍,在全市用电最高峰扛起一半的用电需求。在技术融合领域,中石化攻克綦江4500米深层页岩气开发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支撑我市页岩气产量持续提升。在产业链发展领域,建立国企、央企、民企、外企“四企”联动氢能产业联盟,发布超80亿元的合作机会清单,为“成渝氢走廊”建设按下“加速键”。

  “逐绿”前行

  清洁能源成为发展底色

  “十四五”以来,重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进入“快车道”,清洁能源成为发展底色。

  2024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占比达到3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天然气居民覆盖率超过70%,人均年用气量达到483.4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8.8%,位居全国第九。

  重庆还积极推动绿色电力同交通、建筑、算力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发展了一批“零碳园区”试点示范。截至8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80万辆,“成渝氢走廊”建设初具规模。

  重庆能源投资结构转型加快,“十四五”以来,全市电力领域年均投资增速超过30%,年度能源投资额接连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大关,今年将突破600亿元大关。其中,以特高压、光伏为代表的新基建和新能源成为电力投资增长的主力军,2024年新基建和新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占电力投资比重超过48%。近三年,新型储能、充换电基础设施、氢能等重点项目投资年均增速超过20%,成为我市能源投资新增长点。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投资加速释放,2024年电源投资增量主要由可再生能源贡献,有力支撑了全市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能源供应转型也在加速,“百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顺利实施,新能源装机已达815万千瓦、约为“十三五”末的5倍。其中,全市风光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大幅跃升,风光等新能源发电装机比“十三五”末增加651万千瓦,年均增速37%,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占全市“十四五”以来新增电力装机的50%。

  在上述举措推动下,重庆绿色电力占比不断提高,“十四五”以来,重庆完成20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项目建设和1820万千瓦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全市清洁电力装机达到2074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50%,全市清洁电力装机规模占比较“十三五”末提升了11个百分点、供电煤耗下降了约3个百分点。

  同时,重庆依托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持续加大市外绿色电力引入,比如,“疆电入渝”工程配套电源中,新能源装机占到70%以上。市外来电中每5度电就有大约4度电是绿色的,度电含碳量持续下降。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