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宗申集团、华森制药等20家民营企业设立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昌元化工等10家民营企业设立了院士工作站,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也在民营企业中深入推进,累计建成6家未来工厂、24家智能工厂和112个数字化车间,使企业运营成本平均降低22.7%,生产效率提升57.6%。
“万企兴万村”成为乡村振兴重要载体
民营企业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引擎,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万企兴万村”行动就是典型案例之一。该行动自2021年启动以来,重庆有1.1万余家民营企业实施了1.3万个兴村项目,产业投资总额达635.25亿元。
重庆在“万企兴万村”中搭建了多个平台。比如“会企联村平台”实现商会和市县两级工商联执委企业与村庄的结对帮扶全覆盖,引导1.1万余家民企对接6035个村庄;“产业对接平台”上,通过发布县情、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促成腾讯、京东等知名民企在彭水、巫溪等地开展产业帮扶;“消费进乡平台”鼓励企业和商会通过“以购代帮”的方式,直接采购农产品,消费帮扶金额超20亿元。
今年4月,“石柱县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镇项目”“涪陵区红酒小镇旅游度假区项目”“巫溪县营养餐食材集中加工配送项目”等三个案例,入选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
此外,借助“鲁渝协作”,山东与重庆的民营企业建立“山东品种+重庆基地”等模式,共建93个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巫溪老鹰茶、城口老腊肉等特色产业。在消费领域,“渝货进山东”系列活动近两年销售额超过6.6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点燃企业发展“新引擎”
“十四五”以来,重庆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比如,重庆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民企的效能,通过“渝快政”平台,上线了“渝商e服务—民企直通一件事”数字应用,累计受理企业诉求超过5100件,办结率超过97%。
璧山区打造的“企业之家”更是典型代表。这个占地约1200平方米的服务载体,搭建了新型线上政企互动平台,将各类涉企信息和资源“一网打尽”,还组建了由区纪委监委机关参与的督查督办专班,确保企业诉求得到高效解决。今年1至8月,“企业之家”共收集企业诉求2318个,办结率超过98%。2024年,“企业之家”获评全国工商联年度工商联助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优秀实践案例。
同时,重庆创新实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十百千万”培育工程,旨在打造一支“十名领军、百名精英、千名骨干、万名新锐”的雁阵式青年企业家队伍。
目前,四级人才培育库已遴选培育对象超过2500名,通过构建“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青商组织网络,成立全市青年企业家交流合作中心,举办各类赋能活动,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成长平台。
另一方面,重庆也在引导民企加强清廉建设,构建“亲清政商”新生态。比如,重庆出台《清廉民企建设实操手册》等文件,组建法律服务团,通过“法律三进”等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法治宣传和维权服务。同时,与重庆农商行合作推出“渝廉贷”,将企业的“清廉合规”作为可用的“信用资产”,提供专属金融服务。截至今年6月末,已为获评清廉建设最佳案例和优秀实践案例的民营企业发放贷款2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