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强化困难群体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十四五”以来,重庆不断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联动救助。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770元/月、630元/月,特困人员供养标准1001元/月,较2020年分别增长24.19%、27.02%和24.19%。同时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强困难群众抵御风险能力。
在儿童福利方面,重庆建立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在全国率先将城镇留守儿童纳入关爱保护范围。“童心相伴”心理健康关爱项目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2024年以来在全市1032个乡镇(街道)开展团辅3739场,服务儿童26万余人次,为1877名儿童提供7739次个案服务。
在残疾人福利领域,重庆打造“渝康家园”服务品牌,“十四五”以来累计服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患者5.6万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51.2万人。
在社会事务方面,重庆作为全国最早实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省市之一,已为12万余对新人提供登记便利。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在全国建成首个省级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建成乡情馆(村史馆)1394家,培育“地名+”特色品牌1778个,让老百姓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深化改革与数字赋能,提升民政服务效能
“十四五”以来,重庆积极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民政领域协同增效改革,充分利用存量闲置资源,依托镇街民政服务站、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打造社会救助、社会组织、公益慈善三大服务联合体76个,通过阵地共建、资源共享、信息共通,服务群众70余万人次。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渝悦救助通”平台按照市级统建、区县使用原则,纵向贯通市、区县、镇街三级,横向联动28个市级部门,全面接入“渝快办”“渝快政”两端,与三级治理中心和“141”基层智治平台贯通运行,惠及困难群众340余万人。该平台推动社会救助实现三大根本性变革:从“线下申请”变为“掌上申办”,线上申请率超98%,办理时长缩短57%;从“多头跑动”变为“一次联办”,整合24个救助服务事项形成“社会救助一件事”,实现219万件次联办服务;从“坐等上门”变为“主动发现”,通过264项预警规则对341万人开展动态监测,累计核实纳入保障5.2万人。
此外,重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民政政务服务“一窗综办”,通过渝快办“一网通办”,低保申请等9项高频服务实现免证明、免跑腿,结婚落户、社会救助等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落地,实现“一次申请、高效办结”,累计服务群众280万人次。