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南铝职工坚守岗位保障生产。(资料图片)(受访单位供图) |
9月9日,西南铝锻造厂工模具车间,铣床、锯床的轰鸣声此起彼伏,操作工李朝林在生产线上忙得不可开交,“以前这些生产设备只有白班才开动,现在‘两班倒’连轴转,火力全开!”
李朝林所说的这一变化,是今年以来西南铝通过减少生产“外包”,提升产品质量,建设现代化产业链、创造高附加值的企业转型升级变革重大举措。
过去,西南铝的机加工生产业务往往都会通过“委托外包”实行,其核心原因在于企业自身的机加工产能无法满足自身需求——虽然西南铝各个主线厂都有机加工设备,但这些设备技术落后,加工精度和尺寸不符合当前市场需求,而企业又缺乏资金更新升级设备,此外受人力资源制约,机加工设备班次开工不足,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因此,西南铝被迫将机加工业务分散委托给外部单位,这一做法不仅加大了管理难度,产品质量管控和交货周期亦无法得到保障,还存在经营风险。
“因此,理顺管理条块链条,做优存量资源整合,迭代提档升级生产设备,成为企业实施转型升级变革的‘命门’。”西南铝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整合机加工生产业务成为重点,计划今年内将把所有机加工业务全部整合到西南铝下属机电公司,在两年内实现企业所有生产任务“零外包”的攻坚目标。
改革第一步,就是向“闲置资源”要效益。例如,在西南铝锻造厂,企业依托原有工模具车间基础,整合内外铣面、分切等机加工能力,建成专属锻件产品机加工生产线,并补充7名技术骨干,将工模具车间设备由“每日一班”转为“每日两班”,目前锻造厂月均完成3500件模锻件加工,外包量同比减少33%。
“整合不是简单的‘设备搬家’,而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升级。”西南铝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称,通过整合,企业实现机加工生产业务“从分散到集中、从粗放到精细”,盘活了闲置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截至今年8月底,西南铝机加工生产业务外包量同比下降21%,生产成本同比降低5%。
机加工生产业务的成功整合,不仅为西南铝全产业链升级注入新动能,也打开价值创造的新空间,推动西南铝从传统材料供应商,向“铝材料+深加工+零部件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例如,在西南铝“拿手长项”航空航天铝材生产环节,通过机加工业务整合,企业形成精深加工能力,实现了机翼壁板、飞机窗框等核心零部件自主生产。
通过延长产业链,增加市场黏度,今年以来,西南铝通过提升材料精深加工能力,带动大批量零部件出口,不仅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获得出口退税优惠,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在实施机加工生产业务整合后,西南铝没有止步于“产能提升”,而是以“数智化改造”为抓手,推动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益型”转变,通过引入数字化生产装备,配置智能管理系统,搭建物联网工业网络,利用智能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精益生产。
“企业计划将铝材精加工基地建成为数字化装备率超80%、数控设备联网率超80%的智能工厂。”西南铝机电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业务、产品、工艺、技术等全场景融合,以智能生产线助力产业升级,以智慧经营提升运营能力,以智慧管理提升管控能力,建成铝材精深加工“灯塔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